第21节

    林大雄的二儿子林海和林康同年同月出生,只是林康早出生了几天,在三房的子孙里排行老四。和林涛不同,林海喜欢摆弄木头活儿,平日里在镇上的木匠铺当学徒,现下因为到了农忙时节,镇上的木匠家里没有田地,所以也用不着徒弟还给帮忙,便给林海放了假。
    林慧娘到林大雄家的时候,林海没出去,正在家里给刚出生不久的儿子洗尿布。
    见到林慧娘,林海笑着问道:“大丫头,你这会儿怎么过来了?”
    “是这样,四哥,我想找你帮我做个架子。”林慧娘把自己印象里石碌的架子跟林海描述了一遍,又说了自己要做这东西的目的,最后道:“四哥,你有时间就帮我做出来,我准备明天去县里买头牛回来。”
    听了林慧娘的话,林海兴致勃勃地说道:“大丫头你放心,我这就去给你做!等你弄好了,我一定要叫上我一起去场上啊!”
    林慧娘笑着点点头,又给林海塞了二两银子,就小跑着离开了。
    她回到家,赵氏、钱氏和林丽娘都在用老法子给麦穗进行脱粒,见她回来,赵氏随口问了句,林慧娘抓起一把麦子一边给麦穗脱粒,一边跟赵氏说自己的计划:“娘,我明天要去趟县里,买头牛回来。没有辆车,实在是太不方便了。”
    赵氏并没有拒绝,因为这段时间家里也小攒了一笔银子了,而正像林慧娘所说的那样,农户家里,没有辆车子实在是不方便,她点头道:“明天我跟你一起去,省得你再买头老牛病牛回来。”
    “不至于吧。”林慧娘道。
    大禹朝的耕牛买卖,是由官府管理的,牛市常驻差役,而在耕牛买卖方面的律法也制订的颇为完善。若是卖家特意将病牛以次充好,是会受到惩罚的,具体惩罚视情况而定。
    想到这一点,赵氏却还是有些不放心,“我跟你一起去,你又不会看牛好不好。”
    赵氏坚持,林慧娘便也没执意要自己去,毕竟,市场规范是还不错,但她不会看牛的健康状况也是真的,赵氏比她年长这么多,总不至于和她一样。
    ------题外话------
    今天的问题:阿慧要怎么推广石碌?
    这个问题的答案暂时不会更新到,所以这个题目是开放型题目,只要言之有理都会奖励15币
    一个多小时后,阿牛就在挤在硬座上艰难地度过十几个小时,看在阿牛这么辛苦的份儿上,来个收藏评论呗?
    第四二章 应用(pk最后一天加更求支持)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赵氏安排了家里几人上午要做的事情,便和林慧娘一起去了县里。
    这次林康也跟着去了。
    一来,是林家没有车,母女两人若是步行去县里,太耽误时间,二来则是林康昨天听林慧娘说了要做个方便脱粒的工具,很是好奇,虽然知道母女两个先去县里买牛,但他知道两人买了牛便直接去采石场了,他怕影响到自己第一个看到这新鲜工具的真面目。
    这段时间,两家的往来越来越多,关系也越来越更好,因此,赵氏便没拒绝林康,母女两个上了驴车,由林康赶着车一起往县里去了。
    牛市在县城西坊,虽说是在县里,但实则已经是在郊外了。毕竟牛是要拉屎撒尿的,牛多了,味道也大,若是邻着民居,这味道便会影响到居民。
    与牛市挨着的,是驴子、骡子、羊这些相较牛要便宜一些的家畜,因此还没看到走近,便远远地闻到了尿骚味。
    因为是来买牛的,所以三人目的明确,直接到了牛市旁边停下。
    一头头黄牛被拴在柱子旁,赵氏作为三人中最有经验的一个,很快便挑中了一头刚成年的公牛,花了十四两银子买下牛,又去旁边的衙役处做好登记,便赶着牛离开了牛市。
    出了县城,他们便赶着牛直奔采石场。
    林慧娘昨天挑好的那块石头已经打好了洞,她付了余款,在采石场工人的帮助下给石头穿了条绳子,便拉着回了大林村。
    回到大林村,林慧娘没有急着回家,而是去了林大雄家。
    昨天她拜托了四堂哥林海来帮自己做一副拉石碌的架子,林大海当时也说今天就可以用,他们去了县城又折回来,这一上午也已经过去了大半时间,所以林慧娘便来看看架子好了没有。
    林海一上午就在家里等着林慧娘,这会儿林慧娘来了,他第一眼看到的却是那头大黄牛。
    “二婶,这就是你们买的牛?一看就是头好牛啊!”林海说着,忍不住走向黄牛,还伸出手去轻轻地抚摸着牛的脖子。
    “是啊,这有头牛,家里能方便不少。海你们家什么时候要用,直接来跟二婶说就行。”赵氏笑道。大伯林大雄家虽然比较富裕,但却没有买牲口来用。
    “四哥,架子做好了吗?”
    “做好了做好了,怎么用啊?”林海一边说着,一边带着几人去看他做好的木头架子。
    完整的架子呈“凵”字形,是可拆卸的,和林慧娘记忆里的虽然不是完全相同,却也相差不大。林慧娘让林海和林康帮着把架子扛出去,她自己则是从车上拿了准备好的绳子,指挥着林康和林海哥俩把架子卸下来,把横木从石头中心的圆洞穿进去,再把两边的木头组装上去。
    林康上手试了试,确认结实,林慧娘这才让新买的大黄牛拉上石碌试着走了走。
    石头颇重,牛一拉动,便响起了闷闷的隆隆声,林海好奇道:“大丫头,这东西真的管用吗?”
    见识过石碌的作用,林慧娘胸有成竹:“当然有用了!走,咱们现在就去试试。”
    赵氏赶着牛去了场上,林慧娘和林海林康兄弟俩则是坐上驴车,往了林家去。他们往驴车上抱了一些麦穗,拉着看热闹的钱氏母子和林丽娘姐弟俩一同去了场上。
    现下,各家各户都在忙着给麦穗脱粒,这活儿不一定非要在地里、场上,所有这会儿村子外面几乎没有人,都在自家院子里脱粒。
    林慧娘几人到了场上,把拉过来的麦穗在地上铺成一片,林慧娘便牵着牛走上麦穗,随后一圈一圈地在麦穗上走了起来,而石碌也被带动着,在麦穗上一圈一圈地轧了起来。
    赵氏几人便都脸带期待地站在旁边看着,过了好一会人,林安问道:“姐姐!什么时候好呀?”
    这个问题林慧娘心里其实也挺没底,她想了想,觉得石碌轧的会子也不算小了,麦粒应该脱下来了,便停了下来,“应该可以了,咱们先看看。”
    边上的几人便一窝蜂围了上来。
    麦秸经过石碌一遍遍的辗轧,已经变得扁平光滑,林康手里拿了一把麦秸,对光滑的手感颇有些新奇,“大丫头,这麦秸怎么滑溜溜的啊?”
    “应该是轧的吧。”林慧娘回道。
    林康的话勾起了她的一点回忆。
    她那次跟着老师一起去老乡家里体验麦收,场上被石碌轧果断麦秸也是滑溜溜的,人走在上面一不小心就会滑倒。她还记得,她见了一个小孩儿,当时大人把麦秸装到了三轮车的车斗里,因为麦秸比较虚,所以大人让小孩上车把麦秸踩实,他则是继续往车斗里装麦秸,小孩踩着踩着,就从装的高高的麦秸上摔到了场里硬邦邦的地面上。
    想到这,她提醒道:“麦秸滑,你们一会儿上来的话别滑倒了。”
    几人应了一声,注意力却还是放在土地上。
    林康拿开了一把麦秸,露出的地面上,一粒粒麦粒躺在褐色的土壤上,麦粒的数量还不少。
    几人顿时兴奋起来,一个个地跑到别的地方,抓起来麦秸往地面上看,果然别的地方也有不少的麦粒。
    林康兴冲冲地林慧娘说道:“大丫头,我看这石碌可比以前的法子好用多了!还省力!”
    赵氏和林海也纷纷点头。
    就这么一会儿,便脱了这么多的麦穗,省力还是次要的,快是最重要的,毕竟之后他们还要把麦粒晒干,这样才能让麦子多保存一段时间,不会过段时间就发芽了。而这段时间他们最怕的便是晒麦子的时候下雨了。
    “那咱们就把家里剩下的麦子也拉过来吧,估计最迟明天也能弄完。”林慧娘道。
    “好!”她说完,林康和林海便和赵氏一起,回了林家把还未脱粒的麦穗全都抱到了驴车上,为了少跑趟,他们还都把麦穗压得实实的。
    麦穗到了,他们便一人抱了一堆麦穗在场上铺开,这个活儿就连林丽娘和林安两个也参与了进来,反正也不是什么费力气的活儿。
    铺好了麦子,几人也没多赶,而是先回家做了饭吃了,等下午又略微午休了一会儿,这才兴致勃勃地赶到了场上来。
    ------题外话------
    本章这个人其实是阿牛捂脸最后一天惹,快来收藏一下评论一下看看书哇!
    第四三章 轧麦子晒麦子(pk最后一天加更求支持)
    林康和林海回家吃饭的时候,都把上午的见闻兴致勃勃地跟家人分享了一遍,听说二房的大丫头弄出了个方便又省力的脱粒的工具,他们便想着下午也跟着过去看看,于是下午林康和林海到的时候,是浩浩荡荡一群人来的。
    知道其他人的心思,林慧娘也没有藏着的心思,便赶着牛开始轧麦子。
    这次他们铺的面积太大,又要从外到里全都轧一遍,速度变慢了很多,不过这一下午也没其他的事情,林慧娘和一家人便都很有耐心地等着。
    而其他两家人却不一样了,他们家里的麦子还没脱完粒,这段时间又要赶时间,林大雄家只留了年纪小的孙子,便回去了。林大山和刘翠花倒是多呆了一会儿,反正他家的麦子也少。
    因为麦场要保证有充足的阳光晒麦子,所以周边是没有树的,这会儿太阳还毒的很,林慧娘便让赵氏带着人去找了个阴凉处坐了下来,她自己则是继续赶着牛轧麦子。
    她没干多久,便被林康和林海接了过去。
    怕麦穗上还会有残留的麦粒,所以几人就多轧了几遍,这样一来,等把这一场的麦子全都轧完,已经是傍晚了。
    林康林海和林大山三个男人把麦秸用木叉挑到旁边的空地上,几个女人则是把地上的麦粒用扫把扫一扫堆成堆,最后为了防止露水打湿麦粒,他们把麦堆盖上又用大土块压住后,才带着工具回去。
    这时,天已经黑了。
    回到家后,钱氏先进了厨房做晚饭,林慧娘和赵氏则是把林丽娘姐弟俩打发回房后,舀了水冲凉。
    水是晒在院子里的,现在虽然天黑了,但因为天热散热慢,水还温热。白天出了一身的臭汗,母女俩用毛巾沾水洗了洗身上,穿好干净衣服,又给姐弟俩也洗了洗,
    “静娴,你也出来洗洗吧。”给林安穿好衣服,赵氏走到厨房对儿媳说道。
    钱氏应了一声,赵氏见灶里停了火,便把锅盖掀开,拿了碗开始盛汤。
    晚饭简单,因为下午一家人都出了太多的汗,钱氏用家里的米煮了一锅汤,只是米放的少了点而已。
    菜是中午剩下的,怕馊了便用水桶吊着镇在了井水里。一家人吃完饭,把脱下来的脏衣服洗好晾在了杆子上,便回去睡了,毕竟今天都累了一天。
    第二天,依然是钱氏做饭,赵氏和林慧娘母女俩则是往驴车上装麦子驴车是昨晚林康放在林家的,说是方便她们用,而且他今天也要跟着去轧麦子。
    吃完饭,母女俩便赶着车去了厂场上,钱氏则是等刷好锅碗后,才锁上门,带着叔嫂一起出了门。
    今天上午又是一个炎热枯燥的上午,累倒不是太累,因为人主要就是赶着牛,倒是牛,要拉着石碌这么久,怕牛吃得不好掉膘,赵氏喂牛也是尽了心的。
    又忙了一天,总算是把家里的麦子都脱了粒,林康当即便跟林慧娘借了石碌,自家第二天也开始把麦子拉到场上开始轧麦子,而林家则是忙着晒麦子。
    麦子是在场上晒的,每天早上吃完饭,林家人便赶来把麦子摊开,等到傍晚,再把麦子堆成堆盖上。这几天太阳都很好,晒了两三天便差不多了,这天下午,林家人早早地便开始准备装麦子了。
    在装麦之前,还要进行一项很重要的活动,那就是扬场。
    因为麦粒是掺杂着麦糠在土地上晒的,就这样装起来会连带着泥土和麦糠一起装起来,吃的时候不干净,扬场就是必须的了,同时,扬场过后,还能增长麦子的保存时间。
    因为要扬场,下午过来时,林家人便带着木锨、扫把、袋子等工具来的。扬场时,林慧娘拿着木锨铲起一锨麦子扔到高处,麦粒、麦糠、泥土便纷纷落下。赵氏则是拿着小扫帚轻轻地把麦粒扫到一起。
    扬场时,有风会更方便,只是风可遇不可求,但没有风,也不会得意扬场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扫干净的麦子则是被装进了袋子里,一家人都在忙,只有林安满场上追着蜻蜓乱跑。
    过了一会儿,他哒哒哒地跑到赵氏身边,献宝似的把手举到赵氏眼前,“娘,我抓了一只蜻蜓!晚上睡觉的时候关在蚊帐里,让它吃蚊子!”
    赵氏腾出手来揉了揉小儿子的头,笑着夸道:“好,二郎真能干。”
    林慧娘也问林安:“二郎,就娘有蜻蜓抓蚊子吗?大嫂和我跟你二姐呢?”
    “都有!我还没抓到!”林安皱着鼻子喊了一声,他把手里的那只蜻蜓绑好,便又去追蜻蜓了。
    林康加的麦子少,也用了一天半的时间才轧完,他一用完,石碌连同牛都被林海接了过去。
    这几天,谁家用石碌,谁家便负责喂牛,虽然不是自己家的,但都知道牛的宝贝,再加上白天里牛是真的出了大力气,所以不管是林大山家还是林大雄家,虽然牛不是自己家的,但在喂牛上也都没有小气。
    轧麦子是在场上,这样一来家里就没人了,有三家的邻居发现这一点,都颇为好奇,这正是赶着晒麦子的时候,怎么这林大雄林大伟林大山家都没有人?
    就在家里待着干活儿的不知道林家人去了哪儿,他们只是每天都能听得到闷响声,而有的去地里摘点菜,或是礼场上比较近的人家,免不了发现几乎是一整天都在场上的林家人,自然也发现了林家人的奇怪举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