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脸红心跳>书库>穿越历史>重回80之大时代> 重回80之大时代_分节阅读_119

重回80之大时代_分节阅读_119

    张超和张跃军也立刻放下了手中的器具,以最快的速度冲了上去。
    “张跃军,你去喊医疗队!”张超将自己的手臂垫在文学峰的后脑勺下,随即对张跃军说道。
    张跃军用力点点头,快速向外面跑去。因为跑得太快,他还差点跌倒,好在他的小脑还算发达,才避免了摔个狗吃屎的惨状。
    李铮这一个月来忙着刷论文。
    巴胺沙丁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相继推出,使得李铮实验室这个以华人个人名字命名的实验室风头一时无两。
    但在这两项科研成果里面,李铮个人存在感太强,以至于遮住了实验室的光彩。
    夯实实验室根基,同时扩大自己在生物医药圈子里的影响力,几篇重量级的、权威期刊发布的论文就至关重要。
    在这三个月里,李铮整理了自己最近所有科研项目的资料,围绕抗生素写了几篇论文。
    一篇关于抗生素的综述,在里面他融入了很多个人观点,其中不少是来自后世的十分有方向指导意义的,如果有人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又恰好看到了这篇文章,那必然有一种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感觉。
    还有围绕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非核心专利技术的几篇学术论文,一股脑寄给了《美国质谱学会志》。
    论文寄过去两个礼拜后,史密斯就亲自打了电话过来,大大夸赞李铮一番后,恭喜李铮论文过稿。
    默沙东是美国最大的制药企业之一,自然和《美国质谱学会志》的关系不错。想必李铮有关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论文一寄过去,史密斯那边就得到消息了。
    他打来这电话的意思,明面上是提前得知结果来恭喜李铮,实际上是为了向李铮说明,如果他写了什么不该写的,默沙东是能得到消息的。
    张跃军跑过来的时候,李铮正好在整理样刊。
    “李铮!文先生晕过去了!”
    李铮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医疗队呢?通知了没有。龚医生在吗?你再给陈旭华打个电话,让他立马来实验室一趟!”
    参与到这件事情中,李铮最担心的不是学术竞赛成功或失败引起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而是文学峰的身体。然而最坏的情况还是发生了。
    “怎么样?文老师没事吧!”李铮到的时候,龚医生已经在实施抢救了。
    他面色凝重,看向李铮等人的眼神并不十分和善。
    “你们都是生物学的顶尖学者。听说您还发明了两款新药,医药不分家,你们连最基本的医学常识都没有吗?”
    “什么叫癌症晚期?你们认为一个肝癌晚期的病人一天到晚紧绷着神经,在实验室里工作不会对他的病情造成影响?”
    龚医生说话毫不客气,“他需要的是静养,知道什么是静养吗?没有心理压力,悠闲地修养,ok”
    众人面面相觑,李铮的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这个决定不是他能做的,李铮不由将目光看向了马文敏。
    马文敏紧紧咬着下唇,她深吸两口气,目光坚定地看向李铮。
    “这次项目暂时由我代他主持!”她太了解自己的丈夫了,如果她选择放弃这个项目,文学峰恐怕死了都闭不上眼睛。
    李铮拍拍马文敏的肩膀,点点头。
    他犹豫了一下,开口道:“马老师,介意我了解一下项目进度吗?”
    因为文学峰夫妇曾经有过研究成果被窃取的遭遇,李铮在这次项目上一直采取避嫌的态度,且在实验一开始,就说明这次项目完全是文学峰夫妇的个人项目,李铮实验室只负责提供场地。
    只是这一个月来,他看文学峰夫妇的表情就知道试验进度不容乐观。刚才他悄悄问了龚医生,如果不换肝,文学峰的生命就只剩半年了。
    半年对于一项还没有头绪的科研项目来说,实在是太短太短了。
    马文敏抹了抹脸上的泪,温和地说道:“我自然是不介意的。”
    “你知道的,人的耳朵鼻子构造不算复杂,如果只是复制出外观,利用组织工程原理,加上动物本身的皮肤组织……”马文敏细细向李铮解释道。
    其实李铮在第一次看到文学峰夫妇的资料时,就已经想到了后世的人耳鼠,这个在1996年由华国科学家实验成功的,借由动物“体外再生耳朵”实验,在当时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只是很可惜,这个实验虽然由华国科学家最先完成,但是人耳鼠诞生后,华国这项技术一直没有取得其他突破性的进展,更不用说应用到临床上。
    反而随着时间推移,日本、英国科学家相继实现了这项技术的本土化,并明确提出了可以将此项技术应用于人体的时间,令华国生物学界十分遗憾。
    李铮倒是没想到,早在1983年,这两位年轻的华国科研工作者已经有了这个想法,并努力付诸于实践。
    但是比起后世的人耳鼠来说,文学峰夫妇的实验太粗糙,而且很多方向性的东西是错误的。
    李铮看了一眼躺在病床上,全身上下接满了线的文学峰,开口道:“马老师,我说说我的想法吧。”
    他将众人领到了2号实验室。
    拿起一支笔,李铮开始讲话。
    “其实你们可以换一种思路,人工构造支架。从动物关节提取软骨细胞,再在培养槽里将软骨细胞培养成微小球状体,然后我们可以借助一种可降解的塑料支架。可降解塑料,我记得这个概念两年前美国一个新材料实验室就提到过,我可以托人去问问。将塑料折成人鼻子的样子,让细胞在塑料支架上繁殖生长,再经过体外培养后进入裸鼠背部。我想这样成功的可能性会大一些。”
    李铮的话让马文敏长大的嘴巴,她手上不断记录着,嘴里喃喃自语。写写画画约莫十分钟。
    “可行!是可行的!”她突然激动地叫出来声来。
    她深深地看了李铮一眼,眼中充满了敬佩和感激。
    “谢谢,真的谢谢。”
    李铮摇摇头,笑着将笔放下,走出实验室。这种能让人获益的技术,越早出来越好。
    马文敏深吸一口气,压住自己激动的心情。
    她拍拍手,对着张跃军和张超道:“来,我们按照李铮先生说的,来试一遍。”
    “麻醉注射完毕,实验体1号将在十五分钟后失去知觉。”
    “再检查一次设备,十八分钟后进行软骨细胞提取,我希望一次性成功。”
    这几周的时间里,文学峰项目组尝试了兔关节软骨细胞,大鼠剑突软骨细胞,这种小型动物软骨细胞培养成的微小球状体繁衍生长有其局限性,显然不足以支撑起人体器官的构建。
    文学峰项目组暂定的目标是,成功培育出“体外再生鼻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