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节

    “这就是老北庄的宅子了,”李满囤告诉人:“现我就住这儿。”
    李高地瞧宅子是个方正齐整的七架梁大院便觉满意。待进院瞧到井,就更满意了。
    李满囤屋里的家什,男人们此前都已瞧过和惊叹过,现在问清楚了是村里搬过来的,也就罢了。一个个按辈分坐好,吃喝王氏给准备的枣子茶和年糕、桃酥、瓜子花生之类的点心。
    女人们则是第一次见到这红木家什,简直是看迷了眼––原来世上还有似天上日头一样红亮的漆器,摆在屋里好像能发光。
    女人们看过堂屋的几柜桌凳不算,还跑进红枣和王氏的房间将架子床、衣橱、炕柜、炕桌,每一样家什都仔细瞧看。
    明明都是一样的花样,红枣实在理解不了这些人看完了王氏屋里的家什,又到她屋里瞧看是闹哪样。
    幸而暖房饭也是难得一次。所以当下,红枣的涵养还是有的––她还可以脸上挂着笑不厌其烦回答家什的价格问题。
    “对,这个架子床是五吊钱!”
    “衣橱四吊。”
    ……
    好容易瞧尽了兴,女人们才恋恋不舍地坐进了东厢房,吃王氏给盛的枣子茶。
    于氏今儿混在人堆里仔细瞧过大房的家什以及蚊帐、铺盖这些日用细软,心里对大房的财力越发有了肯定。于是,她对促成红枣和她亲外甥刘茗亲事的愿望就愈加强烈了。
    自古都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于氏想,既然红枣注定是她李家的赔钱货,那这货还是赔给她亲闺女家,便宜自家人的好!
    与于氏有相同想法的人不止一个,毕竟谁都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谁都有三亲六故。于是当下便有人出言试探。
    “王家妹子,”李贵银的娘孙氏笑道:“你家这许多家什里,我就最中意这架子床。”
    “这架子床有床顶和围栏,外头样子就像一间小屋子。”
    “孩子夜里睡在架子床上,就不会和炕上一样滚地上,磕到脑袋!”
    孙氏一直怀疑她小儿子李贵银是不是因为小时侯从炕上滚下来太多次,以致至今说话做事都少根筋。
    “东西好是好,”孙氏的妯娌赵氏愁道:“就是太贵了,要五吊钱呢!”
    “其实,真想要也不是没有办法。”李贵林的媳妇江氏插言道:“咱们可以去问问村里的木匠能不能做?”
    “如果能做,”江氏笑道:“咱们自家出木头,想必只要出个工钱就够了。”
    “当然,这木头、工钱、还有油漆加一块儿,也不会太便宜。”
    “估计,也得有个两吊钱!”
    孙氏本意虽是引王氏说话,但听到江氏如此说还是大喜,当下笑道:“你这主意好。”
    “两吊虽然也贵,但实际真要拿出的钱,只工钱和油漆,估计一吊,也就尽够了。”
    “这床虽然费木头,但木器这个东西,没有新旧。”
    “只要爱惜着用,使个几十年都还是一个样。”
    “等实在太旧了,就请了漆匠回来重新刷一层漆,就又和新的一样了。”
    对于现今的族人来说一吊钱实在不算高不可攀。当下,家有调皮孩子的女人便都开始搁心底合计自家是否也要打一张架子车。
    于氏想着李贵吉才三岁,现夜里跟她住,家里打一张床搁她房里倒是不错。于是也点头道:“你说得对。”
    “说得我都想给我家贵吉打一张睡觉了。”
    “这孩子,睡着了,满炕乱滚。”
    “我看,往后有了这架子床圈着,他还怎么滚!”
    众人听了,想着自家孩子的狂野睡姿,都撑不住笑着吐糟。一时间满屋都是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王氏第一次融入这样的氛围。她受气氛感染也禁不住笑道:“我家红枣虽是女孩子,睡觉也是野蛮。”
    “夏天睡竹床,也是经常滚到地上。”
    “今年有了这架子床后,倒是再没摔过!”
    今儿红枣听了多个堂兄弟和堂姐妹的黑历史,正捂着嘴笑得开心呢,不想火竟烧到自己个头上,当下便扯她娘王氏的衣裳示意她别说。
    孙氏瞧到当即笑道:“没事的,红枣。”
    “将来至多让你爹把你现在睡觉的架子床添到嫁妆里罢了。”
    “横竖你爹剩钱,赔得起!”
    红枣此前从未想过嫁人的事,现听孙氏突然提起,立打了个冷战––靠,她怎么把这世姑娘十八岁必须嫁人的规矩给忘了?
    想她前世,那许多985、211毕业的青年才俊她都没看上,这世却得嫁给……
    红枣搁心底过了一遍这辈子所见过的男性——主要是男性族人以及他们的姻亲,不觉叫苦不迭。
    自古以来婚姻都讲究门当户对。她家这些亲戚,包括她爹在内,就没个像样的文化人。
    她家这样的门户,又哪里能给她说到一门好亲?
    她的将来顶多也就像贵林嫂一样嫁个小氏族的嫡长子,然后温饱不愁、平淡无趣的活一辈子。
    真是一眼望到头的人生!
    许是红枣的表情太过难看,王氏当即就安慰道:“好了,娘不说了!”
    “娘以后只说我家红枣乖,好不好?”
    虽然王氏没就嫁妆说一个字,但就眼下这个和孩子说话的态度,众人还有啥不明白的。当下各自将话岔开。
    一时吃过午饭,李满囤有把族人领到正院后的地里,由着族人们随便瞧,随便看。
    老北庄的地、是和高庄村一样的黑土地,现在也一样的结着冰、盖着雪。族人们看着这样的地,实在是看不出和高庄村有啥区别。加上天冷得很,所以不过一刻,族人们解了疑,便都自发地回到正院,窝进暖和的堂屋喝了热茶,就都回去了。
    毕竟,先前盯上李满囤的贼还没被抓住呢!出门太久,他们可不放心家里的钱财。
    送走客人,李满囤方悄悄问王氏:“红枣咋了?咋突然就不高兴了?”
    王氏干笑:“哎,今儿怪我。”
    “今儿我和嫂子们说了红枣以前睡觉从竹床上掉下来的事儿,红枣脸皮薄,就不高兴到现在。”
    李满囤闻言也笑了:“这孩子,是脸嫩!”
    小孩子禁不起玩笑,不是大事,李满囤转眼就丢脑后去了。
    李满囤老爷忙得很。今儿听了李贵银和李满园的话,他才想起今年过年他家居然没有买年画。
    往年李满囤不买年画是因为没钱,今年他家剩钱,自是要赶紧补买上。至于年画的样式,李满囤都想好了就买《蟾宫折桂》。
    突然间红枣有了心事。
    前世红枣没嫁人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她一个人也活得滋润。红枣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和收入,自己就能养活好自己。而工作之外她则是想干啥就干啥——不用委屈自己,也不用适应别人。
    故而红枣从来没觉得她有婚姻的必要。
    但这世的大环境是男尊女卑,女人卑微得连个户口都没有。这种情况下,红枣也不会傻乎乎地坚持什么独身——这世她需要一个男人来上户口,然后再生一个儿子来做依靠。
    过去六年,红枣看得明白:这世女人想活得滋润就必须有个孝顺儿子。
    嫁人是件大事。红枣虽然不觉得她需要什么爱情,但对于丈夫人选红枣却也不想太过将就——毕竟是她儿子天选基因的一半提供者。
    本着优生优育的原则,红枣觉得她这世的丈夫得在智商情商、身高体重、人品相貌、家族遗传、卫生习惯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虑。
    蹲在角落红枣把她记忆里每一个男人都翻捡出来仔细分析筛选。
    功夫不负有心人,红枣终于找到了一个听上去还不错的男人——高庄村建村初始,那个给村里立规矩的县令。
    传说中这个县令和城里的谢家老太爷一样,是个两榜的进士。
    进士!思及至此,红枣经不住呲牙。进士可不好找,不说前世历史上全国每三年才有三百个,就单以雉水县论,近百年也就出了一个谢老太爷。
    红枣有自知之明。她这辈子和上辈子一样都没长成天仙,此外这辈子娘家更不及上辈子娘家给力。
    这种境遇下她嫁进士,是不可能的。
    红枣决定退而求其次考虑一下进士的后备——举人。
    把听说过的城里有限的四个举人数了一遍,红枣悲哀发现,这些人中举都是三十岁以后了。
    这世男人就没有三十岁还没初婚的。红枣可不想给人做便宜后娘。
    所以举人也是不行的。
    举人之下是秀才。
    受前世小说影视等文艺作品的影响,说实话,红枣对于秀才可没啥好印象——不是酸就是腐,全部都是书呆子。
    红枣做梦都没有想到她会有把秀才列为丈夫人选的一天。红枣很想把秀才这种酸腐货从丈夫后备名单上划掉,但想到秀才之下是童生,而童生之下,就是他家这种庄户了。
    红枣犹豫半晌,终咬牙决定矮子里面选将军,秀才就秀才吧。秀才好歹会写作文,勉强也算是个文化人吧!
    红枣原就心宽,她即决定了未来丈夫的人选范围,便就丢开了。横竖她年岁还小,离议亲还有三四年呢。而她家在城里的宅子就在县学对面。等她娘生了弟弟,全家搬到城里的时候,她每天在后门口瞧着点儿,然后替自己挑个合意的女婿就行。
    总之车到山前必有路。只要这几年间她家够有钱够发财,红枣相信她一准能寻一门不错的亲事。
    所以,重中之重,还是她家够有钱。
    第93章 正月十五元宵节
    正月十三饭后早李满囤驾了骡车进城买年画。
    风俗里”十三上灯”。正月十三这天又被称为“灯头节”——随着正月十五闹花灯日子的临近, 雉水县家家都要试点花灯, 所以被说为“灯头”之日。
    只要过节,城隍庙就有戏台和庙会。故而今天的东街一早就人潮涌动、异常热闹。
    眼见骡车进不去东街, 李满囤也不着急。他改把骡车停到自己在南城的宅子后再步行去了东街。
    虽然过了年,但庙会上依旧有人摆地摊卖年画。李满囤此前从没买过年画。他第一次来年画摊瞧到看起来花花绿绿但实际都大同小异的胖娃娃不觉就迷了眼——这许多画里哪张是《蟾宫折桂》?
    年画摊的摊主钱广进是三房钱氏的弟弟。
    钱广进原先就是个货郎。去岁他家摘枸杞攒了不少钱,故而年底他便狠心花三十五吊钱搁北城买了个铺子。
    有了铺子还得有货源。钱广进脑子好使, 他赶年下跑了趟府城然后便拉了一车的年画和花灯回来。
    年画和花灯还是东街好卖,故而钱广进放着现成的铺子不用,跑东街摆地摊来了。
    第一次卖年画,钱广进也是没经验。他这次进货进了不少府城才有的新鲜年画,但不想这些画在雉水县的销路却不大好——年下进城的庄户们选年画, 还是喜欢传统的胖娃娃抱大鱼。所以一个腊月,钱广进虽说没有赔钱, 但也没赚到啥钱, 他赚的钱都搭在这些新鲜年画上了。
    钱广进不甘心自己压钱积货。故他便趁着这几日出摊卖花灯就也捎卖年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