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节

    头先几道菜不乏精品, 其中有几道冷盘十分占便宜,便是时候多些,也不会失了味道。
    五色馒头如荷苞绽开,几截粉藕横卧其下, 一派夏日气息。兰花竹笋仿若初春方从土中将起,林立山中, 恬淡适宜。1这已是县丞老爷任上第三回 办文和宴,各家都摸透了他的口味偏好, 按理这菜便不至于惊艳四堂,也断不会只让他夹上一口便放下了,更没见县丞老爷多说几句话。
    前几位正在忐忑之际,忽有一人新揭开食盒,里面仍是热气腾腾,一下子舒缓了县丞老爷的脸色。
    堂下的人恍悟,原是想吃些热的。
    盘中初一看去,不过是齐齐整整方方正正白白嫩嫩一块豆腐,上面点缀着梅兰竹菊四君子,等筷子一揭了外层的皮,才知道豆腐不过是容器,容纳蘑菇、干贝、鲜笋、荸荠、五花肉、火腿等各色丁块于其中。2将食材挖作盘盏,也是厨中常用的手法,县丞老爷点了点头,呈菜的人满怀期待,却不见他多言,只能有些失望地退下了。
    池小秋留意到,不过是尝了两个菜的空当,他又多喝了几口水。
    挨次下来,池小秋见识到了各家食铺酒楼的许多看家本领,只冲着这么一回见识,她这次斗菜,便没白来。
    “这是这么鱼?”县丞老爷对其中一道摆作八卦图的菜多了些兴趣。
    “取自黑鱼。”
    他看了看这菜附上的签子,轻笑出声:“庆元吉符?这名字起得倒巧,往日见过菜中摆八卦图的,却少见这乾坤卦也一齐算上的。”
    池小秋看去,这道菜确实摆盘精致,还难得投了县丞老爷的喜欢,只是这般做鱼糕,味道太过寡淡,可尝性就差了。5果然,县丞老爷只是吃了一口,便微微皱眉,搁筷不理,跟下一人道:“你那菜呢?”
    正是周大厨。
    他一抬头,县丞老爷便笑了,显见是老熟人,轻点他道:“你也算是这两宴的魁首了,今天倒要看看你有什么新花样。”
    也不知这签是怎么抽的,倒好像是签筒长了眼睛一般,正好把周大厨搁在最有利的中后段,也不至第一个亮相印象淡薄,也不至缀到末尾——那时县丞都已快吃饱了,哪还会精细咂摸出味道来?
    不止池小秋,大家都暗暗嘀咕:怕不是签筒长了眼睛,是执签筒的人长了眼睛才是。
    周大厨敛容屏气,深深道一声是,揭开盖子来。
    有人小声喝了一声彩。
    果真是让人眼前一亮!
    蒸出的火腿肉用清汤精心烹制过,柔和了咸香,色泽暗红,质地腴厚,在盘中铺出一方精致小桥,桥洞宛然,桥墩可爱,汤汁丰盈为湖,里面一对鸳鸯嬉戏,栩栩若生。桥边煮熟的鸽蛋分列两侧,其色剔透,在堂内有限的光辉里显得莹润透白,确实有珠玉之质。殷红的樱桃立在其上,立刻多了一抹亮色,像从枝头采撷下最艳丽的一抹春光。3这是一个难得学习的机会,池小秋缀在最后,仔细品度这道菜中食材处理,桥面是用火腿铺就,是搭眼就能看明白的事情,但底下的桥洞桥墩何物制成呢前面的人动了动,池小秋连忙错步上前,寻了个缝隙过去,正好能看清县丞动筷时的景象。
    池小秋琢磨了片刻,终于拾出了几样:蛋白,河虾,干贝。
    怪道县丞老爷尝后慢慢点头,看向周大厨:“鲜极!”
    池小秋不动神色又挤得近了一些,才看清那雪白一色之间除了鸽蛋蛋白,另有马蹄,能甜些清爽甜香。
    周大厨微微一笑,没什么过分的喜色:“这是虹桥赠珠。”
    这出戏池小秋看过,没想到周大厨径直将它做成了一道菜。
    她凝神细思,脑中仿佛在重现着这菜前后步骤,还能在其中哪一步变一变,顿时能多些别的意趣,就比如,若是那桥再叠上些鳝鱼段,虹桥说不得还能便成乌桥。
    池小秋边想着,自己发乐,不期然觉出一道视线从她周身匆匆扫过,可待她看去,却又寻不到什么不同寻常处,只能听到周大厨又将下面一道菜端出来:“这道是凤栖梧。”
    这是一道富贵华美的菜式,赭色枝杈斜斜叉出,本是略显萧索不起眼的起式,偏能衬托出其上一只凤凰毛色绚烂,五彩辉煌,炫人眼目。无论是高昂的颈首,还是如彩扇铺陈迤逦而下的尾羽,都透着高傲清丽,神态意趣,无一不具。
    这是将鸡肉拆丝后堆砌出的一道菜,剖作两半的鹅蛋、雕刻精致的黄瓜、精制笊篱中漏出的蛋丝等十几种食材,共同堆叠出了这道菜丰富色彩。但妙就妙在经过各种处理后,其中滋味杂却不乱,相互烘托,反而有了一种微妙的平衡。4池小秋心中不由多了几分钦佩。
    配菜是个大学问,她钻得越深,越能觉出五味调和中的奥妙,不管周大厨为人如何,在认识食材一道上,真正是下了大功夫。
    观翰楼这两道菜一放在桌上,顿时将人注意力抢去了大半,颇有鹤立鸡群之感,更不必说县丞主簿连赞了几回,这次的赢家几乎已经定了。
    近二十道菜,便是一盘只是试尝,吃到后来,也是半饱了。
    池小秋不由庆幸钟应忱多拖了她些时候,虽说后来者失礼,却恰好能补上她在此等待的这一段时间。
    做菜多求新鲜,宴席有的是没法子,可也是少赖一点时间是一点。
    索性这桌上处处皆是她平日所求的学问,且有不懂的,县丞老爷还会帮着多问两句:“这是如何做出的?”他们也只有老老实实答的份儿,省却池小秋许多力气揣摩。
    这般想一回悟一回,等有人直问她“你呈上来的是何菜”时,池小秋反倒惊得一动。
    两下里面照面,县丞先面色沉凝,打量她两回:“你是…”
    他这神情不像不豫,倒像讶异之后又在思索,池小秋有些怏怏,知道这县丞老爷许是看自己脸熟。
    她只当已经过了许久,这县丞每日里坐堂,哪里会记得两年前断了甚案,犯案的人是何模样。
    池小秋心下悄悄叹口气,早知便同钟应忱商量一番,要如何应答了。
    被冤入狱的事,于她不快,于这老爷怕也是不快,若因这不快倒牵连了她盒中的菜,当真不美了。
    她还在想说辞,旁边何师爷耳语片刻,偏池小秋离得近,便有三两语飘到她耳边,依稀能闻“解元”“云桥”“高家”等语。
    待县丞回首再看她时,显然多了些温煦客气:“你便是云桥东的池家小娘子?”
    池小秋立即醒悟,县丞给她添上的标签断不是“伶牙俐齿狱中客”,而是个“同解元郎相识的食铺主人”。
    她极快得瞟了一眼其他人,他们仿佛意料之中的恍然,同周大厨略沉的脸色,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钟应忱已给她铺了一条路,将之前她同县丞的“不快之缘”消解干净,池小秋便愈发显出明快磊落,将这盒盖一掀。
    众人或明或暗都探首看去,片刻静默后,有人极轻极轻噗嗤笑了一声。
    还以为她珍而重之要拿出什么,不想却是个常见茶盏。
    “这是什么?”
    池小秋乌溜溜的眼睛闪呀闪,脆生生道:“是我做的花草饮子。”
    原本零碎的笑声这回显而易见地大了。
    她今日着意打扮一番,俏生生小女儿模样,便有些厌烦的人看了也生不出恶意,何谈还有着“解元”的面子。县丞含笑问她道:“这便是你今日要呈的菜?”
    “算是,也不算是,”她眼神一转,拾出来这两杯花草饮子,先呈县丞,再给主簿:“两位大老爷尽可先尝尝。”
    这杯不大,县丞一饮而尽,颔首笑道:“确实有些别处见不着的清香,只是,宴上总不能有茶无菜,无可啖之物。”
    池小秋点头表示赞同:“那是自然,所以这第一道菜,只算是吃了一半。”
    她抬手揭开第一笼,现出深藏在其下的另一盘。
    “另一半,却在这里。”
    第144章 拔得头筹
    池小秋撤盒时, 堂前桌上已有近二十道菜,素有荷塘妙莲之清,春日兰笋之丽, 莫不小巧生动意趣盎然, 若论荤, 周大厨火腿铺桥,鸡丝砌凤, 只往那里一放,便堂而皇之成了最引人注目的所在。
    她这一番动作, 原本只想等着她快些呈菜, 好听县丞选定主家的人,倒多了些兴趣。
    池小秋伸手一探,拎上来的却不是菜, 是另一个大盒子, 其高总有五六寸。
    她抿了抿唇,露出认真的神色, 再次开盒时, 显得格外谨慎,手扣在盘底, 小心翼翼将菜托了起来。
    众人目光所集之处,先是露出一线屋脊,酿杏子一般颜色的甜黄,而后便是整个屋顶。
    “这是…个重楼?”有人小声与旁人商论。
    旁边人却没答话, 他随之望去,却看见已有高挑檐角越出, 其上便是人人熟悉的双贤图。
    “这是必桥亭!”
    曲湖边上的必桥亭已有数百年,文脉兴盛, 建构多有精巧之处,在柳安人尽皆知。
    庖厨中精于雕砌之道的并不在少数,大如楼阁殿宇,小到鱼虫草木,莫不能以食材为之,因此池小秋便是将这五桥亭整个雕了下来,虽是难得,亦不能说是什么旷世之作。
    直到她将整盘尽数托出。
    当她置这五桥亭于桌前时,清晰地听到有人齐齐抽了口气。
    必桥亭能传名百年,绝非泛泛之作,而池小秋手中的五桥亭高不盈尺,却将其难得处描绘皆尽,唯一不同的便是,因为此亭是由南瓜萝卜制成亭体,又饰以各色蜜饯果品,因此便呈现出玲珑雅致的色调来。1而在亭下,必桥宛转九折,其下又有滔滔湖水,缓缓流动。
    她分明是将必桥亭边半个曲湖尽数搬于桌上!
    县丞惊得静默片刻,才问她:“这水是如何…”
    池小秋指了指下面的盘子,他仔细看了半晌,才且笑且叹道:“原来如此!也不知你是如何做来!”
    如何做来?
    便要谢钟应忱改了无数次的画稿,薛一舌同她在厨下刻了无数次的食材,试了无数次的颜色,和最后钟应忱亲自督人制成的盘盏。
    清甜香气早便盈于室内,县丞老爷用汤羹细细品尝,面露惊艳之色。
    能于色香之外将味也做到平衡之外且增色,若是不看池小秋的年纪,他必要以为出自经年浸于砧刀灶案间的大厨了。
    “这菜与方才的饮子有什么干系?”
    再花团锦簇的样式归到菜品,也不过是酸甜苦辣咸五味,池小秋这菜,其实便是一个精巧绝伦的果子山与一道汤品相辅而成,必桥恰将两者分开,不至串了味道“若说干系,也并没多大干系。”池小秋笑嘻嘻道:“不过是怕大老爷口渴,这饮子清淡解渴,正合时宜。”
    前面不知尝了多少道,若是不清清口,如何尝得出她的菜?
    从头至尾,堂下各家呈菜时都是言辞谨慎,不敢越矩,池小秋说话干脆利落,言笑有趣,又能呈得出这样一道好菜,县丞难得多了些兴致与她说话。
    “那便是还有另一道了。”
    每一家呈菜两例,几成定规,池小秋自然不会落于人后。
    她自信满满点头:“那是自然。”
    这菜甫一揭开,旁人未动,县丞便已豁然站起。
    “这是弘然先生的大真帖?!”
    他这话一出,旁边的主簿与何师爷也面露惊色,而后便是狂喜。
    眼下便没人论什么菜,这三人便围在桌边,有的说旁边松鹤笔法,有的说哪一字起笔落笔,直过了好一会儿,县丞回身问池小秋时,才让出一些缺口,让下面诸人得览这菜风光。
    一眼望去,只见白、黑、青、赭几色,蛋白打发铺为落雪满地,香菇等物便堆作松鹤,鳝丝极细,细看之下黑中隐透暗红,如同冬日里隐隐燃着的炽热火炭,在素白中更加显眼,如丝如缕,又暗透着力量。2“你看这松针,十分密实,针尾处微微散开,正合弘然先生的手笔!”县丞话语中难掩激动,忽想起一事,忙回身问询 :“这帖原是密藏,你从何处见来?可还有余下的帖?”
    大真帖书画相合,于哪一道都是双绝,文章虽传于世上,字迹却难亲见,而县丞最慕的,便是弘然先生这一手传世之字。
    这盘菜却将大真帖只截了部分,看得他们几人心动之余,不由得心痒。
    池小秋摇头道:“我并没见过,这稿子是别人给我的。”
    何师爷人情世事聪明处还在县丞之上,只略一思忖,便知是何人给了池小秋这帖子样稿,悄向县丞耳语两句,又笑说:“待文和宴上,老爷问他便罢。”
    这菜吃得也讲究,一筷一勺看似随意,却是精心选了地方,并不损坏其中构图,倒让那有些残损的一角,越发显出别处的可贵来。
    “这鳝肉很有些韧劲。”
    县丞显然对这道菜很是在意,问了许多话。
    池小秋回道:“用的多是鳝背上的肉,因此细嫩里头更显得劲道。”
    这压尾的两道菜,县丞主簿几人足足尝了一炷香的功夫,不必旁人猜测,便径向池小秋道:“往年的文和宴莫多有新意,佳肴频出,今年,便看你池家食铺有何本事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