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节

    他的语气平平淡淡,不知为何,叶居谯心里却有说不出的紧张。
    他不禁避开了汪印的眼神,稳了稳心神,道:“没错,下官与苏大人有半师情谊。不过下官斗胆请汪督主,不仅仅是因为交情,还因为苏大人的确是个好官。”
    他将苏息言在工部的功绩说了出来,其中便有屯田的事情。
    当初沈醉山提出的屯田建议,也是苏息言这个工部尚书的政绩,不是吗?
    其实,除了上面这两点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叶家目前的处境。
    他的长子叶安泰走五皇子这一条线,现在五皇子出了事被禁足,他生怕叶家的势力会因此受到影响。
    这事让叶居谯意识到,必须尽快为叶家攀上另一根高枝,攀附上别的势力。
    恰在这个时候,他知道了苏息言有可能被选为尚书左仆射的事情。
    尚书左仆射,这可是台阁之位!
    他与苏息言关系本来就好,又有半师情谊,当苏息言来找他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只是,汪印会不会答应他的请求,叶居谯心里着实没谱。
    汪印眼睑半垂着,淡淡道:“叶大人,台阁人选,想必皇上早有决断,这并非本座可以左右的。”
    “可是督主大人位高权重,皇上……”叶居谯着急地说道。
    在瞥见汪印冷淡的神容后,他猛地止住了话语。
    他差点忘了,眼前这个人不是他能胡搅蛮缠的。
    汪印仍旧没有看向他,只道:“叶大人说笑了,本座手中的权力,还不是皇上所给与的?”
    叶居谯默了默,还是继续说道:“恳请大人看在下官孙女儿的份上,请督主美言几句。”
    这一下,汪印抬起头,淡淡地看了他一眼。
    他的眼神明明什么都没有,可是叶居谯还是心里一抖,觉得有什么压下来似的,几乎要喘不过气了。
    幸好汪印很快就移开了眼神,那如山的重压也随之消失,他终于能够缓一口气了。
    若是他知道汪印此刻的想法,怕不仅不会松一口气,反而会直接晕厥过去了。
    叶居谯不提叶绥还好,他一提,汪印便想起叶绥在布珠巷手握匕首刺向脸容的那一瞬间,心中的戾气会忍不住冒出来。
    若不是叶居谯这个祖父逼迫所至,小姑娘何至于行那样的险着,何须那样决绝?
    说起来,当初顾家上们求亲的时候,叶居谯是很赞成这门亲事的。
    顾家上门求亲……
    汪印眼神蓦地一冷,他想起来了,当时在万映楼门口,顾璋与叶居谯是在一起的。
    他们的旁边,好像就站着工部尚书苏息言?
    顾璋当时是为了让叶家改变拒亲的主意,所以才邀请叶居谯去万映楼,为此还请苏息言作陪。
    这么说,顾家与苏息言交情也很好?
    见到汪印不说话,叶居谯惴惴,再一次说道:“汪督主若能在皇上面为苏大人美言几句,我们定会感激不尽,定会报答汪督主的。”
    可惜,汪印对这些报答没有什么兴趣,他也看不上叶居谯的报答。
    他摇了摇头,仍旧淡漠道:“此事,本座无能为力。”
    “……”叶居谯还想说些什么,恰这时候,汪印再次看了他一眼。
    叶居谯清楚地看见了他眼神中的寒意,顿时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
    随即,叶居谯低下了头,掩住了眼中的愤恨和不甘。
    汪印权势滔天,在皇上面前极得信任的人,是可以影响皇上心意的人,说几句话不过是举手之劳,这样的小忙,他都不肯帮!
    这个时候,叶居谯为自己将孙女儿嫁给汪印的决定而后悔不已。
    原以为,将孙女儿嫁到汪府,从此可以攀上缇事厂和殿中省的势力,是一个最近天阶的捷径,哪知道……
    早知道就将孙女儿嫁给顾家了,如此还能得到一点好处!
    还有绥姐儿,没能为叶家谋取一点好处,这样的孙女儿,有什么用!
    汪印自是不知道叶居谯的想法,就是知道了,也毫不在意。
    他不将叶居谯放在眼内,自然有这样的理由,也有应对后果的本事。
    一个吏部侍郎而已,若不是因为小姑娘,叶居谯的帖子根本递不到他面前。
    不过,叶居谯的来访,也给了他一个信息。
    看来,本座得去查查苏息言了。
    厂公想知道的事情,缇骑自然以最快速度去查探。
    当天下午,苏息言背后的关系脉络,便已经送到汪印手上了。
    正如他所想的那样,苏息言的确与顾家交好。
    不过,苏息言与谢鹿年感情也很好,也与钱千辉私交也甚笃,与宫中的韦皇后也有拐弯抹角的关系。
    甚至,还是某一个缇骑的远方表亲。
    苏息言这个人,与朝中每一个人都交好,与朝中每一股势力都有所往来!
    仔细想来,这个人就没有交恶的对象,是个像万金油一样的人物!
    如此一来,他与顾家交好,倒算不得什么值得注意的事情了。
    汪印觉得眼前一片迷雾,还是有许多东西看的清楚。
    背后的人是谋取台阁之位,那么他们的人选必定就在其中的,到底是哪一个呢?
    他的目光落在了吏部选定的那几个人身上,对他们背后的势力也一清二楚。
    这些人都清清白白,实在没有明确的指向。
    出人意料的是,永昭帝很快就定下了中书令的人选。
    而且,这人选,并不在吏部的呈上去的备选官员当中。
    第382章 悲悯
    中书令一职,落在了太仆卿裴鼎臣的身上。
    裴鼎臣不属于朝中任何一方的势力,与太子、五皇子等皇子公主,也没有什么往来。
    裴鼎臣今年已经六十五岁了,已经到了可以致仕的时候。
    他为官的经历也没有什么太多可说的,从科举入仕开始,最后累官至三品大臣,和许多官员一样。
    先帝驾崩之时,他便是一方刺史,后来皇上登基之后,对他不算贬斥,也不算重用。
    他和朝中其他同龄的官员一样,都是兢兢业业熬着资历。
    从地方刺史到一道观察使,再到京兆六部,然后升任太仆卿,掌管大安朝的牧马政令。
    熬了近二十年的时间,裴鼎臣一步一个脚印,不疾不徐地走着,在大家都以为他即将致仕的时候,他却踏上了台阁之位,成为中枢三巨头之一。
    这个结果,直令一众朝官惊愕地长大了嘴巴,大到可以塞进一颗鸡蛋。
    谁能想得到,中书令会落在年迈的裴鼎臣身上?
    就连汪印,也没有想到。
    此刻他正在翻阅着有关裴鼎臣的资料记录,想更加了解裴鼎臣这个人,想找出皇上为何会让他就任中书令的真正原因。
    不一会儿,汪印便放下了那本厚厚的卷宗。
    裴鼎臣为官这么多年,有关他的记录很多,但真正可以称之为线索的,却少得可怜。
    这少得可怜的内容,便是有关他的交友情况。
    裴鼎臣此人,与京畿卫副将军穆太澄、吏部尚书罗朋云交好,这是汪印唯一能找到的线索。
    不过这少得可怜的一点线索,也足够了。
    光凭这一点,汪印已明白中书令为何不是吏部呈送上去的那些人,而是裴鼎臣。
    京畿卫副将军穆太澄、吏部尚书罗朋云都是皇上一手提拔、培养的,都是亲近倾向皇上的官员。
    志同道合者谓之朋,裴鼎臣与这两人交好,自然想法倾向是一样的。
    他,是皇上的心腹亲信。
    这便是裴鼎臣能成为中书令的原因。
    裴鼎臣就任中书令,换言之,阁之位还是掌握在皇上的手中,中枢的话语权还是掌握在皇上的手中!
    官员的升降,在皇上的一念之间,皇上的一念,便是系在“我”身上。
    曲公度丢了中书令,是因为功高震主、影响太大,影响着中枢的运行,削弱了皇上掌控中枢的权力,这是“非我”之人;
    裴鼎臣得到中书令,是因为足够听话、足够忠心,对中枢影响不大,中枢权力还是在皇上手中,这是“亲我”之人。
    这一刻,汪印什么都明白了:
    在曲公度之后,皇上压根就不想把中枢权力交出去,才最终选定了裴鼎臣。
    原来……如此。
    汪印慢慢合上卷宗,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感觉,面孔依然平静淡漠。
    说实话,他身为缇事厂督主,身为皇上最倚重的心腹,无论是谁成为台阁之臣,只要那个人是皇上选定的,他都不应该也不能有任何想法才是。
    可是……先前他违背圣意,暗中将曲公度、曲家子弟保了下来。
    现在,说心腹忠诚这样的词语,他自己都觉得有些不自在。
    在曲公度之后,裴鼎臣就任中书令一职,以后中枢会怎么样呢?
    天子皇族世袭,而朝臣官位不世袭,这原因,便是在于“匡正”这两个字。——这也是中枢三省并立的原因。
    中枢之所以三省并立,为的便是限制得皇上不会因一人之私欲,而扰乱朝纲;
    也使得皇上的旨意,通过这三省的议论规整,化成有利于国朝的政策,最终使得国朝稳定、繁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