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脸红心跳>书库>都市青春>支点> 第三二九章苏日中立条约

第三二九章苏日中立条约

    第四战区为期六天的军事会议还没有结束,日军在豫中和豫南地区对中国军队又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
    这次日军华北和华中派遣军一共出动了两个师团、两个独立旅团、一个炮兵旅团、两个战车联队,分别从郑县和信阳南北对进,试图彻底打通平汉线中南段、并切断中国由后方通往江淮地区的补给线。
    同时,日军还兼有在麦收之前夺占夏部分粮主产区的目的。
    在确认没有谢昌云麾下部队参加的情况下,日军认为投入这样的兵力足够实现作战目标了。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部署在河南的中国军队,除了汤恩伯的十余万国民党嫡系部队之外,大多是各路的杂牌军,而汤恩伯部又是以机动作战、躲避日军锋芒再伺机进行侧击为特长。所以在日军发动进攻之后,汤恩伯部便迅速的转移到了较远的地带,而留下的那些杂牌军根本不堪日军一击,短短几天内就向平汉线两侧全线溃退,并有近十万部队被日军围歼。
    三十余万军队被六万多日军打得稀里哗啦,这也说明虽然四战区这边对日军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就整个抗日战场来看,装备低劣、训练不足的中国军队还是处在劣势,同时也证明了谢昌云所做的中国抗战还要持续不短时间的预言。
    河南的战局对整个抗战大局并无决定性的影响,所以谢昌云暂时不加理会,而是想集中精力抓紧展开新一轮的整训,同时也在密切注意着美英放弃粤汉铁路南段的租借权以后日军的动向、以及苏日中立协定会在何时公布。
    继美英两国在三月三十日宣布放弃粤汉铁路南段的租借权之后,法国维希政府也于三月三十一日做出了同样的宣布。
    由于日本还没有彻底与美英翻脸,而且广州作为非武装城市的地位仍然存在,所以尽管日军从三面包围了广州,但对于从广东各地进入广州和香港的生活物资和普通人员的往来并没有加以限制,只不过是加强了盘查。
    所以一些由香港、广州前往内陆的人员和零散货物还可以搭乘英国公司的内河轮船,沿水路而上到清远,然后再转乘开往韶关的火车,但是一些重要的人员和大宗的北上货物再无法通行了。
    看来日军知道没有数个师团十余万以上的兵力和大量的飞机,根本不可能从向广州以北推进,于是在达到了中断中国海外运输的一条主要通道的目的、和试探了美英的底线之后,也情愿在广东暂时保持目前的平衡态势。
    在没有发现日军向广州周边大举增兵的情况下,谢昌云估计目前这种状态可能要一直持续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时候。不过到那时即便日军不动手,谢昌云也要出手了。
    广东暂无大动,谢昌云接下来就要看苏日协定会带来哪些可利用的变数。
    不光是谢昌云再看,蒋介石也再看。谢昌云是从美国人那里获悉苏日即将签约的消息的,而国民政府却在莫斯科驻有外交机构和军事代表团,所以也获得了苏日正在频繁接触、可能是要达成某种重要协议的消息。
    日本是中国的敌人,苏联是曾给与中国抗战巨大支持的国家,而且对中国内政施加了巨大的影响。蒋介石只要还在统帅的位置上坐着,要不注意这两大势力的密切接触才稀奇了!
    四月十三日下午晚七点多,苏联和日本于当天在莫斯科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的消息终于公布了出来。
    虽然这个条约还有待双方的最高权力机构通过之后才能正式生效,但没有人认为这个条约会被哪一方搁置。
    《苏日中立条约》的主要内容异乎寻常的简单,翻译成中文只有寥寥四十余字,即:
    一旦签约的一方与一个或多个第三方势力有敌对冲突,条约的另一方将在整个冲突中保持中立。
    “什么意思?”
    换成俗话就是:不管我打别人还是别人打我,另一个人只能站在一边看着。
    最直接的指向就是:不管日本和中国怎么打,苏联从此再不会谴责日本和支持中国了。
    而远一些的结果,只怕签约人都不如谢昌云清楚,那就是:德国进攻苏联时日本不能帮德国的忙;而日本进攻美英时,苏联也不能对日本背后插刀。
    所以仅是就条约内容来看,国民政府和蒋介石最多是伤心而不至于痛心。
    但是在条约以外,苏联和日本同时还另外一个所谓“与条约精神相符合”的两国政府声明,内容也是一句话:
    “苏联誓言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誓言尊重蒙古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这是苏联和日本为了各自的利益,那中国主权来进行的交换,是对中国主权赤裸裸的践踏和侵犯。其不加掩饰的程度甚至超出了谢昌云预料。
    所以消息一传出,国人无不对民族的又一次被欺凌宰割而怒目切齿、痛心疾首,苏联自抗战以来在中国树立的形象也瞬时轰塌。
    第四战区联袂绥靖公署、广东、福建、江西、广西四省以及湘南两个督察区,立刻致电国民政府,要求对苏日条约所涉及中国主权的全部内容一律不予承认,并且还通过广东省驻重庆办事处向苏联驻华大使馆递交了抗议信。
    此外,四省还宣布自四月一日起,停止向苏联的铅、锡、钨、等有色金属及矿物的出口。
    国民政府外交部也与四月十四日发表了声明指出:
    东北四省和外蒙古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政府绝不承认苏日中立条约,中国政府与人民绝不承认第三国妨碍中国领土与行政完整的任何决定,苏日两国公布的共同宣言对中国绝对无效。
    而世界各国对苏日条约都进行了大幅的报道,各国政府的态度,也以德意和美英为核心分为了赞成和谴责的决然不同的两种立场。
    美国总统罗斯福为此与谢昌云利用专线电报进行了沟通。
    谢昌云表示道:“国民政府一直对苏联直接出兵援助中国一直抱有希望,但我对此却不计任何幻想。因此苏日协定除了为我带来主权被践踏的愤慨之外,对我继续与日本作战的方针并无太多影响。但就苏联来说,其结果很可能是与其愿望背道而驰,苏日条约不可能真正防止苏联在其他方向受到轴心国的武装侵略。而对于美国和英国来说,苏日条约则可使日本最终确定南下战略,使美英在亚洲和太平洋直接卷入战争的趋势已不可避免。所以,就条约可能产生的后果来看,美国和英国将是最大的受害者。”
    罗斯福道:“英国在英伦上空的胜利,使德国对英国的进攻势头已被遏制,但是危险并没有根本消除,德国仍在进行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大量准备。你认为德国会把进攻的目标转向东方?”
    谢昌云道:“我坚信我们所获得的情报和自己的判断,而且认为这个情况的发生已经为期不远,规模甚至会是前所未有的。不过我不希望改变这一切。”
    罗斯福道:“这是一个很难想象的结果。但如果情况如你所料,美国更愿意静观事态的发展,而我们的英国朋友就可以松一口气了。既然你做了提醒,那么我们就必须针对这个可能的变化制定新的策略。你认为会是在什么时间?”
    谢昌云道:“美国有大量的优秀军事人才,分析一下德国近两年的大规模军事行动都选择在什么时间,就基本可判定出来了。或许会因为准备方面的原因会略有延迟,但不会太多。”
    罗斯福道:“再一次感谢你的提醒!让我们的将军们显示一下他们的才干吧!我将很快批准我们应该为你的提醒和判断所付的酬金。”
    谢昌云道:“谢谢总统先生!我想您付出的每一笔酬金都会产生您所希望产生的作用。”
    双方所谈的酬金,实际指的是美国通过情报及技术合作的形式,向谢昌云所提供的军事装备和战略物资。
    而谢昌云已经为美国人准备好了一个价值一千五百万美元的飞机、火炮、卡车、特殊金属、雷达及通讯器材的需求清单。
    对自己能够生产并可以满足需要的武器装备和物资,谢昌云才不会从美国人那里要。
    美国人尚且如此,蒋介石更不会放过谢昌云这个可为己所用的战略预言家了。
    十四号下午,在应付完了外交上一系列事务之后,蒋介石也与谢昌云通了电话。
    而谢昌云与蒋介石所谈的就不会怎么简单了。蒋介石一听谢昌云点出的几个要点都出乎了自己的预料,便感到了事情的重要,而电话中又不能谈得和透彻,于是就急迫的要求谢昌云再飞来重庆一趟。
    由于事关自己的战略图谋,所以谢昌云没有任何犹豫便答应了下来。
    可是何欣怡一听谢昌云又要去重庆,当即就吓得连都变了色,差点就要喊出了“不行!”
    不是何欣怡胆小,而是半个月前空中惊魂的那二十多分钟,实在是让她想起来就心有余悸。
    不过在这种重要事情上何欣怡也不会真的干涉谢昌云,而且不管有事没事都必须要陪着谢昌云走一趟,否则各方面的非议立刻就会纷纭而至。
    谢昌云的“夫人”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而陈济棠也对谢昌云再赴重庆予以了一定的担心,但最终还是在谢昌云的说明下表示了理解。
    虽然去重庆的事就这么定了,但是在当晚,谢昌云又面临了一件他实在不想面对、但又躲不过去的难题。
    中共目前仍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在苏日条约引来了国内外各种势力对共产运动的一片指责声中,中共必须要表明自己在重大问题上与共产国际和苏联的一致性,同时还要对那些借题发挥、试图将共产运动与法西斯主义联系起来的居心叵测者予以坚决的回击。
    可以说在共产国际仍存在的前提下,中共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任何一个领导人如果不选择这个立场,那立刻就会站到了共产国际、苏联和党内大多数人的对立面,其后果可想而知。
    谢昌云对毛泽东的处境和选择虽然可以理解,但却不愿对此做任何的表态。
    但对毛泽东的来电给予回复又是不行的,因为四战区已经公开发表了通电对苏日协定进行了谴责,使得谢昌云无形之中已经第一次站到了与中共对立的立场上,所以必须得向中共有所说明,或许还能求得某些的一致。
    毛泽东这时来电报肯定也有这个意思。
    但如何进行回复?如何把握住分寸?这实在是太难选择了!
    邓汉祥看出了谢昌云心中的焦躁与不安,于是在问明了情况之后也与谢昌云一同陷入了沉思之中。
    过了有十余分钟,邓汉祥才抬起头道:“昌云,或许有一个办法可以免去你与中共在原则上的对立。”
    谢昌云立刻振起精神道:“邓先生请讲!”
    邓汉祥道:“昌云,对苏日条约你是主张正反两个方面来看,我也同意这一点。你认为有利有弊,利在何处?弊在哪里?其中你要公开反对的是什么?不妨这几个方面你再考虑一下,我认为你很快就可理出一个头绪来。”
    邓汉祥始终把握了自己幕僚的位置,而且处于对谢昌云的了解,所以觉得谢昌云自己完全可以最终悟出其中的关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