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脸红心跳>书库>都市青春>支点> 第一二九章淞沪会战(1)

第一二九章淞沪会战(1)

    对谢昌云的询问,何其轩有些闪烁的回道:“除了有三块用来办工厂的地皮做了抵押了以外,上海的房产就剩下了这座院子,我和你妈实在舍不得卖掉。另外这几家工厂还在开工,而且大部分工人也都不愿意走,所以只搬走了一部分不重要的设备。如果过一阵再搬你看来还得及吗?”
    虽然在重庆已有了巨大的投入,但是何其轩还是对上海情有独钟。
    谢昌云听了后立刻道:“爸,就是来得及,我们也必须马上停产开始拆设备。工人不愿意走就暂时不管他了,到时候他们自己就会要求走。我们要顾全大局,利用现在运输还不紧张的时间早一些把设备运走,以后就可以腾出船来运送更多的东西。而且在后方早一天投产,也能为抗战多贡献一份力量。爸,你看我说的有没有道理。”
    何其轩见谢昌云的态度这么坚决,于是一咬牙就下了决心,“好吧,我们就顾全大局!今天下午我就告诉他们停下来,明天就开始拆设备。”
    谢昌云又道:“这个院子不卖也好,这么好的地段、这么好的院子和房子,其实我也舍不得。到时候顾两个人看着,等赶走了日本鬼子我们再回来住。
    “昌云,你真会体谅人。在这里住了十几年了,院子里的树木都是一年一年看着长起来的,还有这些家具也都是精挑细选来的。离开一段时间可以,但是要给了别人我真是下不了这个狠心。”张湘茵用手绢擦着眼泪从客厅门口走了进来。
    谢昌云赶紧站起来劝道:“妈,你看旁边的那院子也不错,过些天如果他们要是愿意卖,由我来出钱买下来,抗战胜利以后把围墙一拆,就可以还您一个更大的院子。”
    张湘茵让谢昌云一下就给说得开心了起来,她转头对何其轩道:“其轩,昌云说的还真是有道理。我看咱们就留心一点,如果可以就把隔壁买下来。我相信昌云的话,他说能回来就一定能回来。”
    其实张湘茵这时心里已经在盘算上了,等以后有了外孙、外孙女——不,是孙子孙女,说不定还是好几个,这一栋楼住起来是有些紧张了。
    “可到底是叫外孙外孙女合适、还是叫孙子孙女合适?”张湘茵不禁有些想入非非了。
    将近中午时,何雅君回家一进院子听到谢昌云来了,便立刻飞奔着跑进了客厅,一声“昌云哥”之后脚步都没停就习惯的吊在了谢昌云的脖子上。
    而何其轩夫妇也同样习惯的先背过了脸去,然后就一个去了厨房,一个到院子里散步去了。
    何雅君一见客厅里没了人,便飞快的在谢昌云脸上亲了一下,“昌云哥,上楼去我跟你说点事。”
    有事这里就不能说?谁心里不清楚上楼是怎么回事。
    谢昌云被何雅君往身上一吊,心里已经痒痒的了,于是便和何雅君挽着胳膊向楼上走去。刚一进了何雅君的房间,俩人就紧紧的抱在一起倒在了床上,紧接着就疯狂的亲吻了起来。
    经过几个月前的几次调教,何雅君现在已经不是生手了,再和谢昌云嘴对嘴的吸允了几下之后,就把香舌伸了出来,和谢昌云的舌头搅到了一起,纠缠一阵之后又退了回来,任由谢昌云的舌头跟进来在嘴里四处触探。
    而谢昌云嘴里忙着,手里也不肯闲着,和何雅君亲吻了没多一会,一只手便从她的衣襟下伸上去,将胸罩一掀就一把抓住了大半只白兔。
    何雅君对谢昌云的举动没有丝毫不悦,反倒把自己的手压在了谢昌云的手背上,用力的左右推动起来。
    以前隔着衣服多次的碰撞,谢昌云早就感觉到了何雅君那里不小而且很有弹性,现在没有任何障碍的亲手一摸,才知是遇到了一对大宝贝,使劲揉了几下之后,甚至产生了要眼见为实的念头。
    不过,暂时缓解了离别数月的渴望之后,俩人都明白该即刻停下来恢复一下状态,不然一会儿吃饭时就无法出去见人了。
    “昌云哥,你在上海还有事吗?今天会走吗?”俩人分开仰面躺在床上之后,何雅君才顾得上问到。
    谢昌云斜眼看了一下何雅君起伏的胸前,然后一个打挺坐了起来道:“我是从南京过来的,明天上午回广州去,下午想到虹口一带去转一下。”
    “你去虹口干什么?我听同学说那边好多地方都被日本军队封锁了,根本就不准住在外面的中国人进去。哦!我知道了,昌云哥,你是想去看日本人正在干什么吧?”何雅君只要用起心来确实很聪明。
    “进不去?那就算了,干脆在家里陪爸妈和你说说话。”谢昌云本来就是想去了解一下驻虹口的日本海军陆战队有动作没有,听到日军已经戒严,也就不必再去看了。
    “那好!”何雅君高兴的喊起来,随即脑筋一转又道:“昌云哥,等中午休息了以后,你和我一起上街去给姐姐买点东西带回去好吗?”
    “快起来去洗把脸梳下头。”谢昌云把何雅君拉了起来,然后又道:“不用给欣怡姐买东西了,她过不了几天就要回来,这次可能要在上海呆很长时间。”
    “很长时间?姐姐是不是病了?”何雅君焦急的问道。
    谢昌云在何雅君鼻子刮了一下道:“竟瞎想。欣怡姐回来是工作上的事。”
    淞沪抗战马上就要爆发了。这是中国的头等事件,何欣怡作为一个成名记者怎么能置身其外呢?谢昌云虽然还没有与何欣怡商量,但他已经知道应该怎么样做了,而且何欣怡也一定会同意。
    “昌云哥,可姐姐回来了,不就剩你一个人在广州了?同学们都在忙,我不好走开,要不然要不然我向学生会请个假去广州陪你?”何雅君那头刚放了心、可这头又为谢昌云担心起来了,不过她的语气更多的是想求得谢昌云的理解。
    “不用不用,雅君,还是以抗日的事情为重,而且这对你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谢昌云赶忙表明自己深明大义,完全理解支持何雅君的爱国热情。
    而且仗一打起来说不定什么时间就会搬家,自己也不会稳定住在广州,这时候谢昌云可不敢让何雅君离上海。
    等到谢昌云和何雅君一起又回到了楼下之后,何其轩夫妇已经坐在客厅里等了一会儿了。
    “这个丫头,有什么话非要这么急着说不可?昌云,菜都做好了,我们吃饭去。”张湘茵见俩人挽着手进来了,没等他们开口便起身招呼。
    张湘茵是何等精明之人,从谢昌云身上虽然看不明显,但小女儿眼中的流盼和脸上的异彩,却难以掩盖住他们刚才在楼上做了什么,于是便巧妙的及时解去了他们的困窘。而且既然已默许了把两个女儿都给谢昌云,张湘茵也想让何雅君与谢昌云多一些机会能单独相处,这也是现代男女自由爱恋的一个必要过程。
    至于这俩孩子会不会发生那种事,张湘茵已是爱屋及乌,根本不管那些了。
    既然夫人不干预,何其轩更是直接把两只眼睛都闭上了。
    如此纵容的结果,就是谢昌云和何雅君从吃完午饭到晚上十点钟之前,大部分时间都腻在了一起,期间谢昌云虽然如愿以偿的饱了眼福,但也就只到此为止,没有做出再进一步的举动。
    谢昌云从上海回到广东的第二天,就获悉了国共双方已就红军改编和共产党公开活动等重要事项达成了协议的消息,这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真正开始。
    于是谢昌云立刻指令驻联勤部从储备的旧式武器中提出六千支步枪、一百五十挺轻机枪、五十挺重机枪、三十门六零迫击炮、五万颗手榴弹以及相应的弹药,会同华南空军秘密空运到延安。
    之所以要秘密行事,谢昌云倒不是怕国民党会把自己怎么样,因为下一步要供给中央军的都是新式武器,而且数量极大,蒋介石就是知道了自己给延安运送了一个师的武器,表面也不会说什么。但是国民政府十有八九会以这件事为借口,来减削减给八路军的补充。
    因此,谢昌云不惜下血本而采取了空运的方式。
    几天之后,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会议正式做出了进行抗战的决定,同时宣布撤销原来的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成立国防最高会议作为战时的最高权利机构。
    同日,国防最高会议决定:以军事委员会为抗战最高统帅部,以蒋介石为陆海空军大元帅,对日采取“持久消耗”的战略方针,并做出了以部分兵力在华北方向多线设防、逐次抵抗;以主要兵力在华东保卫淞沪及护卫南京的战略部署。
    第二天,也就是1937年的8月13号,淞沪抗战终于打响了。
    而中国则想趁日军还未向淞沪一带大举增兵时,就以先发制人的手段将其原有据点全部清除,一方面能以首战告捷来激励士气、彰显抗战决心,一方面也可为今后保卫上海创造有利条件。
    于是,日军海军陆战队从汉口租界撤回了三千人,又从国内调遣了数艘军舰和三千名海军陆战队,使日军在上海的兵力达到了一万多人和二十几艘军舰,并不断的对中国方面进行各种挑衅行为。
    与此同时,中国军队已在上海郊外事先布置了87师和88师两个德械师及其他部队,驻守上海市区的保安部队和税警察总团同时将强了戒备,湖北、河南、苏皖等地的十几万中央军部队也奉命向淞沪方向集结。
    终于,在一连串的小规模冲突火花之后,数倍于敌的中国军队在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的指挥下主动出击,经过几天激战很快就将日军压缩到了几个主要据点中,处在了战役的主动地位。
    消息传出,中国各地一片喧腾,民众纷纷上街游行庆祝胜利,各党派团体以及各地军政要人也纷纷发表通电声明,对中央政府的抗战行动表示拥护和支持。
    然而,日军多年备战的形成的快速的应变能力、以及强大的投送能力很快就体现了出来,开战后的第四天,日本海军陆战队的增援部队就到赶到了上海,并于登陆之后立刻向中国军队展开了反攻。而日本陆军的第三和第十一师团也于8月18日至20日先后在本土启程,于22日抵达了上海以东的外海,23日就在优势火力的掩护下于吴淞等地强行成功登陆。
    从8月13日开始至23日止,中国军队虽然投入数万兵力前赴后继、英勇奋战,但无奈敌人凭借坚固堡垒和百余门舰炮的强大火力支持顽强抵抗,致使中国军队在付出了惨重代价之后,最终还是未完成在敌援军到达之前将淞沪一带日军据点清除干净的作战目标。
    23日以后,随着日军两个师团援军的登陆,淞沪战况便急转直下,中国军队由以攻为主,变为了守中反击。而日本侵略军则在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对中国军队扼守的战略要地展开了重点攻击。
    随着中国军队的大批援军也陆续投入了战场,淞沪会战由此进入高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