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脸红心跳>书库>精品其他>大明·徐后传> 大明·徐后传_分节阅读_250

大明·徐后传_分节阅读_250

    眼瞅着晋王要跳下山崖,朱棣翻身下马,凭退众人,自身脱了盔甲,弃了兵器,摊了摊空空如也的双手说道:“三哥!莫要一错再错!”
    晋王拖着断腿狂笑:“我错了吗?不,是父皇错了!二哥和邓铭青梅竹马,父皇下令赐死邓铭,怎么可能不知晓二哥会伤心呢?他是我的亲哥哥啊!我不像父皇那样冷血无情,往亲人心里一次次的捅刀子!我的二哥为大明江山牺牲了爱情,娶了北元郡主;现在连心爱的人都死了,他对这样自私残忍冷血的父皇绝望,生无可恋,才会选择殉情!”
    晋王的眼泪决堤,冲洗着脸上的鲜血,“我亲手给二哥入殓,他的血都流干了,身体轻飘飘的,可是脸上带着笑容,他对这个人世间是有多么绝望,才会选择用刺穿心脏这种痛苦的方式结束生命!觉得死亡比活着美好!”
    朱棣缓缓接近晋王,说道:“我对三哥的痛苦感同身受,如果有一天我看着五郎的尸首,剧恸之下,估计也会像二哥这样走了极端。可是三哥,二哥的死并非只是父皇一人之错,何况父皇口谕,命我务必保你性命。母后去世,二哥自尽,父皇不想再失去三哥你了。”
    晋王哈哈大笑,“父皇那么多儿子,少几个又何妨?你还不醒悟吗?除了太子,我们这些藩王他何曾放在心上过?就像现在,父皇在鸡鸣山遇险,太子大哥稳坐皇宫,当他的储君,无论父皇生死如何,他都毫发无损。而你呢?父皇要你讨伐我,就是想把太子摘出来,让你背负手足相残的黑锅!”
    晋王挪到了悬崖边上,脚下云山雾罩,眼不见底,一旦摔下去,或许连尸首都找不到。
    朱棣眼神一闪,说道:“多谢三哥指点,四弟这才明白,鹤蚌相争,渔翁得利,如果三哥有什么三长两短,四弟我就坐实了残害手足的罪名,朝臣们本来就是猜忌我们这些藩王,势必又叫嚷着削藩,以后兄弟们都没有好日子过了。”
    朱棣离晋王越来越近,安慰说道:“所以请三哥和我一起下来吧,你家中的儿女们还等着你回去。父皇已经答应我,祸不及子女,三哥的长子将来继承亲王的爵位,其他儿子们都封郡王,女儿封郡主,绝不怠慢。”
    提到孩子们,晋王略有动容,杵着剑的身躯晃了晃,几乎要被北风卷进山崖了,他定了定身体,颓然说道:“我冒险逼宫夺位,并非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富贵,只是想为了二哥和邓铭洗脱罪名,改写历史,别让这对苦命的鸳鸯千古之后还要背负骂名。可是我运气不好,败在了四弟手里,既然败了,就要服输,希望下辈子运气好些,莫要再投胎帝王家。”
    言罢,晋王弃了佩剑,单脚站立,仰面倒下山崖!
    “放开我!让我去见二哥吧!”
    晋王全身悬空在悬崖,朱棣倒地,左手抱着山崖边的松树,右手死死的拉着晋王的手不肯放。
    晋王发了狠,右臂用力,身体提拉向上,居然张嘴死死咬住朱棣的手背,逼他放手!
    右手剧痛,本能的要松开,又被朱棣强大的意志力重新握住,朱棣双腿缠着松树,腾出左手,抓住了晋王的领口。
    这时张玉等人一拥而上,张开大网网住了晋王,将他拖了上来,晋王得救。
    燕王府,徐妙仪细细给朱棣的手背涂上伤药,两排牙印深可见骨,妙仪倒吸一口凉气,“还疼吗?”
    十指连心,朱棣疼得肠子似乎都在打结,为了安慰妻子,轻描淡写的说道:“还好,你配的药很管用,涂上去清凉一片,就不觉得多疼了。”
    徐妙仪熟练的用纱布包扎伤口,叹道:“三哥太狠了,对自己狠,对别人更狠。连孝陵都敢开炮,看来亲王的爵位是保不住了。”
    朱棣说道:“父皇夺了爵位,发配他去凤阳守陵,要世子继承了晋王之位,三哥这一支算是保住了。”
    徐妙仪心疼丈夫,“可是外头传得沸沸扬扬,说燕王为了立功,不惜残害手足,他们可曾知道你为了救晋王几乎将自己的命都赔进去了?”
    朱棣说道:“不打紧,父皇知道原委,他会派锦衣卫平息谣言的。其实在领兵之前我就预料会有这种传闻。但三哥逼宫谋反,总要有人站出来平乱,太子大哥要坐镇皇宫,二哥死了,我若不出面背黑锅,难道要五弟顶着?”
    想想朱橚整天泡在医书里连剑都拿不稳的模样,徐妙仪摇摇头,“算了,为了五弟,这暗亏我们先咽下。其实不用锦衣卫细查,定是东宫那些附庸们暗地传的谣言,想想真是心寒,他们就喜欢用这种下作的伎俩伤人,等锦衣卫真查到他们头上,毛骧八成只是砍了几个牵头的,再说什么东宫被奸人蒙蔽,不疼不痒的搪塞过去,总之呢,东宫是储君,将来继承皇位,我们是臣子,东宫不会错,错的都是别人。”
    徐妙仪嫁入皇室十年,已经熟悉了洪武帝的套路,太偏心了,不仅仅是燕王府,其他藩王们也各有怨气,故无论京城如何传谣,藩王们心里都明镜似的,觉得燕王平了叛乱、救了三哥,还被泼脏水——幸亏我不是老四,否则就要被父皇推出去背黑锅啊!
    作者有话要说:  燃烧吧,我的小宇宙,今天继续双更。
    ☆、第256章 国储之争
    果然如徐妙仪所料的那样,毛骧不仅查出了东宫在外面传谣,同时还查出邓铭在陷害王音奴之前屡屡进出东宫,吕侧妃有挑唆的嫌疑。
    吕侧妃是东宫实际的女主人,毛骧不敢擅动,将两件事都给报给了洪武帝,请皇上决定是否继续查下去。
    洪武帝痴痴的看着摇篮里熟睡的男婴,似乎没听见毛骧的话,枯槁的右手虚浮在婴儿面颊上方,既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和毛骧说道:“你看看他的额头,像不像朕的皇后?”
    重孙朱文奎是马氏和朱允炆的儿子,朱马两家的血脉得以相连,洪武帝只要得空,便要奶娘将朱文奎抱来看着。
    婴儿都是白胖粉糯的一团,那里看出的像慈眉善目的马皇后?
    毛骧知道洪武帝定是思恋马皇后了,说道:“是,很像皇后娘娘。”
    这时男婴在襁褓里里挣了挣,面色潮红,似乎做梦了,洪武帝轻轻晃动摇篮,唱着凤阳乡下的曲调,哄重孙入睡。
    等男婴平静下来继续酣睡,毛骧又将东宫的异动禀告给了洪武帝。
    洪武帝几乎眼睛都不眨的看着男婴,说道:“把传谣的那些人砍了,以儆效尤,厚赐燕王府,以澄清谣言。朕知道四郎这次受了委屈,不过东宫就是东宫,四郎是个懂事的,他知道该怎么做。”
    毛骧应下,“是。”
    还没走几步,洪武帝问道:“三郎的腿怎么样了?”
    毛骧说道:“凤阳那边的太医说左腿腿骨碎裂,又拖延治疗,恐怕一辈子都要杵着拐,终身残疾。”
    洪武帝一怔,而后喃喃道:“瘸的好啊,免得他到处乱跑。三郎从不惹事,我以为他是个省心的,没想到他不鸣则已,一鸣想要朕的龙椅,朕上辈子定是欠他的。”
    毛骧见洪武帝伤心难过,将剩下的话咽了下去:太医说晋王拒绝服药,一心求死,伤口都开始腐烂生蛆了,恐怕难以熬过这个春天……
    半个月后,被夺位圈禁的庶人朱棡在凤阳病逝。
    洪武十四年的春天,似乎老天爷和经受丧妻、丧子、被亲儿子背叛的洪武帝一样的悲伤,总是在下雨,江南遭遇水灾。
    洪武帝派了刚刚病愈的太子下江南赈灾,一个月后洪水褪去,江南开始补种庄稼,太子返回京城,再次病倒!
    而这一次,太子染上了可怕的瘟疫!
    东宫到处都是石灰刺鼻的气味,朱允熥等皇孙都挪出东宫,搬到了其他宫殿,唯有皇长孙朱允炆坚持留在东宫,亲自照顾父亲,以尽孝道。
    朱允熥也要守在父亲身边,被哥哥朱允炆拦住了,“父亲染的是瘟疫,你年纪还小,身体不如我的。何况小姨回来了,她为了你发誓终身不嫁,此生荣辱都系在你身上,你若出事,小姨岂不痛不欲生?”
    朱允炆深知弟弟和常槿情同母子,父亲不喜太子妃,对弟弟一直淡淡的,所以在朱允熥看来,他和常槿的母子情分早就超过了对太子的父子之情。
    吕侧妃总是说常槿是朱允炆的软肋,其实常槿又何尝不是朱允熥的软肋!
    为了小姨常槿,朱允熥便不再坚持照料得了瘟疫的父亲,被大哥朱允炆轻而易举的占据了孝道的优势。
    没有人觉得年纪尚幼的朱允熥不孝,而是人人都觉得朱允炆最孝顺。就连洪武帝都是如此认为。
    然而朱允炆冒着生命危险的悉心照料并没有挽回父亲的生命。
    初夏,东宫敲响了云板,太子朱标去世。
    国储动摇,朝野震惊!
    太子的丧事由宗人府办理,洪武帝已经年老,朝野现在最关心的是赶紧立新的国储!
    大朝会上,文武百官都穿着丧服,神情悲伤,但是言语间刀来剑往,互不相让,场面已经吵的白热化,就差挽起袖子动手了。
    “皇上!有嫡立嫡,无嫡方能立长!这是千百年来的继承规矩,士农工商都遵守这个规矩,岂能说破就破了?微臣以为,东宫皇孙朱允熥乃是唯一的嫡出,若要立皇太孙,非嫡皇孙朱允熥莫属!”
    “皇上!主少国疑才是继承的大忌!我们今天议论的是储君,关系到大明的江山社稷,不是民间几亩田地,几箱金银!折腾没有了还可以挣回来,微臣以为,东宫长孙朱允炆贤德纯孝,天资聪颖,宽厚仁慈,请立为皇太孙!”
    沉默良久的郑国公常茂终于站出来说话了,“张大人,你的意思是说嫡皇孙朱允熥不贤不孝,愚钝失德了?”
    常茂常年在外征战,身上有股不怒自威的威压之气。他是朱允熥的亲舅舅,到了立储的关键时刻,他必须站出来为亲外甥说话。
    然而在朝堂上,斗的是嘴皮子,而不是拳脚兵法。张大人并不怕他,反驳道:“郑国公此言差矣!下官也去大本堂当过讲经师傅,朱允熥性格温顺,尊敬师长,礼让弟弟,勤奋好学,确实不错,不过现在我们要讨论的是国储,身为大明江山的继承人,仅有这些优点是远远不够的啊。”
    此言一出,立刻有大臣附和道:“是啊!皇长孙朱允炆天资聪颖,过目不忘,三岁能诗,有神童的美誉,先太子染了瘟疫病重,唯有皇长孙一人在病榻边尽孝道,此等纯孝之人,堪为天下孝子典范!”
    朱允炆的母亲吕侧妃出身书香门第,而朱允熥的外祖父常遇春以前有“杀将”之称,凡招降不从者,攻下城池后便屠城,被文人指责噬血好杀。故朱允炆虽然是庶出的身份,但文官们大多倾向于支持朱允炆。
    朝中武将其实大多佩服常遇春,可是武将如何争得过靠嘴皮子吃饭的文臣?很快大朝会上支持立长的呼声大过了立嫡。
    立嫡派被气得吐血,有一个心直口快的武将大声吼道:“既然你们宣称什么主少国疑、要立年长的为国储,方能有能力保护大明的江山社稷,那微臣以为,应该立亲王里最年长的燕王朱棣为储君啊!”
    此言一出,大朝会先是一阵静默,而后提名朱棣的武将被群起而攻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