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

    四十年光阴,转眼即逝,黄裳只感觉似在梦中一般,黄裳迷迷糊糊向前走去。不知过了多久,前方隐隐传来一片哭叫声,黄裳猛地一震,抬头一看,前方是个山村,村中大多数房屋已被烧毁,哭叫声是从山村里传出的。黄裳快步向山村走去,进入山村,只见二十多名官兵押着十余名女子正在往庄外走,离众官兵不远,倒着七八具尸体,再往后面,有十多名村民远远跟随着。
    黄裳看那些官兵,头插雉翎,脚穿皮靴,看服饰装扮,却是女真人。黄裳大喝道:“大胆狂徒,青天白日之下,竟敢强枪民女!”那些官兵见只有一人拦住道路,均是一愣,之后不禁哈哈而笑,为首一名官兵嘻笑道:“又有一人活得不耐烦了!”黄裳怒道:“你们是何人?难道没有王法了吗?”为首那名官兵大笑道:“这里是我金国的地盘,这里所有的金银珠宝、美女牲畜都是我女真人的。”那名官兵说着,拔出钢刀,催马便向黄裳砍去。
    黄裳大怒,挥掌向那名官兵击去,那官兵未哼一声,立刻落马身亡。其余金兵大惊,拔出兵刃,围向黄裳。黄裳双手变爪,向那些金兵抓去,片刻之后,那二十多名金兵统统倒在地上,在每名金兵头上,都有五个血窟窿,深入脑髓。
    后面那十多名村民跑了过来,不住磕头道谢。黄裳将众村民扶起,问道:“金军是什么时候攻打我大宋的?”一年老村民道:“在徽宗时期,金军就开始攻打我大宋,现在有三十多年了。”一村民道:“我很小时候就跟爷爷逃难来到这里,我们一直受金军欺负。”黄裳道:“徽宗现在在哪里?”那年老村民道:“徽宗早已客死异乡了。”黄裳惊道:“徽宗驾崩了!到底是怎么回事?”那年老村民叹道:“三十多年前,金军攻打我大宋,徽宗便把皇位传给了钦宗,金军攻下汴京城后,徽宗和钦宗都成了金军的俘虏,后来金军将两位皇帝押到了金国。徽宗不堪忍受金人的折磨凌辱,没过几年,便死在了金国,算来已有二十多年了吧。”
    黄裳眼泪夺眶而出,怒道:“现在的皇帝是谁?朝廷为什么不派兵夺回徽宗?”那年老村民道:“现在的皇帝是高宗,也是徽宗的儿子,在金兵掠走二帝之后,高宗便在应天府称了皇帝,后来又被金兵赶到了杭州。高宗怕两位皇帝回来后自己当不了皇帝了,不但不派兵夺回徽宗,还杀害抵抗金军的忠臣良将,岳元帅就是因为抗金被高宗和秦桧杀害的。”那年老村民说着,叹息不已。另一村民道:“高宗现在正在杭州吃喝玩乐,哪管其他事情!”又一村民道:“可惜苦了我们这些百姓,我们东躲西藏,现在都躲到了山里,还是被金兵找到了。”黄裳看着被烧的破烂不堪的房屋,道:“你们以后怎么办?”一村民道:“只能再逃走了,我从河北一直逃到了山东,想想来这里还没有三年时间,看来只能再往南边跑了,也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那年老村民道:“现在黄河以北都被金兵占领了,当今皇帝不思进取,偏安一隅,迟早整个中国都被金兵占领。”
    黄裳悲伤不已,暗暗道:“我一直担心金人南侵,不幸却成为了现实。金兵虽然勇猛,但我大宋兵员众多,若好好抵抗,也不是不能打败金兵。可惜朝廷奸臣当道,地方官府腐败无能……”黄裳正想着,只见数十人朝山村跑来,这些人手持棍棒,衣服破烂,每人身上都负着或多或少的布袋,显然是丐帮中人。
    黄裳一见丐帮,顿时大怒,身形一晃,已抓起为首一名八袋弟子,黄裳怒喝道:“是不是你们与金兵勾结,祸害百姓?”那八袋弟子咽喉被黄裳抓住,双腿已经离地,想要说话,却说不出。众乞丐大惊,围在黄裳周围,不知所措。
    众村民赶忙跑过来,大声道:“恩公手下留情!丐帮兄弟是好人呀!”“恩公,丐帮兄弟也是我们的大恩人,他们怎能勾结金兵?”黄裳心中一愣,疑道:“丐帮弟子素来为非作歹,行凶做恶,他们怎么会是好人?”一村民道:“恩公此话怎讲?丐帮弟子一直扶危救困,行善除恶,丐帮弟子个个都是行侠仗义的好汉,怎能说是为非作歹,行凶做恶?”黄裳将那八袋弟子放下,一脸迷惑,道:“丐帮弟子都是行侠仗义的好汉?”一村民道:“丐帮弟子行侠仗义,有情有义,这世上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另一村民道:“方才四名丐帮弟子就是因为救我们,而被金贼给杀害了。一名丐帮弟子跑去报信,这些丐帮兄弟才赶来的!”
    黄裳看金兵之外的七八具尸首,有四名衣服破烂,身上负着口袋,黄裳心中诧异之极。方才那名八袋弟子被黄裳一抓,很久才能开口说话,那八袋弟子不但没有恼怒,反而满脸钦佩之情,那八袋弟子抱拳道:“好汉功夫好生了得,这二十多个金贼都是死在好汉手下吧?”黄裳看那八袋弟子举止豪爽,言语豁达,与以前丐帮弟子截然不同,黄裳抱拳低声道:“在下得罪了!”那八袋弟子道:“好汉莫要在意,我丐帮弟子专杀金贼,却不似好汉杀的这般痛快!”黄裳看众丐帮弟子,皆似这名八袋弟子般豁朗,不禁暗暗点头。
    丐帮在江湖发展数百年,其是非善恶,兴盛衰落,充满离奇。
    第三卷(本卷章目调寄“柳梢春”) 第二十九回 等君寻君(4)
    更新时间:201219 16:21:47 本章字数:2419
    丐帮在江湖发展数百年,其是非善恶,兴盛衰落,充满离奇。
    先秦时期,圣人孔子周游列国,到达陈国时候,天空突降暴雨,导致洪水泛滥,孔子与诸弟子被困在一座孤山上,所带盘缠皆被洪水冲走。孔子与诸弟子数日内未吃一粒粮食,待洪水退去,孔子已是饿得奄奄一息,众人又迷失了道路。这时,一名叫范丹的乞丐经过此地,范丹将自己手下弟子讨来的东西全部送给孔子,并给孔子指明道路,孔子才得以脱难。后来,范丹被丐帮称为开山祖师。
    但是,丐帮的真正创建却是在唐朝,创建丐帮的也不是乞丐,而是一位富家子弟,名叫长孙崆墨。长孙崆墨怜悯世间乞丐悲惨潦倒,受人欺凌,便在二十岁时离家出走,与乞丐为伴。长孙崆墨亲历乞讨生活,亲身感受遭人毒打辱骂的滋味,又看到乞丐内部不团结,许多同伴屡屡遭受其他教派的利用诬陷,便萌发了将天下乞丐联合起来,创建一个乞丐帮教的念头。但创建一个帮教谈何容易,首先必须赢得帮内众弟子信服,这不但需要德行高尚,而且需要武功高强。
    长孙崆墨自幼学得儒学、道学,又对佛学颇为精通,长孙崆墨经过刻苦思索,以儒学为基础,结合道、释两家之学,创造了“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法”。之后,长孙崆墨排除乞丐内部纷争,消除外部侵扰诱惑,在经历八难十一劫后,终于创建了丐帮。长孙崆墨根据道教、释家之学,制定了丐帮帮规,丐帮帮规首章规定:丐帮弟子要笃守侠义,除恶行善,护国为民。长孙崆墨亲身践行,丐帮弟子严格遵从,经过数年发展,丐帮终于在江湖坐稳。
    之后几代帮主严守帮规,严律帮内弟子,使得丐帮美誉远杨,成为江湖中第一大帮。在这以后的一百多年世间里,丐帮兴旺强盛,势力庞大。这一时期,丐帮中高手如林,不但丐帮帮主的“降龙十八掌”、“打狗棒”威震江湖,丐帮各长老也创造了许多神奇武功,比如“破鞋功”,“迷离脚”、“慑心术”、“锁喉擒拿手”等,而丐帮的镇帮阵法“铁桶阵”和“坚壁阵”威力之大,更是震古铄今。
    北宋神宗时,萧峰继任帮主。萧峰本是辽国契丹人,少林方丈玄慈、丐帮帮主汪剑通等中原群豪受慕容博蒙骗,在雁门关劫杀萧峰之父萧远山。萧峰母亲被杀,萧远山跳崖而去,留下儿子萧峰。汪剑通等人得知真相后悔恨不已,将萧峰寄养在少室山下农民乔三槐家,并由少林僧人玄苦大师传授武功。萧峰在完成一系列任务,经受住考验后,继位为丐帮帮主。在他继任帮主当天,汪剑通亲笔写了一封密信,内容是关于萧峰的身世,并嘱咐副帮主马大元等人,一旦萧峰有反汉倾向,立即诛杀以绝后患。
    萧峰继任帮主后,丐帮继续兴盛,但几年后,丐帮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情:先是丐帮副帮主马大元被害,之后全冠清等人得知了萧峰的契丹人身世,率领宋奚陈吴四大长老擒杀萧峰,丐帮众长老最终被萧峰仁义所动,不想揭出真相。但萧峰最终知道了自己的身世,萧峰伤心不已,自行离开丐帮。
    这之后,丐帮逐渐衰落下来。
    丐帮群龙无首,偶遇武功高强的游坦之,全冠清将其收留,立其为帮主。丐帮与星宿派大战,游坦之屈服于星宿掌门丁春秋,被帮众鄙视并抛弃。全冠清也被丐帮长老吴长风率领帮中正义之士处死。
    萧峰北上,被辽主耶律洪基封为“南院大王”。哲宗初年,耶律洪基决定攻宋,萧峰不肯向北宋发兵,与耶律洪基决裂。雁门关上,萧峰将丐帮武功尽数传给虚竹,以一死换回宋、辽两国人民数十年的平安。
    后来,虚竹将丐帮武功传给丐帮长老吴长风。吴长风年岁已大,虽竭力复兴丐帮,终究无多大作为。吴长风担任帮主没几年,便与世长辞。
    之后,潘帮主继位,潘帮主便是程青迟的前任帮主。潘帮主忠厚老实,但却太过仁慈,潘帮主在位期间,中规中矩,虽无大功,也无大过。但潘帮主即将退位时,却犯了一个重大错误:将帮主之位传给了程青迟!这险些断送了丐帮的数百年基业。
    程青迟被情所困,程青迟谋得丐帮帮主之位,乃是利用丐帮数十万帮众,推翻宋朝统治,以得到皇帝之位,并最终谋求心恋之人诺衣的中意。程青迟继任帮主后,一方面令丐帮弟子勾结官府,残害百姓,以削弱宋朝的统治;另一方面与蔡京、童贯等人勾结,以联合推翻赵宋。但最终诺衣自尽,程青迟变疯,并在幽忧谷中被黄裳击毙。
    这也使得丐帮声誉降至最低,丐帮数百年基业岌岌可危。
    所谓物极必反。程青迟之后,一位少年英雄继任丐帮帮主。这位少年英雄英名神武,才智双全,继任后,重新颁布盟规,严律帮内弟子,丐帮声誉迅速恢复。可惜这位少年英雄英才早逝,只担任了四年帮主,便离开了人世。
    但之后的几代帮主皆是笃行狭义之士,这之后数十年间,丐帮仍是继续发展,其声誉不断得到提升。待第十八代帮主洪七公、第十九代帮主黄蓉担任帮主期间,丐帮进入了鼎盛时期。
    第三卷(本卷章目调寄“柳梢春”) 第二十九回 等君寻君(5)
    更新时间:201219 16:21:47 本章字数:1836
    洪七公凭借高超武艺获得“北丐”称号,并为当时天下“五绝”之一。洪七公大仁大义,积极率领丐帮抗击金兵,深受天下英雄尊重。
    黄蓉是丐帮第一位女帮主,黄蓉执掌丐帮时,蒙古人背信弃义,开始攻打南宋。黄蓉与其夫郭靖守卫襄阳,天下英雄无不响应。黄蓉协助郭靖屡次大败蒙军,杨过在襄阳大战中用飞石击杀蒙古皇帝蒙哥。此时,丐帮不但深受天下人敬重,而且成为天下英雄好汉的投奔之所。
    在此期间,黄蓉因为怀孕,加之战事紧急,将帮主之位让给鲁有脚。鲁有脚被金轮法王的三弟子霍都杀害,之后,耶律齐担任帮主。
    黄裳、郭靖坚守襄阳四十多年,蒙军始终无法攻克,也保证了南宋四十多年的安稳。但南宋朝廷无能,官兵羸弱,襄阳城最终被蒙军攻破,黄蓉、郭靖壮烈殉国!
    元朝建立,丐帮也成了蒙军诛杀的对象,丐帮元气大伤。丐帮由此转为秘密组织,竭力发展。
    元朝末期,丐帮帮主史火龙因苦练降龙十八掌掌法时内力不济,得了上半身瘫痪之症,双臂不能转动,史火龙将丐帮帮务交与传功、执法二长老,自己携同妻子,到各处深山寻觅灵药治病。后来,史火龙被成昆、陈友谅师徒杀死,并擒来癞头鼋刘敖作为帮主替身。张无忌来丐帮寻找谢逊,和杨过的曾孙女一起揭破假帮主的面目,丐帮改立史火龙之女史红石为帮主。
    史红石担任丐帮帮主三十年,丐帮曾一度兴盛。但史红石之后,丐帮开始走向衰落。明、清时期,丐帮没有任何起色,逐渐沦为二、三流江湖流派。
    古代物质贫乏,乞丐众多。现在社会物质大大丰富,人民丰衣足食,没有人去做乞丐了,丐帮也就自然消失了。但丐帮毕竟影响甚大,至今在一些地方仍保留着“乞丐节”,比如西藏的“萨嘎达瓦”节;而在都市间,一些好吃懒做之徒以乞丐名义乞讨骗钱,更是屡见不鲜。
    黄裳见丐帮弟子个个豁达爽朗,言语间充满狭义豪情,黄裳心中暗暗点头,思道:“四十年时光,或许任何事情都会改变。我虽然没能报仇,但丐帮能弃恶从善,这对死难的父母和众兄弟也是一个安慰。”
    只听那八袋弟子道:“好汉武功如此之高,在下怎么在江湖上从来没见过好汉?敢问好汉尊姓大名?”黄裳顿了一下,那八袋子道:“好汉不必问难,在下谢项,乃是丐帮鲁南分舵舵主。在山东、河南这一带,好汉有用得着丐帮的地方,给在下带个话便可。”黄裳道:“多谢谢舵主。”谢项道:“好汉不必客气,好汉武功高强,又杀死这么多金贼,在下佩服得很。”黄裳道:“谢舵主能为民除害,誓杀金贼,在下也很佩服。”谢项愧色道:“谢项武功低微,虽有一腔热血,却杀不了几个金贼,不值得什么佩服。”黄裳道:“谢舵主此言差异,能够为民除害,便是英雄好汉。”谢项面色变喜,道:“好汉如此认为,在下更要不遗余力了。”
    黄裳点点头。谢项接着道:“好汉要去何处,我丐帮弟子也有个照应?”黄裳低言道:“我也不知道要去何处。此地是什么地方?”谢项道:“此地是山东与河南交界处,再往前走不远,便是河南地界了。”黄裳心头一震,道:“幽忧谷却在何处?”谢项道:“幽忧谷虽也在山东河南交界处,但离此地甚远,沿着这条山脉行上二百多里,才能到达幽忧谷。”
    黄裳道:“我想去幽忧谷一趟。”谢项道:“去幽忧谷道路极为难行,在下为好汉准备盘缠马匹。”众村民纷纷上前道:“恩公,我家里还有些干粮,恩公请带上。”“这一带我很熟悉,我愿为恩公带路!”……
    黄裳抱拳道:“多谢各位。咱们后会有期!”黄裳说完,飞身而去,转眼消失在山峦之间。
    第三卷(本卷章目调寄“柳梢春”) 第二十九回 等君寻君(6)
    更新时间:201219 16:21:47 本章字数:3007
    不多时,黄裳来到幽忧谷,四十年前的情形又历历在目:一儿一女惨死在程青迟手中,程青迟又杀害了阿虎兄弟;那妖女受童贯指使,杀死自己爹娘,而自己妻子连尸首都未找到;韩凌山将军被童贯杀害,塔里宁将军被摩尔宗杀害;霸人兄弟死于独孤求败之手;霸天、霸地、黑驼山众兄弟、韩凌山的十七名将士死于武林各派之手。自己空练一身武功,而这又有何用?四十年了,那些仇人怎能存活?黄裳抬头望天,大声道:“老天,明明是三四年时光,为什么突然变成了四十年?老天,你为什么让他们去死?”黄裳悲愤无比。
    黄裳向山谷中走去,只见山谷中央位置有数座石碑。黄裳走近看去,那些石碑原来是墓碑,正中央一座墓碑已被人砸断,黄裳看那碑文,却是给自己立的墓碑。黄裳暗道:“估计是谁以为我已死去,才为我立的墓碑,但为什么又将他毁掉?”黄裳想着,又看其他墓碑,左边是自己家人的墓碑,右边是阿虎、霸天、霸地、霸人、韩凌山、塔里宁等遇难兄弟的墓碑。黄裳顿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黄裳感激道:“黄裳没能为家人及众兄弟立碑,不知哪位好心人替黄裳立了墓碑,黄裳多谢了!”
    黄裳一一拜过父母及众兄弟。黄裳看那些墓碑,却是没有王一叶的,黄裳一阵狂喜,心中暗道:“一叶兄弟难道未有遇难?”黄裳转念道:“就算未有遇难,但已过四十年了,估计也不在人世了。”黄裳心中不禁一沉。
    黄裳站在墓碑旁,久久不愿离去。此时天色渐暗,黄裳看到半山腰间,微微有灯光闪动,透过灯光看去,是一座宅院。黄裳暗道:“四十年了,这山谷之内也住了人家。”黄裳想想自己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正好可以前去借些东西吃。
    黄裳纵身来到宅院,宅院中有两间房舍,那两间房舍并非相依而建,而是相距甚远,整座宅院用篱笆和木板围起。黄裳走进院内,正要开口说话,只听一间房舍中有人大喝道:“你怎么才回来?我快饿死了!”接着传来一阵剧烈的咳嗽声,显然房中主人已患重病。咳嗽声止,那房中人又道:“方才谁在山下乱喊,如果谁敢动那墓碑,我非杀了他!”
    黄裳一阵感激,暗道:“单单此人说的这些话语,也值得自己去感谢。”黄裳听那声音,却是有些熟悉,黄裳高声道:“在下一过路的,想借些东西吃,房家,你病了吗?”那房中人突然沉默起来,许久没有答话。黄裳向房中走去,只见房中床上半躺着一位婆婆,那婆婆头发花白,面色苍老,眉目间却有一种天仙的秀质。黄裳仔细看去,那婆婆竟然是蔡可!
    黄裳兀地愣在原地,一动不动。此时蔡可也看到了黄裳,蔡可呆坐在床上,怔怔地看着黄裳。两人相对而视,过了许久,蔡可突然大声道:“黄裳,我要杀了你!”蔡可刚刚说完,又是一阵剧烈咳嗽。蔡可尽力止住咳嗽,起身走下床,挥拳向黄裳打去。蔡可打了两下,咳嗽声又起,蔡可不得不回坐在床上。蔡可咳嗽声刚止,又大声叫道:“黄裳,我要杀了你!”
    黄裳看蔡可脸色苍白,眉心暗紫,双拳毫无力气,已经是病入膏肓。黄裳淡淡道:“你,是你杀死了我父母,我也要杀了你。”蔡可大声怒道:“你这个言而无信之徒,我杀了你父母,杀了你兄弟,你为什么不早些来杀我?在光明顶我就让你杀了我,你为什么不杀?你让我苦苦等了四十年!……你一次次失信,一次次忘恩负义,你有何面目见我?……”蔡可说着大哭起来,伴着哭声,又是一阵咳嗽。
    黄裳呆呆看着蔡可,不发一言。只听蔡可道:“你这个阴毒之人,你曾在定州城外对我说,有许多事情,以后我会知道的。现在我终于知道了,你一直在预谋骗我,你一次次地骗我,是你早就谋划好的!你几次答应和我相守一生,你却一次次食言。在监狱里,你亲口说一出狱便和我成亲,我以为那次你不会再骗我,可是你又一次欺骗了我!我没求过他们一次,我求他们跟你提亲,你却不同意。我有什么对不住你的,你为什么一直骗我?你为什么这样对我?”
    黄裳低声道:“我没有骗你……”蔡可怒喝道:“你这个无耻之徒,亏你还说得出口!你没有骗我,那为什么你出尔反尔,言行不一?你堂堂七尺男儿,言不守衷,反复无常,你自认忠义仁信,你的信义又从何来?你有何脸面活在世上?”
    黄裳道:“你杀死了我的兄弟……”蔡可怒道:“我杀了你兄弟之后,你在监狱里也答应和我成亲,这难道是你的理由?可你却又食言了!如果你出狱后便兑现诺言,我又怎会杀你的父母?你给他们报仇,那就先杀了自己!是你害了他们,你是第一大恶人!”蔡可说着,将床上的枕头,针线盒统统扔向黄裳。黄裳呆呆站着,一动不动。
    蔡可道:“你这个无耻恶人,为什么偏偏成了我的怨家,遇到你之前,我没有哭过,没有愁过,没有伤心流泪过,遇到你之后,除了那几日……我每日都伤心落泪,愁苦度日,四十年了,都四十年了!”
    蔡可说几句话后,便会咳嗽一阵,此时却不再咳嗽。蔡可继续道:“在定州塔上,我曾对你说我没有感到过难,你说任何人都会感觉到难,就这一句话你没骗我,我终于感觉到难了,却是那样的难!我艰难地度过每一天,都四十年了!……我杀了你父母,杀了你兄弟,你为什么不早来找我报仇?你为什么要躲着我?你让我苦苦找寻四十年!……”
    蔡可说着,起身又冲向黄裳,双拳不停地打在黄裳身上。突然,蔡可扑在黄裳怀中,放声大哭。慢慢地,蔡可停住哭声,淡淡道:“如果一个人爱上了另一个人,那这个人就是她的冤家,是前世结成的冤家,也是今生永远摆脱不掉的冤家。”蔡可说完,突然看着黄裳,柔声道:“怨家,你知道吗?遇到你之前,我虽然没愁过,也没有高兴过,遇到你之后那几日,我非常高兴,那几日也是我一生中唯一的高兴日子。四十年来,我每天都梦到和你在一起的那几日,每天都想着和你在一起……来生,我想让我的梦想成真……”蔡可眼望黄裳,柔情无限,慢慢地,蔡可嘴角浮起一丝笑容,闭上了双眼。
    黄裳一阵心慌,低叫道:“蔡可,蔡可……”却再也听不到蔡可声音。黄裳双手抱着蔡可,站在屋中,似凝滞了一般。许久,黄裳将蔡可放在床上。黄裳立于床前,眼看蔡可,久久不动……
    八百年后,大侠金庸记录了这一情节:那黄裳终于找到了一个仇人,“这人是个女子,当年跟他动手之时,只是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但黄裳找到她时,见她已变成了个六十来岁的老婆婆……”
    第三卷(本卷章目调寄“柳梢春”) 第三十回  何为忠孝(1)
    更新时间:201219 16:21:47 本章字数:2562
    黄裳连吼数声,慢慢停了下来。黄裳在蔡可坟墓一侧,又挖了一个深坑,黄裳找了一块木板,在上面写道:“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黄裳之墓”。然后将木板插在深坑前面。黄裳躺在坑中,慢慢将四周黄土埋在自己身上。
    黄裳立于蔡可床前,似是凝滞一般,一动不动。突然,只听院外有人高声喊道:“仙姑,仙姑,山人回来了。”黄裳隔着窗户向外看去,只见一人正朝院子走来,那人肩上背着一只山羊,一边走一边道:“仙姑,山人打了一只野羊,够咱们吃几天的,这里的野兽少得很了,山人翻了两个山头才打到这只羊。”那人说着,已到了院里。黄裳身形一晃,出了房门,躲在房舍一侧。
    只听那人说道:“仙姑,你一天多没吃东西了吧,山人现在就给你做去。你是吃烤羊肉还是吃炖羊肉?”那人听房中无人答应,提高声音道:“仙姑,你怎么又不答理山人了?”黄裳侧身看去,只见那人站在门口,正向屋内望去。透过屋内灯光,那人却是西域白陀山的欧阳山人。
    黄裳出使金、辽两国时,在平阴县城外遇见过欧阳山人,当时欧阳山人便垂恋蔡可,想让蔡可一起回白陀山。
    只听欧阳山人大声道:“仙姑,你怎么了?仙姑?”欧阳山人见屋内还不说话,急道:“仙姑,山人这次不听你的话了……”说着向屋内走去。只听欧阳山人大哭道:“仙姑,你……你怎么去了……仙姑,你怎么不等山人随你一同去……”欧阳山人大哭一通,悲声道:“自从山人在那个酒馆里看到了仙姑,山人便被仙姑的美貌征服,便决定服侍仙姑一生。酒馆分别后,山人回到了西域,白陀山美女如云,山人每日尽享荣华富贵,但山人再也无法安心呆下去了。山人在白陀山艰难地度过了一年,每日魂不守舍,山人不得不重新来到中原。仙姑对山人还是冷若冰霜,但山人看到了仙姑,便觉得心神安定,欢悦无比。山人来中原已四十年了,虽然每日粗衣粗食,但这四十年,却是山人最快乐的时光,虽然山人连半步都未曾靠近过仙姑,但只要能看到仙姑,山人便感到无比幸福愉悦!这四十年里,仙姑让山人找一个叫‘黄裳’的人,但山人苦苦寻找,却一直不能找到,所以仙姑常常给山人发脾气,惹得仙姑不高兴。仙姑让山人度过了四十年欢快光阴,山人却连一个‘黄裳’都不能给仙姑找到,山人真是对不住仙姑!那个叫‘黄裳’的人又在哪里,你为什么不来见仙姑?”
    黄裳心中一颤,向前走了两步,只见欧阳山人蹲立在房内门口,满面泪水。欧阳山人继续道:“仙姑,你曾答应了山人,你若离去的时候,让山人陪你一起离去。现在你为什么不等山人回来,就独自离去了?”欧阳山人哭了一通,道:“仙姑,你曾说,如果一个人爱上了另一个人,那这个人就是他的冤家,是前世结成的冤家,也是今生永远摆脱不掉的冤家。你是我的冤家,我却不是你的,可是,山人来世还愿仙姑是冤家……”欧阳山人说着,从怀中拿出一件什物,猛地向自己胸口刺去。
    灯光下,只见欧阳山人慢慢倒在地上。黄裳大惊,忙走上前去,欧阳山人已经气绝身亡!黄裳呆立房中,久久无语。
    很久之后,黄裳走出房门,在院中挖了两个深坑。黄裳将欧阳山人和蔡可抱出来,放入坑中,慢慢掩埋起来。掩埋完毕,黄裳找了两块木板,在一块木板上,黄裳写道:“白陀山山主欧阳山人之墓”。黄裳将木板插入欧阳山人坟前,慢慢说道:“这四十年里,你一直照顾蔡可,黄某多谢了!”
    黄裳拿起另一块木板,沉默良久,黄裳写道:“恩人仇人有愧之人蔡可之墓,愧心人黄裳立”。黄裳将木板立于蔡可坟前,黄裳低声道:“今生黄裳对你的亏欠,黄裳来世再偿还给你。之前我失信于你,是因为你杀了许多无辜之人。从监狱出来后,我想过与你成亲,但那时我是一个被朝廷发配的犯人,而你是丞相家的千金,我又怎能高攀?”黄裳稍停片刻,道:“但你性情却太过残酷天真,或许这不是你的错。童贯罪行累累,李宪伯伯认为是自己的错,那是李宪伯伯太仁义了,而你养成如此性情,你父亲却逃脱不了干系,这一切皆是你父蔡京的罪孽!”待了一会,黄裳又道:“一叶兄弟说得对,你不是坏人,却做了坏人做的事。而我自认是好人,却不做好人做的事。你两次救我性命,我却数次失信于你,使得你苦度一生,是我不信又不仁了。但你毕竟杀害了我的父母,我没能杀你报仇,却是我的不孝。”
    黄裳接着道:“众位兄弟为黄裳而死,黄裳却未能给众兄弟报仇,黄裳对不住他们,对于众兄弟,黄裳真是不义。”黄裳叹了口气,继续道:“这四十年来,我苦练武功,却不知金军攻打我大宋,对于国家,我也是未能尽忠。”黄裳说到这里,突然感到,自己竟是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
    黄裳一阵慌乱,低声道:“我自认忠孝仁义,无愧于天地,但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人却是我自己!我愧对国家朝廷,愧对父母妻儿,愧对兄弟,愧对蔡可、微儿、凤儿、朵儿公主、尹卿,还有诺衣娘娘……明教弟子数百人,以及许多武林弟子都死于我的手中,而我却一直不能反悔,更是我的罪过了……”黄裳心中猛然大惧。黄裳淡淡道:“蔡可说我有何面目活在这世上,蔡可说的对,我又有何面目活在这世上?”黄裳大叫道:“黄裳,你这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你还有何面目活在这世上?你还有何面目活在这世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