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节

    天子暴怒,亲自审问万贵妃,万贵妃见事情已经曝露,为了保住二皇子不受牵连,独自担当了过责,于是这桩案子尘埃落定,朱夫人死得无辜,皇上懊悔不迭。
    不过小沈氏经过此番风波,也闹得声名狼籍,无望嫁入名门望族,且被人议论不止,牵连家门也被嘲笑,所以她也想要效仿朱夫人,干脆一死干休。
    没死成,被及时解救,皇后又去皇上跟前哭哭啼啼淌眼抹泪,再兼忆苦思甜……
    结果就是皇上做出了安抚太师府及豫国公府,撮合两家联姻,让赵江城干脆娶了小沈氏为续弦这个“两全其美”的决定。
    未过多久,皇后引荐安陆侯的嫡女江氏入宫,生子后封为惠妃。
    这就是整个来龙去脉。
    恭顺侯未加一字见解,但春归深深的以为,恭顺侯其实也觉得此事并不像表面一般简单,当然,万贵妃绝非无辜,否则她不可能承认罪责,但真正的受益者……
    是皇后和惠妃!!!
    不过“受益者”定律并不能成为证据确凿,春归不可能仅凭这个便笃定皇后及安陆侯才是真正的幕后人,而在事实真相水落石出之前她当然不会向兰庭透露一字,事实上就算是水落石出了,春归也并没有想好应不应该告诉兰庭。
    在血缘亲情和是非公道间的抉择从来艰难,有血有肉的凡胎俗人有几个能做到真正的铁面无私?而此时储位废立的战争眼看已经打响,一丝一点的冲动冒失都极大可能导致折戟沉沙,无论于公于私,春归其实都不希望让兰庭面对抉择取舍。
    但有若朱夫人的死真和皇后、老太太有关的话,一直隐瞒着兰庭是否对他也太残忍?
    春归一时之间难下决定,并没意识到这回她当真有些杞人忧天了,连事实真相如何都还不能确断,竟就犯愁接下来如何处理的事,这很不符合她把烦事难题拖一日算一日的懒怠习性。
    当冯莨琦出殡下葬之后,东厂、锦衣卫的联合彻察不知有没有眉目,因为此二机构是直接听令于皇帝,他们经手的案情从来不由其余臣公管问,有没有眉目理论上说都只有皇帝一人知情,当然,这也仅仅只是理论上的说法而已。
    规则是人制定,也会有人违反规则,在人的世界里其实并不存在什么永无可能违反的铁律钢责。
    但春归当然没有途径获得这些内部消息,就算她想让渠出去窥探,也不知具体应当盯着谁,渠出早就说过皇宫龙城是非同一般的建筑,而且皇帝是人界之主,他及他的宫殿器用对魂灵具备十足的杀伤力,接近便会魂飞魄散,就莫说紫禁城了,甚至连各大赦造的王府,规格不比普通人家,渠出也不敢随意入内乱逛,曾经说过壮着胆子想去齐王府里开开眼,没想到才逛到花园里就丧失了识觉,什么都看不清也听不见,渠出赶忙惊慌失措的退出,脑子里接收到玉阳真君的神识,骂她是不是想找死。
    亡魂再死一回,结果就是魂飞魄散了。
    好在是太师府的怫园虽然是燕王的旧居,但仅仅只是燕王府的后花园,且亲王府的建制已经拆除,格局已经大改,否则渠出只怕连怫园都进不去。
    然而就在冯莨琦下葬的次日,就在京都鼎鼎有名的燕赵楼,闹出一件轰动市坊的血案来,而此血案的主角便是凤仪郎。
    第225章 携手离世
    高稷是宋国公行五的儿子,也是最小的一个嫡子,不过其实他也早过了年少轻狂的时代,还是如此的油炸猢狲完全是因为本性难移。冯家尚在治丧期间,他竟然就请了个乐班去人家门前敲敲打打,演奏了一整日喜庆热闹的乐曲,自己还在外赁租了个馆苑,把狐朋狗友请了个遍儿,公然庆贺死对头终于“遭受天谴”,嚣张狂妄得简直无边无迹。
    这日突然收到凤仪郎的拜帖,写着是在燕赵楼设宴摆席当众赔罪,高稷于是更加的扬眉吐气,心说这杀一儆百的威力果然强大,冯莨琦一横尸街头,就把凤仪郎的脊梁都吓弯了,上赶着谄媚告错,且看今后满京城还有谁敢在他高五爷面前张狂。
    高稷自然是欣然赴邀,又把他那些狐朋狗友的请了个遍儿。
    而凤仪郎似乎是为了显示自己赔礼告错的诚意,把整间的燕赵楼都掏钱包下,还以自己的名义,再请了不少的戏友故交,这些人当中固然不乏膏梁纨绔,也有一些是名士文人,比如叶万顷就在其中——他素喜交游,也听过几场妙音班的堂会,蹭了凤仪郎不少的酒饮,彼此也算是交好,他并不相信凤仪郎会向高稷服软,琢磨着这位应当另有用意,可叶万顷完全没有想到接下来将会目睹一场什么风波,事实上在座之人全都措手不及。
    且说凤仪郎待宾客各自落座,他便踱上一楼大堂搭建的戏台,要说把这台子称作戏台也并不那么确切,如燕赵楼这样的地方,提供的不仅仅是菜肴酒饮,因着光顾的客人大多出身富贵,饮谈时总少不得弹唱歌舞助兴,偶尔也会请戏班子来唱堂会,又或者弹词说书,如弹词虽说是起源兴盛于江南,到这时也已经流传到了北平,毕竟是京都繁华,不少官员富贾也都来自江浙,且其余地方的人也未必对南词抱有成见不肯捧场。
    高稷做为今日凤仪郎邀请的重要客人,坐席当然是在最靠近戏台的正中主位,他毫无正经的跷着一条腿坐在椅子上,绕着衣领还挂了个单片云母镜,这是京城纨绔时兴的佩饰,并不代表着高五爷已经老眼昏花视物不清。
    他不待凤仪郎这东道主先说开场白,就反客为主颠着二郎脚阴阳怪气的发话道:“凤仪郎说是要向我赔罪,不知要怎么赔?我可是有言在先,你今儿的赔礼若是不让我满意的话,咱们两个的梁子可没这么容易化解,你看看姓冯的是什么下场,再拈量拈量你们妙音班的斤两比不比得上姓冯的,这个罪该怎么赔,心里可要有数。”
    叶万顷是被安排在二楼就座,但通过天井上方的穹顶也能看清戏台,可巧的是他坐在东侧,刚好能瞅见底下高稷那不可一世得意洋洋的神情,自然也把那番话听得清清楚楚,叶万顷便直皱眉头,实在是为凤仪郎捏一把汗。
    他又侧脸去看凤仪郎,只见一派的镇定自若,仿佛根本没有因为这番羞辱心生丁点的怨愤,但当然也不会面露谄媚之情,他洒落落的立在厅堂正中,立在众目睽睽之下,立在生死仇人那讥笑鄙夷的注视里,他像身披一件无形的盔甲,不管担忧同情、不管冷漠嘲讽,什么样的目光都无法穿透那件无形的战衣。
    叶万顷自己也说不清,忽然有了一种大声击掌的冲动,仿佛这半生凤仪郎在戏台上已有的无数次亮相,都不如这一回更加出彩,他站在这里,不因扮演任何角色,是第一次用他自己的风范骨气站在这里。
    “凤仪是戏子,别无所长,若说告罪的话,当然还是需要用拿手的技艺,今日请诸位来见证,凤仪专诚为高五爷奉上一出,此出戏凤仪过去从未登场献唱。”
    有个高稷的狐朋狗友怪腔怪调的起哄:“那正好唱一出负荆请罪。”
    “高五爷虽然有蔺上卿善自谦抑的怀抱,凤仪却不敢自比廉将军壮气熊熊的风魄,又则负荆请罪是彰将相之和,凤仪何德何能与高五爷平身相交?”
    这拒绝的理由取悦了高稷,丝毫没听出“善自谦抑”四字是对他的嘲讽。
    “你们别多嘴,先听凤仪郎说他唱的是哪出戏。”
    “先以一出《别姬》献唱。”凤仪郎道。
    高稷丝毫没在意这话前的第一个“先”字,他问狐朋狗友:“这出戏凤仪的确没有登过场?”
    “并无。”那位狐朋狗友也是妙音班的忠实拥趸,对凤仪郎的拿手剧目熟悉得很,这时奇异道:“《别姬》需有二人共演,可今日凤仪郎却并没带着旦角。”
    “凤仪一人分饰两角。”
    这话一出,连高稷都啧啧称奇:“凤仪郎竟然还能唱旦角?”
    已经有人击掌叫好,高稷也没再挑剔为难,他也的确想要见识一下凤仪郎一人分饰两角的神技,终于是把二郎脚没有继续颠晃了:“罢了,你好生唱来,若我满意,也不妨赏赐你们妙音班在京城继续吃这碗饭。”
    “凤仪今日是清唱,既无妆扮亦无伴奏,不过既唱《别姬》,最后一曲剑舞总不能减免。”
    说着话便是一招手,让跑堂的捧上一把长剑,他先不把长剑出鞘,扮演着四面楚歌的霸王项羽,悲唱出英雄末路的苍凉。
    不管在座宾客是被谁邀请,不管各自怀抱着什么样的心情,这一时间都凝神沉默,除了台上献唱的人那苍凉的唱腔,四周上下的座席都是鸦雀无声,叶万顷更是早早便沉浸在腔音唱词里,他微微闭着眼,直到虞姬最后一段边唱决别词边作长剑舞又才睁眼,到最后那刎颈自尽的一幕,叶万顷甚至忍不住站了起身,他忽然有些担心凤仪郎会当真自刎于台上,直到目睹着台上人伫剑起身站立,他才把险些没有从喉咙里蹦出的心咽回肚子里。
    楼上楼下掌声雷动。
    凤仪郎长吸一口气,似乎平静心情,这回他并没有再让高稷一伙喧宾夺主,他一手仍杵着出鞘的长剑,一手抬压几下,示意宾客们暂息掌声保持安静:“在座者虽有凤仪的友交,但若论刎颈莫逆,凤仪此生唯认冯公一人!此曲《别姬》,凤仪也唯曾唱与冯公鉴听,今日之所以愿意当众献唱……”
    凤仪郎这才看了高稷一眼,这一眼里却是满含着愤恨厌恶:“不是为了给姓高的你赔罪,而是为了悼念亡友!”
    这下子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高稷身上,二楼上甚至有好事之人扶着栏杆探出半打身子张望。
    高稷大约从出生以来还没有试过当众这样的丢脸——就算上回挨了冯莨琦的拳头,好歹当时冯莨琦还是堂堂的恭顺侯,怎比得眼下竟然被区区戏子当猴耍?气急败坏让他涨红了脸,拍着二郎脚跳起来就是一吼:“你这是想要找死!”
    仿佛立即就要冲上去暴打凤仪郎一顿,也根本不需高稷一声令下,原本站在大堂四周的宋国公府那些打手护院们,立即冲上前来把戏台团团围住,就要跳将上去群殴泄愤,但凤仪郎几乎也在同时持剑怒指高稷,他虽说是势单力孤,可那股子豁出性命的绝决之态到底还是震慑住了高稷,让他生生退后一步。
    打手们也都呆怔在戏台周边。
    “姓高的,我知道凭我一把长剑,做不到掏出你的狼心狗肺为冯公报仇血恨,我也知道如果我这样做,凭你高家无法无天的气焰,必定也放不过妙音班的众人,我张凤仪虽然论不上英雄豪杰,却也知道做人不能牵连友朋,我今天不能取你的狗命,但我相信你也绝对不能逍遥法外!”
    “你高家,因为女儿尊为太子妃,横行无忌、为非作歹已久,凭仗着无非太孙贵为储君,你姓高的满门都是豺狼虎豹,尤其太子妃,身为储君生母,却长着副蛇蝎心肠,太孙对太子妃言听计从,而不分是非黑白,这样的人有什么资格君临天下!皇上若不废储,有如把这天下拱手相送高氏一门!所以,你高家不过是一时猖狂,无论太子妃还是宋国公府,必定不得善终,太子妃和你高家,恶行累累罪不胜诛,天下国人皆曰可杀,必有一日会遭碎尸万断,即便是下了黄泉幽冥,还要受割肠油烹之刑,来世投为猪狗,被人啖肉嚼骨,我等着看你们不得好死的终场!”
    凤仪郎把太子妃及宋国公府当众一场痛骂,在座的人一时都震惊得目瞪口呆,叶万顷也是半晌才回过神来,心中才叫一声不好,已见凤仪郎调转剑刃,往脖子上一抹一收……
    血溅三尺、死不瞑目!
    而在场的人无法目睹的是,当凤仪郎的魂魄幽幽离体,他看见了就在戏台之上,对他露出笑容的人。
    没有再多的话,也不再留念身后闹哄哄纷扰扰的人世,两个男子携臂绝尘而去。
    “不知轮回里还能否相识。”
    “这有何重要?今生与君相识相交一场,也不白屈了此生此世。”
    “也是,至少我们还能在溟沧之北癸酆幽境留上一阵儿,那里不再有任何牵绊烦扰。”
    “那里不再有世俗偏见。”
    “那里不再有威逼迫害。”
    “我身上不再有道义责任。”
    “我们不用再为生存折腰忍辱。”
    “生的时候不知道,原来死后才是真正的解脱。”
    “真庆幸我两皆无妄执。”
    “虽说仇恨已经都不重要了,但不得不说你刚才把姓高的骂得真痛快。”
    “我也觉得,刚才是我此生最痛快的时候。”
    ……
    ……
    第226章 未必不知
    燕赵楼的事件传到冯家,韦大娘子是从长子冯九皋口中听闻了凤仪郎那震惊四座的颈上一刎,这时她仍枯坐灵堂,呆呆凝望烛火迷离处供奉的牌位,沉默良久才一声叹息:“张凤仪做到这一步,也算不枉了你父亲待他的真心挚意。”
    “可不过是一介戏子自刎而死,虽说是连带着把太子妃都痛斥一场,可对那些人却是……毫发不损。”
    “與论沸沸,对于圣断也并非毫无作用,我们且先等等看吧。”
    韦大娘子突然想起一事:“张凤仪的遗体在何处,可有人替他收殓安葬?”
    “仍在义庄,他在行事之前,便已让妙音班的众人离开了京城,应是担心受他牵连,他在京中再无亲属,应当无人操办身后之事。”
    “让你外祖父托托人将他的遗体从义庄请出吧,由你出面,将他收敛安葬吧,就葬在……葬在你父亲的坟茔旁边。”
    “母亲!”冯九皋急道:“不仅是从前的风言风语,因为今日的事,张凤仪自刎之后满京的街谈市语,都在议论父亲和他……那些闲言碎语简直不堪入耳,倘若我们再这么做……”
    “什么不堪入耳?”韦大娘子冷冷的一笑:“龙阳之好、断袖之癖就不堪入耳了?情感只论坚贞与否,哪有这么多的干净污秽之分?你父亲他……虽然一直不曾对我明言,可我知道他确有这样的癖好,他与我相敬如宾,可从来不是情投意合。”
    “母亲!”冯九皋似乎自觉无地自容,一张脸涨得通红。
    “有些事情我们应当正视,比如你父亲不容于世俗的这一癖好,皋儿,你不能正视,是你不认同你的父亲,但我告诉你,就算他有这癖好,但仍然不改他是个好丈夫,尽责尽心的好父亲,你根本不了解他。”
    韦大娘子再次看向那尊冷冰冰的牌位,之上的刻字全然无法彰显这个人活着的时候,有怎样的仪表和气节,这些呆板的字迹,让她看得久了,怀疑终有一日也会淡忘那个曾经活生生的人。
    “他哪里生来就是池中俗物?可那时的混帐世道,却不容得他一展抱负,为了求生,为了保护好妻小,为了我更是为了你们,他只能憋屈的苟活,他甚至不能……从来不能依循他自己的一点真意志趣,他这一生从来没有随心所欲过,他比我们都要活得更加艰辛。如果他没能和张凤仪相识相交,这一生于他而言就是真真正正的行尸走肉了,我心疼他,可作为他的妻子我却无能为力。”
    泪眼迷离看烛火迷离,眼里眼外都是一片恍惚,韦大娘子闭着眼,数日之间她已是发鬓苍苍,她花了一生的努力也没能赢得丈夫的爱慕,她其实一直知道自己只是丈夫肩头的责任,是他的负担,是束缚他不能去追求幸福惬意的绳索。
    “他忍过了半生,直到忍无可忍。”韦大娘子干脆掩面,把眼泪握在了掌心里:“他对待任何人都比对他自己更好,所以皋儿,你不能因为你父亲有龙阳之癖,就厌恶鄙夷他,他到死都是一个铮铮男子,他从来没有做过辱没家门辱没妻小的事,你应该敬重他,不仅仅是因为他是你的父亲,而是因为他的一切作为,值得你敬重爱戴。”
    他们这时都解脱了吧,韦大娘子心里暗暗的想,冯莨琦和张凤仪,黄泉道上可以彼此为伴,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任何的束缚和负累。
    我应该为你终得解脱而安慰。
    但我还活着,我必须活着,必须承担你留下来的责任,我要照顾好我们的子女,我还要等着看害死你的人罪有应得,我会一个人活到白发苍苍、齿落舌钝,终有一日会独往幽冥,我不会再打扰你也不会再拖累你了。
    今生既不可求,更不可求来世,我们,永决。
    ——
    春归也听说了燕赵楼的事,是从兰庭口中。
    就在太师府的三日宴庆结束后的次日,兰庭及新科进士们均获授职,兰庭毫无意外授任为翰林院修撰,这也几乎是殿试状元郎的例行授职,当然这个官职远远称不上位高权重,甚至根本谈不上任何职权,不过官阶却达六品,且根据时下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规例”,兰庭这一步至少让他具备了日后入阁的资格。
    这个官职并不忙碌,甚至都不用参加早朝,不过他的日子过得并不比备考时清闲,大清早去翰林院应卯,回来后也得待在前院议事,往往傍晚之前是不会回斥鷃园的,谁让他虽说是初入仕途,却为京城轩翥堂赵氏一门的家主呢?赵太师遗留的人脉都需要他接手维持,更何况眼下废储的号角算是正式吹响,朝野上下弥漫着老厚一层阴霾诡谲。
    张凤仪刎颈自尽的事,是在现场目睹的叶万顷亲口讲述给兰庭,他虽并没有见过大名鼎鼎的凤仪郎,也忍不住为他一番唏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