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节

    一餐可口的美食后,不待谁的邀约,新婚的夫妇二人便如有灵犀般身体力行顾济沧长辈的养身良法,他们一齐漫步在自己这方不算敞阔的居院,身体还保持着让彼此自在的距离,言谈却没有片息的沉默。
    说话较多的仍是春归,她愉色婉言的重提往昔,仿佛已经相隔许久的稚拙岁月,还清清楚楚的留在脑子里,几乎不用多么刻意去追思,述说出口就是那样鲜活。
    她说得多的却仍是父亲,后来连自己都有所感察,下意识间,相较刚刚失去的母亲,丧父的哀痛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到底渐渐平息了,她突然有些感慨时光这剂良药,仿佛真能淡却一切的悲苦,唯有喜乐才是更顽固的情怀,可以如此深刻的留下来,可以如此轻易在不经意间,就诉诸于口。
    她所思念的所依赖的,无比艰难时刻真正可以鼓励她不曾绝望的情怀,正是过去积累的美好幸福,现在的她是失去了父母的陪伴和关爱,但并不代表她从来不曾拥有过。
    所以,她仍然是感觉幸运的。
    后来他们又回到凉亭,这个时候天色已经彻底浓沉下来,却更有月色遍地星光满天,春归想起母亲述说的溟北,那片极乐的归宿,也是这样的星月明澈。她想就算再也不见,可到底和她的阿娘,还是处于同一片天地之间。
    好像就更觉幸运了。
    这世间多少的人,也在经历死别永诀的痛苦,却又有谁能像她一样,真正确实亲友的离世是心存安慰再无挂礙呢?他们的归属,不是幽冥地狱不再凄惶悲苦,他们已经完成了这一个轮回,他们摆脱了这一重妄执,有望修得真正的圆满。
    分离是先一步早登极乐,这样一想,又何必为了亡人痛苦?
    又或许所有永诀的悲痛,原本便无关离开的人,而是在世的人所存的妄执罢了,因为失去,那样爱惜自己的亲友。
    现下她的面前,被修长干净的一双手,轻轻递送一盏白瓷杯。
    茶色红亮若琥珀之光,闻香似品松烟,未饮尝,唇齿间似已觉醇和。
    “这是花卷,虽汤色浓沉,却有消暑解渴的作用,且也利于安神,不至于影响睡眠。”兰庭微微带着关切:“早些时候我才听说,辉辉近两天日昼时常觉困乏,我思谋着怕是夜里没睡安稳,当少饮龙井、翠芽诸多醒神的茶水,倒是花卷、青砖这样的黑茶,常饮也无妨。”
    春归很受用他这样关切却不追究缘由的态度,却忽而想起还待抉择的事件,自己便主动提起:“确是这两日晚间,常受噩梦困扰……梦里似乎是祸乱四起,人间似成鬼域,各各忙于奔逃,却处处都临杀戮,端是满目疮痍、哀鸿遍野。攸而惊醒,也笑自己杞人忧天,如今分明是太平的治世,怎会发生如此浩劫?可想起梦境里的尸山血海流离失所,终难入睡,所以日昼难免疲倦。”
    兰庭微微蹙眉,他以为是因父母双亡、族人相逼的遭遇,春归到底会觉得孤凄难安,任是如何坚强,下意识间仍具忐忑,这才反映到了梦境里。
    若要根除这样的噩梦,自是让她感觉到更加安定有力的维护,可偏偏,因为自己的缘故,将来免不得连累春归涉入诡谲风波,口头上的几句宽慰之辞,又哪里能让她真正长久的安心呢?
    兴许应该让她确实的相信,做为她的丈夫,自己还有几分能力庇护她的周全。
    便道:“光宗帝治时期,辉辉尚处年幼,应未经历多少离乱,想是不知那时的动荡。”
    “倒是听纪世母提起过一些。”春归一冲动,险些没把“鬼哭狼嚎、阴风阵阵”的八字概括如实道出,想到这是贬批皇帝的言辞,太落口实了,才转而委婉:“纪世母说,当时朝堂多亏还有祖父为首的忠直臣公,坚持抵制歪风邪气。”
    兰庭却无意委婉:“光宗帝最信任者,为三起,宦官、术士、奸妃。相比内阁臣公,这三起人更加亲近君侧,为了争权夺利,阴谋诡计不断,构陷忠良更加成风,我听祖父说起,那时多少官员,上朝之前都要与家人决别,因为不知还有没有性命下朝回家,原本位极人臣,转眼全家履没者时常有之,东、西二厂宦官,竟以构陷作为攀比争宠。”
    他原本是霁日光风的仪态,说起光宗帝时的动乱昏暗,眉宇间也像笼罩着无尽的阴霾:“光宗帝起初最为宠信的宦官童振,原是个落第的秀才,后来担任了地方县学的教官,他眼见凭借科举应试难有荣升之途,于是自阉入宫,凭着狡黠善于伺察人意,一步步得了光宗帝的宠信,任命为司礼监太监,离间光宗与内阁诸臣,手握生杀予夺重权。但童振的野心并不仅此而已,他还企图以文武全才之能名垂青史,故而游说光宗帝,授他统帅二十万禁军,征讨瓦刺,谁知路遇瓦刺三万部,竟然全军覆没!”
    二十万打不过三万人?春归听得直瞪眼,在她以为,如此悬殊的兵力,就算一窝蜂上前,踩也能把三万人给踩死了。
    “二十万主力覆没,瓦刺又打算趁胜进犯京都,当时朝堂之上一片混乱,光宗几乎决定弃北平而迁都金陵,多得当时的兵部尚书董公迎难而上,力驳南迁之谏,并调兵遣将防御九门,力守京都不失,否则,也许在当年,辉辉梦中所见的满目疮痍、哀鸿遍野便将成为现实,而江山社稷华夏之统,无复存在,异族鞑虏,会再次欺霸中原臣民。”
    “那么董公后来……”
    “就是现今的晋国公。”兰庭喝一口茶,似乎是平息愤怨,又再说道:“晋国公深知,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矝字,尤其光宗帝还多疑善忌,一味听信奸小谗言,虽立下大功,但在事后却韬光养晦,光宗帝也果然对他猜忌日深,虽赐爵禄,却连兵部尚书的实职都改授他人,就算如此,在那些奸小的陷构下,晋国公都险些遭遇牢狱之灾、杀身之祸,确是在祖父、许阁老等等臣公力保之下,才能化险为夷,等到今上登基,再度待以重用。”
    春归吁了口气,她小时候,也随着父亲听过说书人的评演,知道往往飞鸟尽而良弓藏,每闻如此不平之事,都觉义愤填膺,于是就怕曾经挽救万民于水火的董公也会落得如此境遇,听说虽经磨难,到底还健在,是真觉得庆幸。
    “今上仁厚,且有志中兴,可惜积弊已久,仅仅一代帝王难以还复天下清平,要若是……继位之君不继今上而肖代、光两代帝王,不但革新难成,只怕社稷倾覆,这不是一姓的兴亡,实在关系万千的安危。”
    春归听得心惊胆跳,想当然道:“汉、唐两朝覆灭,便是内宦殃乱,我朝太祖建国之初,也明令宦官不得干政,为何祖父不曾谏言今上,废止宦官干涉政务?”
    兰庭深深以为,春归一个及笄不久的女子,竟知道内宦殃乱的史实已属不易,不过对于春归的疑惑,他也只能回以有所不知的一哂:“太祖禁止的不仅是宦官干政,太祖甚至还废除了中书省,坚定军政大权由君主乾纲独断,太祖乃马上夺得天下,精力充沛,且勤政廉政,定立的制度在太祖统治时似乎并无大谬大失,但太祖忽视了一点,那就是子孙后代,尤其当国家日更富强之时,继位的君主不可能皆如太祖那般勤政。”
    他叹道:“政务繁重,君主事必亲躬,难免力不从心,故而中书省虽然被废,渐渐却又组建内阁,且随着太平盛世的到来,代代君主日渐松泄政务,内阁又逐渐享有了丞相之权,事实上君权与臣职,历来都存在着较力,所以君主为了掣肘臣子,但又无法事必亲躬,便需要另外一起势力代为较力,有的时候是外戚,有的时候是宦官,共同点都是君主身边亲近的人。”
    春归竟然明白过来:“这就是说,就算今上仁厚,且对祖父格外信重,但只要祖父谏言禁绝宦官干政,今上也会猜忌祖父另有居心?”
    “也确然,就像不是所有的文臣都正直无私,并不是所有的宦官都奸险恶毒,而且相比外戚权贵,宦官纵然一时大权独揽,君主一旦想要铲除,并不至于引发逆乱。又比如现今的司礼太监高东,虽得今上信重,却不似童振之流,贪婪无度、陷构忠良,颇有两袖清风正直无私的气骨。”
    可见制度的优劣,实在离不开君王的执行,弘复帝没有太祖、成祖那样健康的体魄,身体原因造成他无法事必亲躬,性格太过仁厚,也造成在肃改积蔽等等方面的优柔耽延,最要命的是在储位废立一事上的迟疑不定,导致社稷兴亡、天下安危未卜难测,现下看来是治世,说不定转眼又有祸乱。
    第38章 不存余路
    但是关于隐患及忧虑,兰庭并不想让春归过多的承担,他替初闻国政俨然有些怔忡的女子再斟一盏温茶,攸忽间眉宇所含的阴霾便不见踪影,语气柔和下来:“辉辉若对史实时政心生兴趣,日后回了北平家中,闲睱时大可去垂云楼看阅典籍又或邸抄。”
    春归心不在焉点了点头,立时又回过神来:“垂云楼?”
    “是家中藏书的地方。”
    “我可以去看阅典籍邸抄?不是说……我的意思是女范女则上说,女子无才便是德。”
    话虽如此,春归那双眼睛却分明饱含期待,一时间如同满天星光都在乌眸之中熠熠生辉。
    她没有叱咤风云的野心,但因为父亲曾经的纵容,却对典故、时政又的确心生兴趣,总认为若真浅见无知,祸难临头时就会束手无策任人宰割,正好比当初母亲病危族人欺迫时,要若她真像那些闺阁女子满脑子礼法教条,非但听不明白纪夫人母子的出谋划策,也万万不能有那番破釜沉舟的决断。
    内宅生活多么无滋无味,她也渴望有接触外界的一扇窗户。
    “岳丈想来对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嗤之以鼻吧。”兰庭眼看春归的神色,几乎失笑,眉梢于是舒展开来:“岳丈多少高知卓识,我这小婿虽大有不及,在这一点上,可幸所见略同,日后在时政要务等事上,倘若能闻辉辉的见解,指不定还能茅塞顿开,又闲睱时候,能与辉辉青梅煮酒,论一论古今英雄,何尝不是为房帏添一乐趣。”
    这情话说得让女方完全没有娇羞的意识,春归但觉心花怒放,她从前就爱跑去父亲的书房读书,以为从此连这爱好都成了禁忌,忽然间就得“赦免”,就好像和过去的生活到底有了联系一般,让她对原本未卜的人生,终于有了一点确定的踏实。
    可忽然又听一句:“只是关注归关注,辉辉到底是内眷,不用为外务纷扰过多忧愁。”
    春归才得一惊喜,理智还在飘忽中,听这话不由一挑眉梢,稍觉郁闷。心说大爷到底还是对女子有些轻看的,大约这般宽容,只是为了日后相处时更多共同语言,免得她成日家油盐柴米、脂粉女红,听得两个耳朵都起了茧子不胜其烦。
    只这样的不悦又飞快消释了——无论如何,像兰庭这样的夫君,还是可遇不可求的,有多少人还记挂着能和妻子相谈甚欢?这世道,男子可能享有妻妾成群的特权,和妻子话不投机,多的是解语花体贴人慰籍闲睱。
    偏偏她些微的不服和郁闷,还就被兰庭觉察,又解释道:“我可不敢小看辉辉,只是你我到底生活在世俗,虽心无拘束,却身不由己,很多事情你虽知忧患,限于内宅却无法解救,为此担惊受怕,以至于焦虑不安,那就大无必要了。”
    原来如此呀……
    春归再无不悦,一双清秀的眉,弯如月笑,正要说什么,却被两道认真的目光看向,她甚至能见兰庭清亮的眸心,有她喜悦的模样。
    “不用担心,你要相信我,还有保护家人的能力。”
    家人二字,像极了这晚温热醇和的茶水,慰籍心胸。
    后来夜色很深,春归已然回房,她倚着窗户,还能望见兰庭的房间,他的身影映照在窗纸上。
    他似乎还在阅读,灯影摇晃中,坐姿安然不动。
    春归便想,那个玉阳真君,不知是鬼是神的存在,当真是拿稳了她的软肋,其实从一开始,就笃定她并没有别的选择。
    不要说纪夫人、嗣兄、柴生等等对她有情有义的人,就说兰庭。
    他这样一个人,一个只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接受了她把她当作家人和责任的人,义无反顾承担她的安危力求给予她陪伴和照顾的人,就算万一可能,会遭遇不幸,她也做不到袖手旁观,接受尘世给予的所谓宿命。
    被利用又算什么呢?只要她的家人,她的亲友,可以在这一个轮回里,安然无事,那么就值得她竭尽所有,和在意她的,同时她也在意的这些人,争取多一寸光阴,多一日相守。
    因为于她的人生而言,这个柳暗花明的转机,当真是弥足珍贵。
    这一个晚上,也再没有游魂的唱曲声,干扰春归好眠。
    次日,又是金乌光盛,蝉吵声浓。
    当渠出的魂影飘然而至时,春归已经全然不再彷徨,她手里针线不停,眉眼波澜未生。
    “让白氏来吧,我听她有何冤情。”
    渠出不无狐疑地盯了春归好些眼,她有些不信任春归就这么轻易的妥协,尤其是当见白氏来到,春归也只漫不经心打量时,渠出越发不确信起来。
    春归却是因那随意的打量,先有了几分判断。
    相比渠出的坏脾气,白氏俨然显得和气许多,根本不存已为魂灵就“高人一等”的自傲,确然似有妄执未消,急欲超脱的焦急,尤其是说到她的女儿时,泫然泣下,真像她的阿娘,纵然不在尘世,也难以摆脱为人之母的羁绊。
    只字不提玉阳真君,似乎根本就不知这其中的利害和交易。
    春归有了几分笃断,至少,白氏真有冤屈,生前不像作恶之人。
    可也未免太糊涂了些,竟然在死后,逗留尘世这么多日子,仍然不知是谁害了她的性命!
    春归不由扶额,心说难道她还要负责断案找出凶手这一难题?
    也许是春归许久未置可否,渠出倒焦急起来,喝令白氏先回她生前的居外去,又好声好气怂恿春归:“前些日子,我常窥闻大爷和尹寄余议事,拟出那张名单中,赫然就有白氏的丈夫王久贵,大爷是疑他向施良行行了重贿,也打算着要察办这事,争取王久贵的口供,大爷既肯好好待你,这事又凑巧合了大爷的计量,你向大爷求助,大爷必定就能顺水推舟。”
    难得渠出既然肯出谋划策,春归自是深觉稀罕,也没再给她脸子瞧:“这事我应下来,自会想法子,但契机可不能这样简单,还需要废些铺垫,我先筹划着。但王家那边,你也得先去盯着些,白氏叙述时还算明白,不曾颠三倒四,只当局者迷,恐怕她回去窥望,也难觉察出多少蛛丝马迹,她是被害人,对于真凶都一点没有头绪,我对王家的了解,全凭她的一面之辞,就更能断明真相了。”
    渠出这回没有反驳,应诺一声,影就飘了起来。
    春归倒觉有些疑惑,抬眼盯着她:“今日姑娘怎么这样好说话了?”
    渠出影在半空中,翻了个白眼:“我算是服了大奶奶,连玉阳真君都敢刁难的人,彪悍如此,还不让我们这些游魂儿佩服个五体投地?怎么敢不听令行事。”
    “我是无知者无畏而已。”
    渠出又呵呵笑道:“这话你说得对,如你等这样的凡人,灵识未醒,哪里知道玉阳真君对诸灵而言,就相当于尘世的君主对臣民有生杀予夺大权,可别怪我没提醒你,真把真君开罪了,仔细灵归度朔司时,真君不施仙术引渡,你就等着在溟海边上魂飞魄散吧。”
    “玉阳真君口口声声造物大道不能违逆,怎么,难道他就不怕滥用职权而受天谴。”
    渠出嗤道:“说你无知还真无知,你以为但凡一个小仙,又或是神君之子都会引渡之术?何为造物大道,赋予引渡之术让玉阳真君束管灵界就是大道之一,那么真君是否引渡,也自然符合大道,哪来滥用职权之说。”
    “我看着,那什么玉阳真君,还能夺人性命吧?既会这等法术,岂不也是大道赐予?那为何他不干脆为尘世除了祸根,非要借我之手。”春归提起玉阳二字都要连皱好几眉头,俨然毫无敬畏。
    气得渠出又落地站稳,争辩道:“神界得道者,可辖管灵界,然而人界却自有君王统治,虽说但凡一个小仙,夺人性命是易如反掌,然而影响人界生死,就是违逆造物大道,莫说会为大道所谴,甚至会被神君惩制。”
    忽而又意识到春归是在套话,渠出连忙住口:“你也别套我的话了,我知道得并不比你阿娘更多,根本便不明白你们这些凡体是福是祸是生是死,玉阳真君为何要楚心积虑干涉改变,真君只让我听令于你,我也算是知无不言,言听计从了,你若是需要我相助,动动心念即可,玉阳真君自然能够感知召我前来,若无要紧事,就别支使我飘来飘去瞎折腾。”
    这回没飘,选择横冲直撞穿墙而去。
    春归长叹一声,看来,今后少不得和渠出这个坏脾气的亡灵合作了,杀千刀的玉阳真君,就不能给她挑个温柔和善的助手?利用人都不晓得递把趁手的武器,算个什么神仙,比鬼魅还鬼魅的家伙!
    九万里之外,溟海之上,某个银发乌袍的神君感知这番腹诽,气得险些没把一群亡灵丢进海里。
    第39章 阴魂不散
    王久贵最近很郁躁。
    他已经很久没有这样郁躁了。
    自从二十岁那年,机缘巧合之下,他随富商的海船远洋,带回一批舶来品通过交易牟取第一桶金,从此开始发家,经过近三十载的积累,已为富甲一方的商贾,这个时候太祖对于商人的种种限制,其实基本成为空文,王久贵早就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他甚至早就不再冒险远航,靠着经营香料行、珍宝行就能养尊处优,又哪里会觉得郁躁不安呢?
    如今王家的商货行,不仅在沿海州府设立,甚至开设去了北平、太原,他近知天命的年纪,早就不愿四处奔波,故而回到籍居之地汾阳县,商事经营也交给了几个成年的儿子管办,并不用事事操心,很长的时间他的生活都是含饴弄孙、安享天伦,除非重大事件,儿子们才会请他决断。
    王久贵虽为富甲,却到底没有什么深厚的根基,他的发家还真是依靠运气为重,故而此人从来就感激上苍庇护,对于佛、道极为虔诚,又懂得“快意时须早回头”的道理,并无欲望使富裕进而权贵,也没有效仿某些富贾,腰缠万贯尚不知足,要么花钱买个虚职兼个假官聊以自/慰,要么培养子孙投身科举企图彻底改换门庭,王久贵甚至懒得攀结官员勋贵,又或是接济寒门士人,以求增扩横行的资本。
    他自以为已经为子孙三代积累下可以富足生活的财产,子孙们只要平稳的经营下去,就可以安身立命。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王久贵最烦心的一件事,居然是他的一个小孙儿因为太喜甜食,不知将来会不会闹蛀牙。
    但太平的日子总是会在猝不及防时悄然生变,眼看年近五旬,王久贵的脑袋上忽然有了绿云盖顶的耻辱,他还没从这打击里回过神来,惹生事端的妾室白氏就自尽了,王久贵到底是对白氏动了真情的,心中大觉悲愤交加,忽而间有若苍老了十岁,整个人都憔悴下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