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节

    然后星星的答卷有些是引用有些是我编的,就是那么个意思。嗯,自别于禽兽那句出自礼记,不是星星真大喇喇骂皇帝哈。皇帝要多想么,不能怪她。
    第71章
    阁房里明烛高照, 十二位朝廷方面的执政大臣齐聚其中,连夜将二百五十余份殿试答卷排出一个初步名次来,以便天亮后送呈御览。
    时间很紧, 工作量很大,但阁房里的气氛忙碌而并不紧张, 能列席在此、相当程度上决定这一年最顶尖读书人最终前程的大臣都不是第一次做这项差事了, 相熟的大臣们甚至会开两句玩笑, 又或者就某份答卷该列到哪一等而大声争执起来。
    自然, 能送到皇帝案头由皇帝亲自阅看的必然是上一等。
    内阁方学士眼见到自己才打完一个圈的答卷到了吏部尚书手里, 他一笔下去,分明要画个叉,不满地干咳一声:“闻天官这是什么意思?如此锦绣文章,为何分到下等去?”
    吏部尚书已快到花甲之年,闻言慢悠悠地停住笔, 撩起眼皮道:“阁部状元之才,看不出问题何在吗?明知不妥,何必去讨皇上的嫌。”
    户部尚书坐在旁边, 听见他们起了争执,探过头来看了看,坐到这个位分的大臣都是慧眼如炬, 他马上看出了问题所在,嘴上却道:“哪有什么问题?闻天官总是容易多想。”
    闻天官不急不恼, 仍旧缓缓道:“伍尚书,本官将这份卷子归于下等, 不送到皇帝跟前去,才是为了这个贡生的前程着想。本官虽定了下等,方阁部定了上等,综合一算,大约归在二三等之列,排得进二甲,耽误不着什么。”
    户部尚书不大以为然:“闻天官固然老成持重,却是小觑了皇上的心胸,就是叫皇上看见了,又如何?何况此子既敢在答卷里影射,不论他是当真出于公心,还是想在殿试里出个风头,就当考虑好后果。你我只以文意取士就是,何必不成全他。”
    他话说到这个地步,闻天官摇摇头:“也罢。”
    手腕微微一转,将那一笔划下的斜杠补成了个不太圆融的圈。
    户部尚书就势把卷子接过,也画了个圈。
    闻天官一眼瞥见,却是有点哭笑不得:“伍尚书,你——唉,你哪里是看的卷子,你分明就是想看热闹罢。”
    户部尚书不置可否,话里终究微微露了点意:“皇上行废后之举,你我当初没有劝过吗?拗不过圣意如铁罢了。如今请皇上看一看天下的议论,也不是件坏事。”
    废后的影响绝不只在当下,既以礼教治天下,皇家带头礼崩乐坏,又何以去教化臣民——这实际上正是这份答卷里真正要说的话,不懂的什么也看不出来,能懂的,看得分分明明。
    闻天官自然知道,只是这个贡生的前程——他摇摇头,敢写,也只能叫他敢当了。
    皇上自登基以来励精图治,内修德政,外擒藩王,如今天下安定,民心顺服,反倒出了这种事,臣子们不能规劝,也决不能放任继续下去,不然皇上尝到了独断的好处,还不知以后要做出什么事来。
    **
    皇帝尚不知道他的臣子们有暗戳戳利用这份答卷来谏他的意思,那一行“自别于禽兽”的字眼被方学士读出来,又扎进他耳朵里的时候,他只觉得他经过一夜本已忘掉的记忆又被扎了回来。
    他白日驻足展见星身边时,只被“两姓之好、忠孝节义、禽兽”等语引得满心疑窦,并没再看她旁的文字,此时才不得不凝起精神,由头至尾细听了一遍。
    要说问题,是没问题。
    该拍他马屁的拍了,该吹捧圣人的吹了——最扎他耳的那一句实际就引用自《礼记》中的一章,并非贡生自己编造,所以想挑毛病,真是没法挑,那不是挑贡生,是挑圣人,总不能说圣人经义错了。
    底下层层阐理,步步有序,文法沉着老练,不说一定就超出其余答卷多少,但列个前十总之也当得起。
    皇帝抬起眼来,举目向下首望去,目中带着探究——把这么一份答卷送他面前来,大臣们都觉得没问题?那是他想多了?
    被他目光扫到的几个大臣都眼观鼻鼻观心,面色恭谨,毫无特别反应。
    ——送上去是一回事,真跟皇帝讲明了就是要把这卷子送来骂你,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大家在朝堂里混饭吃,还是有顾忌的,只有这种初生牛犊不畏虎的新贡生才该硬上。
    皇帝什么也没看出来,只好又听换了一个读卷官继续读别的卷子。
    但是听来听去,他心里总是萦绕着那一句,跳不出去。
    被读出来的威力和只是看一眼又不一样,方学士特意喝过一杯润喉茶来的,声音清朗,响彻殿内。
    皇帝被闹得心烦的,底下的都没怎么听进去,待又换了一个读卷官,读完第三份,和着另外七份一起送到他面前时,他翻来翻去,只觉大同小异——自然礼为最先,每一份都是这么写的,再标新立异的考生,也不敢迈过这条红线,那可能要开殿试不黜落考生之先河了。
    皇帝倒是心定了一点——那可能就是巧合?
    别的考生只是没有引用这一句而已。
    他便抬眼,问大臣们:“这十份答卷的名次,你们议定如何?”
    前十的决定权完全归属皇帝,但大臣们也可以提供一些意见,供皇帝参考。
    方学士是华盖殿大学士,在内阁里位次最前,最先发言,他把展见星的卷子排到了第三。第一给皇帝添堵的意思太明显;第二此子文意虽稳,但有那一句在,自身锋芒就毕露,不太适合榜眼这个位置;但也不能再低,再低就到二甲里去了,达不到请皇帝自警的最佳效果。
    探花就刚刚好。皇帝准不准再说,总之方学士深思熟虑之下,就这么表态了。
    其余读卷官们陆续也禀了自己的想法,殿试一般是糊名考试,但总共就这么两百来份卷子,大臣认字迹也能认出某些自家想推上去的人,各自意见便不尽相同,不过归于展见星身上时,出现了惊人的一致。
    一来方学士表态如此,等于是力保,二来其余大臣们不少也有类似的考量,先帝在位虽短,但一改成祖气象,执政又宽和,又肯纳谏,君臣关系十分相得,轮到当今上位,也是英明神武,这个趋势最好保持下去,废后这样为天下乃至后世都要指摘的一意孤行的圣意,不能再出现了。
    皇帝沉默片刻,回想了一下那日殿试里看见的少年,不得不承认,就人来说,还真不愧是个翩翩探花郎,他的臣子们隔着糊名也点准了。
    唯一的问题就是——他到底是不是挨骂了?
    **
    皇帝想了半天,不能决定,回去乾清宫继续长考。
    已经正位中宫的汪皇后闻报,携着三岁的皇长子前来为皇帝解愁。
    皇帝快到三十岁才得子,对唯一的儿子还是很宠爱的,见到他在宫人的护持下,啪嗒着脚步跑过来,不由就露出了笑容:“大郎,慢些。”
    “父皇。”皇长子朱英榕脆生生叫他,跑到跟前来,又腾挪着小肥腿要趴下行礼。
    皇帝笑容更大,俯身一把把他拉起来,抱到膝上:“大郎今天都做什么了?”
    朱英榕扳着手指,一样样数给他听:“父皇,我吃饭,和嬷嬷玩,母后教我背诗,带我来看父皇。”
    皇帝很感兴趣地道:“哦,背什么诗了?”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朱英榕亮着脆脆的小嗓子,一句一句流畅地背了出来,汪皇后站在一旁,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夸了一句:“大郎真聪明。大郎,你告诉父皇,这首诗是要教人什么?”
    “说母后待我好,我要孝顺母后!”朱英榕大声道。
    皇帝面上的笑意一怔。
    朱英榕看见了,他以自己那份孩童自有的聪明解读了一下,马上补道:“我长大了,也孝顺父皇,为父皇分忧!”
    “嗯,大郎真乖。”皇帝摩挲了一下他圆溜溜的大脑袋,称赞道。
    汪皇后与皇帝情谊甚笃,却看出来了皇帝有些心不在焉,她摆摆手,屏退了宫人,轻声问道:“皇上,外朝又有烦心事了吗?皇上还是保重身体为上,不要太操劳了,臣子们多着呢,有事,命他们集思广议就是了。”
    皇帝顺口问:“那要是众人意见都一致呢?”
    汪皇后笑道:“臣妾所知浅薄,不敢妄议朝政,不过既然臣子们都这么说,那想来是不错的,皇上不如纳谏便是。”
    皇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他这里看着是有事的样子,汪皇后不好久留,带着朱英榕又走了。
    又一刻钟后,内侍进来禀报:“皇上,前面诸位学士尚书们还等着,伍老大人年纪大,已有些等不住了。”
    皇帝惊醒,叹了口气,站起身来:“朕知道了。”
    **
    殿试后第三日的早上。
    殿试放榜非常快,按惯例,这一日就是放榜日了。
    展见星呆滞立在长安门外,听着奉命传敕的舍人铿锵有力地一个个念着贡生名次,现在念的那些人里已经没有她了,因为她在第三个就被念了出来。
    乍一听到的时候,要不是许异和唐如琢一左一右地惊叫蹦跳出来,她几乎疑心自己听错。
    怎么会这么早?
    怎么会这么前面?
    写下那样一篇文章的时候,她已经完全做好了被压到三甲最后一名去的准备,但不要紧,只要能中,在哪里都是前程,都能做官做事,低一点又如何。
    她只是不想被禁锢回那一道门里去,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切实做一点事,如此足矣。
    但命运却在这个时候忽然对她放送了一份宽容的大礼:她,是一甲探花了。
    作者有话要说:
    卡卡卡,嘤,老毛病又犯了,可能改不了了。
    第72章
    放榜后即领进士冠服, 隔日再进宫,参加金殿传胪仪式,等唱名完毕后, 就是百姓们喜闻乐见的新科进士游街夸官仪式,再隔一日, 礼部设恩荣宴, 也称琼林宴, 赐宴诸进士。
    一系列不间断的活动让整个京城的光彩都聚于进士们身上, 这也是每一科进士们最荣耀的时候了, 从前只能在传闻里听说的内阁诸学士、各部尚书等如今同聚一堂,近在咫尺,想搭话就可以搭话,这一种身份上的陡然飞跃感,令再矜重的人也难免生出些志得意满之感。
    展见星与榜眼两人一席, 不过她比榜眼要忙得多,因为榜眼已届不惑之年,都够做她的爹了, 她年轻得扎眼不说,与她这一席挨得极近的第四名传胪——也就是唐如琢,口没遮拦, 敬酒时取笑着把她还未婚配的事说了,唐如琢倒无恶意, 只是祝她大登科以后早觅良妇,来一个大小连登科, 但这么一说,十八岁未婚配的少年探花,她的珍稀程度立刻连状元都盖过了,好几个大臣投来了似有所无感兴趣的目光——谁家里还没个适龄女儿呢。
    酒过三巡后,就有人进一步向她探问起来,当着满院人,当然不会说得太直白了,不过是问一问她的家庭出身之类,就这也把展见星问得满头是汗,逼急了,她把许异拖下了水。
    许异今年刚好弱冠,他长得也成熟些,别人原未想到他也未娶妻,他排在二甲靠下一些的位置,这个名字进官场后也很够用了,当即也引来了一波关注。
    许异也应付得手忙脚乱——执政大臣们自矜身份,不至于当众出手抢女婿,但一同列席的还有受卷、监试、护军、鸣赞等与科考相关的各层级官员,那可没那么多顾虑,抢到就是赚到。
    忙乱间隙里,许异向展见星投去哀怨的目光——星星,你怎么这样!
    对,许异跟唐如琢认识以后,别的没怎么样,把称呼给改了,这两个叠字叫起来着实比“见星”顺口,他就跟着混叫起来。
    展见星接收到他的目光,在心里对他抱了声歉,就若无其事坐了回去。
    她心里其实存着事,一直在等一个人的到来。
    皇帝。
    恩荣宴由礼部尚书主持,但既名为天子赐宴,天子有空有心情时,就有可能御驾亲临。
    如果能在这里找到单独见皇帝的机会,将钱淑兰之事禀明,就不必另外费工夫想办法了——她一个新科进士,也就此时最值钱,一旦入职,从七品做起,泯然众官,想见皇帝不是那么容易的。
    不过皇帝就算来,也不会太早,所以展见星要保证自己的清醒,才把许异拉出来跟官员们应酬去了。
    她猜测皇帝来的可能性应当很大,因为内阁几个学士都还坐着,他们有朝政要忙,一般不会在这种宴席上呆多久,露个面,说几句勉励的话就够了,既然还在,那似乎就预示了什么。
    她的猜测在不多久之后得到了证实。
    皇帝的下临有点突然,没用仪仗,带了几个宫人,迈步含笑就走了进来,礼部尚书都不知道,被提醒后,连忙出席行礼相迎。
    院里呼啦啦跪了一大片。
    “免礼,都起来吧。”皇帝的目光在阔大的院子里扫了一圈,笑道:“朕就知道你们这儿热闹,不能光喝酒,出了什么好诗没有?别藏着,叫朕也听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