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节

    林婶儿抱怨了一阵子,自己也觉得丧气,还不就是因为自己只是赵桐生的姘头,所以说话没分量?那赵太太说啥,赵桐生咋就倒着个耳朵去听?
    两家的生意就这么对着做了下去,林香莲依旧靠着赔本买卖赚虚热闹。但果然如秦春娇所料,她的生意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那些老客人不必说,都是冲着她的手艺来的,尝过她做的东西,要舍了这一口就难了。至于路上的散客,往来行人众多,林香莲怎么也吃不完那些生意。
    何况,也不是所有人都贪图便宜,想要踏踏实实吃顿饭的人还是很多的,再加上豆腐总有做饭的人要买,小摊子只是越发的红火。
    林香莲看着秦春娇那边岿然不动,甚而还有越来越好的意思,心里又恨又妒。
    所谓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她不过是靠着低价赚热闹,每天辛苦了半日还要回去挨她娘的数落,也不知道这事儿啥时候能是个头。
    没别的招数可使了,只好四处跟路上人说秦春娇其实是相府里卖出来的丫鬟,董香儿更是被夫家撵了回来,都不是什么正经女子。
    这话叫董香儿听见,气的暴跳如雷,几回都想跟林香莲理论,却都被秦春娇给按住了。
    秦春娇冷眼瞧着林香莲耍猴也似的把戏,几乎都要笑出来了。她是相府里卖出来的又如何,又没有伤天害理,客人是来吃饭的,又不是物色媳妇,哪管这些没影儿的烂账。
    林香莲这般一来,倒是替她扬了名。
    本来大伙还对这相府里老夫人都爱吃的说法将信将疑,林香莲这么四处一嚷倒好了,坐实了秦春娇就是相府里出来的人。这般,大伙买的就更欢了。
    林香莲弄巧成拙,几乎要把自己给气死。
    这般又过了七八天,秦春娇的红枣用完了,时下也不是下枣子的季节,她想做点时令的点心,便给了村子里那些孩童一些钱,让他们替她摘了许多藤萝花回来,蒸了足足五大笼屉的藤萝饼。
    这藤萝饼,是个应景的吃食,京里那些点心铺子到了时节都必定会上。
    但秦春娇的做法,和那些铺子都不大一样。
    藤萝花蕾摘了花蒂,只留鲜嫩的花瓣,合着猪油、雪花糖捣成馅儿,裹上白面一道上锅蒸出来。
    说是饼,倒更像包子。她还别出心裁的在包子顶上,拿花汁儿画了个藤萝花的花样。
    寻常店里的藤萝饼是酥皮点心,馅儿还要用上许多香料,好吃固然是好吃,但未免过于甜腻,又压住了花本身的鲜香味儿。
    毕竟时令点心,到底是要吃那口鲜的。
    秦春娇这样做,一来是她没有炉子,没法起酥烘烤;二来也是要省些香料,不是正经的点心店,配料没有那么齐全。但这样的藤萝饼吃在嘴里,软糯清香,鲜甜怡人,她自己尝了一个很是满意,想着女人孩子必定是喜欢的。
    蒸了五大笼屉的藤萝饼,着实不少了,但她一点儿也不担心会卖不掉。恰巧相反,她如今的小摊子是供不应求,那些老客人还跟她抱怨,每天不早点来就买不到了。
    果然,这藤萝饼在摊子上一露面就大受欢迎。
    先不说味道,仅是饼子的样子,都招人喜爱。雪白玲珑的包子,顶尖上画着个粉嫩的藤萝花,精致可爱。这样的点心,别说自家吃,就是包好了去走亲戚送礼,都拿得出去了。
    那五笼屉的藤萝饼,眨眼的功夫就卖光了。
    林香莲看着那边生意好的就像开水锅,自己这边只能靠着低价拉客人,气恨交加。
    她现下已经是骑虎难下了,便宜的名声传了出去,如果这会儿涨价,她自己反倒要落个黑心的名声。可就这样卖下去,赔多少才是头?说要挤死秦春娇,那边哪有被挤死的样子?
    这叫偷鸡不成蚀把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天一早,秦春娇的摊子才摆出来,路那头忽然尘土飞扬,一人一骑飞奔而来。
    那人骑着青骢骏马,到了小摊子前停下。他翻身下马,向着秦春娇一拱手,问道:“敢问,姑娘可是姓秦?”
    秦春娇看着这人的衣着,是青色细布做的直裰。虽不是绸缎,却是上好的松江布,这样的衣裳也不随便什么人家都穿得起的。
    她心里疑惑,还是应付道:“什么事?”
    那人说道:“小的奉主人的吩咐,来买姑娘的红枣糕。”说着,又添了一句:“主人有交代,姑娘有多少,我都一并买下。价钱,任凭姑娘开。”
    第58章
    秦春娇微微一怔,便说道:“红枣糕已经不卖了。”
    那人面上露出些犯难的神色,顿了顿说道:“姑娘切莫推脱,我家主人严令小的一定要买回去,不然小的回去是要挨罚的。至于价钱,姑娘随意开,小的绝不讨价还价。”
    秦春娇更觉得莫名,一旁董香儿说道:“你这人真是的,难道我们有生意不做,骗你不成?红枣糕从前儿就不做了,红枣没了,眼下也不是时候,就算做了,也不好吃啊。”
    秦春娇却笑了笑,将蒸笼上的盖子揭开,向那人说道:“这位大哥,您瞧瞧,我这儿当真是没有红枣糕了。真的有,我也不会不卖。”
    那人看了一眼蒸笼,果然没有红枣糕的影子,但里面那些包子,雪白小巧,包子顶尖儿还画着一朵粉嫩的藤萝花,精致可爱。
    他踟蹰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决定买上一笼回去。毕竟,家里那位爷不好伺候,如果他空手而回,还不知道怎么闹腾。
    当下,他说道:“那烦劳姑娘,给小的装一笼。”
    这话才出口,董香儿便噗嗤的笑了一声。
    还不待她发话,后面排队等着的食客便鼓噪起来:“什么一笼?你都买了我们买啥?”“这小子不懂规矩,是来捣乱的!”
    原来,这藤萝饼近来大受欢迎,来买的人极多。别说自家买回去吃的,就算走亲戚串门,也要买上几个带去,新鲜好看又好吃,比宋家集子上那些点心摊子上出来的,不知好多少。
    这摊子上卖的虽说不便宜,但也比那些点心铺子价低的多。
    然而秦春娇每天能做的数量有限,就算加上董香儿,也是供不应求。
    因着食客们意见大,秦春娇和董香儿只好限定每天一人只能买几份,但饶是如此,依然还是不够。
    这人张嘴就说买一笼,当然惹的大伙不满。
    秦春娇便笑道:“这位大哥,你也看到了,大伙都等着买。我们摊上的规矩,每人四份。大哥真想买,就带四份回去吧。”
    那人看着那些藤萝饼,每个都只有手心那么大,买少了怕家里那位爷不愿意。但转念一想,这东西他们又没吃过,若是买回去,不和胃口,只怕又要闹。
    这般念头一定,他倒也不再坚持,买了四份藤萝饼,拿出一方红木镂雕双福四喜吉祥纹样的食盒装了。
    秦春娇看见那食盒,目光微微一沉,却没有言语。
    乡下人识得红木的不多,但也看的出那食盒考究名贵,各自都安静了。
    那人装好了点心,向秦春娇一拱手,重新翻身上马,绝尘而去。
    董香儿愣了愣,低声说道:“咱们名声这么大了么?连京城里的大户人家,都打发人来买?”
    秦春娇抿了抿嘴,没有说话,照旧做着生意。
    到了晌午时候,赵太太带着赵秀茹在下河村口下了牛车。
    前些日子,赵太太的母亲病了,她便带着女儿回娘家住了小半个月,这再回来已是将近四月了。
    这母女俩走到村口,登时一怔。
    赵秀茹扯着赵太太的衣袖,小声说道:“娘,这秦春娇还真是在村口支了个摊子做生意啊?”
    赵太太也是不解,瞅了女儿一眼,没有说话。
    赵秀茹和秦春娇其实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她讨厌她也只是因为易嶟喜欢她。但易峋如今已经说明白了,秦春娇是他的媳妇,易嶟和她只能是叔嫂了。这么一来,赵秀茹看秦春娇就没那么不顺眼了,然而到底是冰冻三尺,她依然不怎么喜欢她。
    赵太太看着秦春娇的小摊子,倒是有些眼热。她在上河村娘家的时候就听说了,下河村口有姐妹俩在摆摊卖吃的。价钱还算实惠,味道是极好的,那摊主说是相府里出来的,手艺连相府里的老爷太太们都说好。
    赵太太一听这话,就晓得是秦春娇了。她这小生意都传到上河村去了,连上河村里那些妇人都晓得,要买点心或者豆腐,就来这儿,既近便又好吃。
    秦春娇这么个小丫头,能把生意做成这样,她心里还着实有点佩服。
    赵秀茹望过去,却又瞧见林香莲也在路边卖东西,人来人往看着也是热闹。
    她心中惊讶,撇下母亲,走了过去,招呼道:“香莲妹子,你怎么也在这儿卖东西?”
    林香莲顿时涨得通红,嗫嚅道:“秀茹姐,我、我……”
    林香莲有块心病,她是晓得她母亲和赵桐生的那些事的,所以在赵秀茹跟前,她总是自觉矮了一头,又有些不甘心不服气。人家是里正家的小姐,自己是没了父亲的孤女。她也有偷偷想过,若是母亲当初嫁给了赵桐生,如今当小姐的人就是她了。
    眼下,又被赵秀茹撞见她在卖东西,她只觉得羞耻,恨不得挖个地洞钻进去。
    赵秀茹却没想那么多,点头说道:“也好,这样也能贴补些家用。”
    才说完,赵太太叫她,她就跟着赵太太一起走了。
    赵太太母女两个回到家中,赵桐生出门收账还没回来。
    赵太太收拾了褡裢,就把家里的钱账盘了一遍。赵有余如今在京城书院里读书,每月都要回家来要食宿的银钱。京里不比乡下,处处要钱,样样都贵,赵有余在京里又认识了几个同窗,饮酒会诗,来回应酬,一个月怎么也要十多两银子才够。十两银子,对于乡下农家而言,实在是笔不小的数目。
    虽然赵家是下河村有名的富户地主,每个月这样花销,也觉得吃力。
    因而,赵太太对家中的财物管的比以前严了几倍,尽力的节省,好供给儿子在京里的开销。
    她查了家里的银钱,发觉有十两银子不知去向,账上也没有记录。
    赵太太心里狐疑,就等着赵桐生回来问话。
    赵桐生直到傍晚时候,才回到家中。
    吃饭时,赵太太便问起那事:“家里短了十两银子,你干啥去了?”
    赵桐生顿了顿,说道:“我拿去放贷了。”
    赵太太觉得怪怪的,又问道:“拿去放贷了,你咋不记账?”
    赵桐生支吾着:“我给忘了。”
    赵太太虽觉得有些怪,但还是信了,哼了一声:“钱上的事儿,一点心都不操!明儿再连欠债的人也给忘了,这十两银子打水漂!”
    赵桐生心虚,低头任她骂了。
    赵秀茹插口道:“今儿回来在村口倒看见个新鲜事,原来香莲妹子和秦春娇两个都做生意了。”
    赵桐生没有接话,埋头吃饭。
    赵太太说道:“秦家那丫头还真是有些本事的,倒也真是从城里回来的人,见过世面,能想出做买卖的主意。”说着,不觉又有些奇怪:“香莲丫头做买卖的本钱,却是从哪儿来的?我瞧着她卖的可都不是便宜的东西。”
    赵桐生不说话,匆匆吃完了饭,撂下筷子,说道:“我还有事,出去一趟。”
    赵太太看着他的背影,心里只觉得怪怪的。女人的直觉告诉她,赵桐生有古怪,但她又说不出来,毕竟是连个蛛丝马迹都没有。
    赵桐生出了家门,四下看了看,咳嗽了一声,便踏着暮色,往祠堂去了。
    他和林婶儿约好了,今晚要见一面。
    林婶儿在赵家祠堂里已是等的不耐烦了,又怕人看见,不敢点灯,黑灯瞎火的更是烦躁。
    赵桐生进来后,随手关了门,低声说道:“你咋不点蜡?”
    林婶儿有些没好气道:“然后把人招进来,拿我去沉塘?!”
    赵桐生瞅了她一眼,没有多说什么,只问道:“你今儿急急的把我叫来干啥?她打从娘家回来了,你还叫我出来,不怕被她看出来!”
    林婶儿冷笑道:“咋的了,你家婆娘回来了,就不稀罕我了?急着回去爬她的床了?!”
    赵桐生不耐烦道:“你到底啥事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