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节

    胤礽安静的听到这里,终于弄明白了太子妃的意思。历史因为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尤其是这些名人大家。他们有了不一样的美好生活后,估计就不会在写出原来历史上的那些孤寂哀伤的诗词。
    “这是一个好事儿。他们生活好了,估计就可以写出很多欢快明丽的诗词来,反正人的天赋才华不会随世事变化而改变。况且,当前已经出来了很多新兴艺术类别,比如摄影。还有新兴的文体,比如白话童话故事。我们会有新的文学成就留给后人。”
    作者有话要说:  朱柔则。我很喜欢的一个女诗人,可是她的名字却因为被用做抢姐姐夫婿的小三而出名。可能,估计大诗人也不会在乎。悲乎!
    存了存稿箱。却忘了点时间。还好看了一眼。 哭晕。第二次的这个月了。 再哭一声我今天的更新小红花。啊啊啊啊啊
    第162章 飞机
    太子妃正在把玩太子殿下散开的头发, 一会儿在自己手上绕成大小圈儿, 一会儿绕成团。此刻听到他语气里头自然流露出来的那份, 对于这个世界文学艺术发展的满满期待和浓浓希望,心里对于自己弄诗社的不满之情好像瞬间都飞没了, 变得踌躇满志、斗志昂扬。
    “太子殿下,我们的诗社取个什么名儿比较好?”
    太子殿下微微蹙眉, 他对于取名儿的事儿真的不擅长。可是他顶着太子妃期盼的小眼神儿,又说不出来拒绝的话。
    “太子妃, 诗社里头, 琴棋书画, 诗词歌赋都有?”
    太子妃点头,“嗯。虽然叫诗社,但是所有的文化类型都包括。”文人当然是君子六艺都要精通。哪怕汉家女子不通骑射, 也都必须做到琴棋书画懂一些, 吹拉弹唱会一些。当然,人的精力时间有限,主要钻研一个方面即可。
    反应过来的太子殿下了然, “孤也不知道怎么取名字合适,或者是取个什么类型的名字。孤和太子妃大致的说一说, 孤对当前文化的传承发展的一些个人看法,给太子妃做个参考,或许你听完后,就有了取名的方向。”
    “嗯,你说。”太子妃兴致勃勃, 你说什么我都喜欢听。
    发现太子妃这么感兴趣,太子殿下也就不再犹豫,把他这些年学习传统文化的体会感悟总结一下,再结合着后世文化发展方向,娓娓道来。
    “我们目前所处的这个朝代,会是华夏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传统文学会在这个时期走向一个中兴,然后慢慢终结,近代文学随之渐渐兴起。”
    “又因为我们是个多民族国家,随着民族政策的不断开放、融合,大清国的各项文学艺术,都将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方向,纵向来说更是兼容历代文学的特色,各种文体自由繁茂。”
    “在这个集历代、各国、各民族文学发展之大成的时代,当前文人、艺人的学术风格自然是要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停顿一下,他瞅着太子妃两眼亮晶晶的发光,正听得津津有味,忍不住微微笑了出来。
    “在文学特色上,朝野上下都是大胆的容纳各个民族的文化,就比如满人入关以后,兼容满汉两家文化之长,以容若大人为首的新满人诗词派,和东北关外天天唱诵的传统满人史诗就已经是大有不同。”
    太子妃立刻点着小脑袋附和,民族融合带来了文化融合,这是必然的。
    “在音乐风格上,比如目前的宫廷音乐方面,除了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典制性雅乐丹陛大乐、中和韶乐以外,我们的宴席乐曲就有清乐队舞乐、蒙古乐、回部乐、甚至是安南乐、缅甸乐等等。演奏各民族乐曲时使用的乐器都不相同、风格当然也是各异。”
    太子妃想到朝野之中,不分满汉蒙,人人都会耍耍八角鼓,弹弹琴、铮,或者随口就可以吼几嗓子各民族的民歌民谣的情况,当下又是点头。
    “书画方面当然也是这样的情况。融合各民族的风土人情特色,广泛吸收各家精华,结合大清国人们生活现状,创造出新型的书画模式或者意境表达方法。”
    太子妃眨巴一下眼睛,“所以,···”
    察觉到她眼里的小调皮,太子殿下伸手轻轻的捏了捏她的脸颊。
    “所以,这都是好的一面。还有另外不怎么好的一面,我们必须要有个清醒的认识。”
    太子妃闻言,嘻嘻笑着,把他的手抓在手里把玩。竖着耳朵听太子殿下用他那个变声期的奇怪调子继续讲解:“太子妃,我们就先以诗词为例。”
    “几千年来,伤春悲秋的文学传统衍生出来的沉淀物,早已失去了它特定的指意,变成了一种普泛性的公共情感。从大词人李商隐、李煜、易安居士、···再到我们的容若大人,他们都已经达到了这类诗词创作的巅峰水平。”
    “尤其是女子诗词方面,一般都是拘泥于蝴蝶、花园、珠帘这些前人诗歌中吟诵烂了的意象,即使有人用这些景色填词填的再好,语言清丽、意境唯美,要突破前人的成就也几乎没有可能。”
    太子妃安静的听到这里,小眉头也不知不觉中微微蹙起,太子殿下刚刚提到的,真的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也是一个天下文人都必须正视的问题。她们作为后人,必须有自己的创新,而不是专拾前人牙慧,洋洋得意的做一些陈词滥调糊弄自己。
    而以她的骄傲,她当然更不愿意带着一帮女子,天天写那些无端寻愁觅恨、伤春悲秋的扑蝴蝶、荡秋千、赏芙蓉等等酸词艳曲;或者弹着商女不知亡国恨的靡靡之音。
    胤礽眼见太子妃也有了体悟,就继续分析给她听,“由秦汉到隋唐,在由唐五代至现在,华夏的诗词歌赋经过这几千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严密的体系。”
    “也就是说,固定的句法、音律、其他情境表现手段等等定型化的表达方式,以及它们所对应的情感现象之间,已经建立起了一种密不可分的联系。”
    太子殿下心里对自己这些年学的那些诗词稍稍一琢磨,就可以发现,春风、秋风、垂柳、明月、孤雁、小桃这些诗词里面经常出现的景物,几乎都有固定的情感对应着。
    比如,很多人一写雪花就用谢道韫先生的柳絮做比喻,而不是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诉说。
    古华夏流传下来的宋词中,像欧阳修先生、苏轼先生这样,不用旧事典故而纯用白描的诗词并不多见。
    这对于华夏的文化发展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儿。继承传统当然是一件好事儿,但是一味的继承传统,却丝毫没有自己的独立创作,或者说没有胆量进行开创文学流派,这可以说是一种文化自杀行为。
    伸手轻轻的按按她眉宇间的褶皱,太子殿下轻声的总结道:“太子妃,我们目前处在一个传统文化中兴的阶段,现状如此,发扬传统文化,或者发展海派文化的事儿就急不得,只能是慢慢来。”
    时下的文人士族都以自己的文化底蕴为傲,守着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连创新都不做,当然更是视其他国家为无知野蛮的蛮夷番邦。
    所以胤礽对于人们这种莫名的满足、骄傲并不看好,在他看来,这简直就是思想上的闭关锁国。
    人有国家国籍的不同,文化知识却是没有国界划分。国家有大小,但文化知识却没有高低之分。能活在这个太平年代,安心的学习各国文化,本应该是一件非常庆幸的事儿。
    自己知识丰富,底气足,一举手一投足就会自然流露出来内心的自信沉着,那才是真正的骄傲。眼高手低的看不起别人,只能显示自己的无知和傲慢。
    胤礽活了这么多年头,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都是每日苦学不断。可他越是学习,就越是发现自己的渺小,自己时间上和精力上的不足。
    满腹经纶,学贯中西的太子妃对于这个现状当然也有充分的认识。
    就连新式学院里头的学子们都是一副天朝上邦的高姿态。虽然他们为了海外贸易中的实际运用,都兴致勃勃的学习外语言等等,却也都不大看得起西方人,看不起他们叽叽咕咕的文化,更何况是那些年龄大的人。
    想到这些他们暂时无能为力的事儿,一时间两个人都是沉默。
    片刻后,胤礽收拾好心情,接着说道:“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我们尽自己的努力,让大清国在全世界的近代文化进程中不落后就是。”
    “好,听你的。”太子妃满脸柔情,反正你要做什么自己都陪着就是。
    可是太子殿下说到这里却有一点儿卡壳,他刚刚选了诗词为例真的是太过冲动,太过随意。
    “如何作诗作词这方面太子妃非常精通,孤只说说自己的个人观点,太子妃随意听听。”
    对于太子殿下的“诗词天赋”知之甚详的太子妃,敏感的发现了他平和镇定下的小难为情,心下觉得极为有趣的同时,眼睛里忍不住就笑意满满,笑嘻嘻的回答道:“你说,我认真听。”
    太子殿下伸手盖在她闪闪发光的杏眼上,太子妃干脆就趴下身来,用自己的小脸蛋压在他的手上,轻轻磨蹭。
    寝殿里头静悄悄的,只有太子殿下慢吞吞的声音,“孤觉得,你可以在诗社里面组织众人写诗词的时候,适当的引导着她们,让她们在诗词形式和内容上,慢慢的从两个方面进行突破。”
    “第一,使用传统的诗词框架,但在语言、结构和意境方面有自己的新颖独到之处。或者把传统的素材、意象中提炼出新意,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生**验等等。”
    “第二,开创新的诗词表达方式。比如,你们可以借鉴西方的诗歌形式,中西结合;或者借鉴民间老百姓白话故事的题材,做白话文诗歌。”
    顿了顿,太子殿下忍不住加入自己的个人喜好,“孤一直认为,白居易先生的诗词主张很是大气,尤其是那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浅显易懂、朗朗上口,不懂之乎者也的老百姓也都可以听懂。”
    静思片刻,弄明白他的个人喜好后,太子妃眼里光芒闪动,抬起头瞅着他嘻嘻笑。太子殿下这个木头呆子,心心念念的都是老百姓的事儿,不光是让老百姓都吃饱穿暖,还要他们都有可以听得懂的诗词传唱。
    不过,既然他这么希望,那也这么办,孤芳自赏,孤高自怜也并不是就全对。自觉想通了太子妃又自己的小脸蛋放在他的手上轻轻蹭了蹭,小兴奋的催促道:“我明白了,太子殿下。你继续说。”
    胤礽想到自己手心里那些明显的的小茧子和自家太子妃那吹弹可破的嫩皮肤,就把手抽了出来,制止了她的顽皮。
    抬头看了看墙上的时间,还有二十分钟到九点,“太子妃,我们再说十分钟?”太子妃立即点头,“十分钟。”这些事儿都可以慢慢来,关键是不能耽误他休息的时间。
    瞅着她乖巧的小模样,太子殿下忍不住轻笑出来,把她朝怀里搂了搂。
    “你们作为朝廷支持的官方诗社,当务之急是要正确的引导,因为普及女子教育引起的众多女子心理问题,也就是女子们因为当前的男女不平等带来的心里不平衡、迷茫失措等等情绪。”
    “孤听说女子学院里头,很多女孩子不满意自己的女子身份,平时写文章的字里行间都隐含着没有身为男子的不甘之意,错误的认为自己不能施展抱负是因为身为女子。上次苏茉儿姑姑和孤谈过这个问题,孤对此有些不认同。”
    太子妃眨巴一下大眼睛,小脸蛋上情不自禁的露出疑惑的表情。
    在她看来,这些女孩子的纠结不满很好理解。身为女儿家,确实是百年荣辱不由己,在家随亲兄弟,出嫁后随夫君子女。想要凭借自己本领自足世间、留名青史,几乎是没有可能。
    太子殿下看出来她的不解,笑着解释道:“孤认为,女子同样可以像聂隐娘、花木兰这些女英雄一样承担天下重责,甚至扬名海内外、照耀古今青史,不一定就非要以男子的身份做事。”
    “虽然目前的社会制度还无法给予女子和男子同等的发展机会,虽然女子因为体格问题确实在一些方面不如男子方便。但是孤还是认为,女子们应该自信、坦然的接受自己的女儿家身份,甚至可以对自己能做一个母亲而自豪。”
    听明白他的意思后,太子妃脸蛋儿瞬间红红,头埋在他的胸口轻轻蹭着,心里头还忍不住念叨,这个没羞没躁的木头呆子吆。
    太子殿下呆呆的瞅着她白嫩嫩的耳朵上泛起的嫣红,过了片刻才慢半拍的反应过来。一边把掉下的被子拉上来,一边继续解释他的观点。
    “由此又引出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写诗词的时候,诗人关注点的扩大。当前大清国女子的诗词,或许还可以从情感方面做出突破。比如易安居士的那首《夏日绝句》,表达的情感就是慷慨激昂、端正凝重。”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短短的二十个字,却承载着一份所向披靡的冲天气魄。一股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于诗词之间,压倒世间无数须眉豪杰。”
    当时金兵南下,开封沦陷。易安居士与丈夫数十年收藏的金石古玩字画付之一炬,仅有少数得以存留下来。背负着亡国之恨、丧宝之痛的她,再面对金人的野蛮入侵和一味求安、东渡保全自己的南宋政府的时候,当然是非常的愤慨。
    南宋统治者不管老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一个个大臣大将军懦弱的随着他们的皇帝仓皇南渡,抛弃中原的大好河山和苦难的老百姓,偏安一隅、苟且偷生。“四十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时年五十多岁的易安居士是一个满怀雄心壮志的极力主战派。她一心期盼着当时的朝廷可以重整士气,出兵收复中原一统河山,奈何当时的朝野上下却都是安于现状的消极懒怠。
    愤怒难抑之下,易安居士就在一遍描写打马游戏的骈文《打马赋》中写道,“生平不负,遂成剑阁之师;别墅未输,已破淮淝之贼。···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将相过淮水。”
    如此振奋人心的激烈呐喊,却由一个老迈的,看似非常柔弱的女子发出来。怪不得后人都说“庙堂只有和戎策,惭愧深闺打马图。”
    “既然现在大清国的女子们,有些已经有机会走出家门,甚至开始务工做事,就不要局限在闺房小乐小愁上。大清国现在四海承平、蒸蒸日上,老百姓的生活这般多姿多彩;天地如此广阔繁华,你们可以吟诵的题材非常多。”
    “比如以女诗人的眼光写写老百姓的柴米油盐生活趣事;全国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塞北茫茫大草原的壮观;大海的宏伟等等。”
    “从我们自己做起,慢慢的引导老百姓放下心里的偏见,打开视野,学学外语言,看看西方的典籍名著,听听西洋乐曲,学学西洋乐器,西洋画画法等等,听听西洋女子讲讲她们民族的美丽传说,甚至邀请西洋人里面有才华的女子参加你们的诗社。”
    脸上红晕还没退干净的太子妃,听出来他语气里面的可惜和鼓励,一边在心里琢磨着自己的海外文化基础上还有那些不足,要怎么赶上来,一边在他的怀里轻轻的蹭了蹭,以示明白。
    感受到她的小动作,太子殿下笑的温柔,可是他想到自己还没领着太子妃去看过大海、草原跑马,忍不住就有些小愧疚,随即就开口说道:“如果这次我们随着皇阿玛南下,孤和皇阿玛争取,带着你和弟弟们去看看大海。”
    闻听此言,心里头实在是欢喜、高兴的太子妃,情不自禁的又在他怀里蹭蹭,连被窝里头的胳膊腿都忍不住小幅度的动来动去。
    太子殿下轻轻按住她的小脑袋,做最后的总结。
    “立足我们的文化根基,在完美继承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努力地发展创新,是古为今用。大胆的敞开胸怀,接受西方各国的文化精髓,兼容并蓄,发展出中西结合的海派文化,是洋为中用。”
    “太子妃殿下,孤的意思都已经表达完毕,诗社的名字你们自己取。孤相信你的诗社,将会和《藤萝日报》一样成功。晚安。”
    听到他道晚安,脸上还带着残余红晕的太子妃,终于悄悄儿的从小被窝里伸出头来。发现他已经闭眼安睡后,也就没有去打扰他,脑袋轻轻的靠在他的肩窝里,嘴角噙着一抹甜蜜的笑意,也跟着进入梦乡。
    第二天早上五点起来用过早膳后,俩人就一起出门,各忙各的。下午用过晚膳后,胤礽就在一家人散步的时候,和康熙皇帝提及了南巡的事儿。
    康熙皇帝听到宝贝儿子居然主动提出来要出门走走,惊讶之下,立刻满口答应,听到他接着又提出来带着太子妃和阿哥们去港口,坐船出海看看,也是爽快的同意。
    跟在后头小阿哥们静静的听到这里,想到他们见过的大轮船模型,兴奋之下,抑制不住的欢呼出来,“我们要去做大轮船、看大海嗷!”
    胤礽闻声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这幅兴高采烈的小模样,无奈的认识到,弟弟们确实就好像没见过世面的小土包子一样,因为有机会做大船看大海而欢呼不止。康熙皇帝在一旁瞅着他说不出来的样子,无声的笑了出来。
    他自己经历特殊,见识广阔,所以对什么事儿都看的很淡,可是小阿哥们确实是没有见过大船,大海是什么样子,更何况,这一个个的,这些年来又都被他养的喜形于色,满满的小孩子心性,安耐不住欢呼出来很正常。
    四阿哥蹦蹦跳跳的高兴欢呼之余,又想到另外一件事儿,和五阿哥对视一眼,瞅着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小哥俩拉着胤礽的衣袖,躲到一个假山后面,小声儿嘀咕道:“太子二哥,这次南巡,方便把娘娘们带上吗?”
    胤礽瞅着他俩一样眼巴巴的小眼神,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四弟的意思,犹豫了一下,不确定的回答:“应该方便。”这次他们都出门了,估计皇阿玛也会把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带着,那么顺便带上弟弟们的母妃们也是合情合理。
    四阿哥却是没有他的乐观,皇阿玛以前每次南巡北巡都是一个人,太子二哥要带着他们一家人去西山玩的时候,皇阿玛也从来不带任何一个娘娘。
    小眉头皱了皱,四阿哥想到每次皇阿玛南巡回来,太子二哥都对着户部报上来的花费单子皱眉的事儿,细长的丹凤眼刷的一亮,“太子二哥,如果娘娘们每人出两万两银子,我们就带上她们,好不好?皇额娘有银子。”
    五阿哥紧跟着表态,“太子二哥,宜母妃也有银子。”
    突然被弟弟们的这个说法震惊到的太子殿下,眼睛微微睁大,正要开口阻止,就听到他家四弟一脸喜色,踌躇满志的说道:“惠妃娘娘和荣妃娘娘也有银子。有了这些娘娘们的银子,我们这次跟着皇阿玛出门,多出来的花费也都可以忽略不计了。”
    作者有话要说:  嘿嘿嘿嘿嘿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