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节

    她不是不爱她。
    只是这个爱,在大周皇室江山面前,太过不堪一击了而已。
    她走到窗前,看着外面树枝上冒出的绿芽,看着爬满了藤蔓的宫墙,低声道:“阿娘,如果,我不是早就和燕王世子定下了婚约,你一定会想要说服我嫁给赵存晞的吧?”
    如果她们从未失散,她从小就在她身边长大,她几乎可以预见到自己的命运。
    而现在,因为她从小流落在外,回来之后自己骨子里又一直强势,从未依赖过她,所以她到底对自己存了一份愧疚,也多了一份疏离,并不敢用“母亲”这个身份来逼迫她,左右她的人生。
    “舒儿。”
    长公主看着明舒身上的萧瑟,气恼到底慢慢消了下去。
    她有些颓丧地坐到了扶手椅上,许久之后才道,“舒儿,阿娘毕竟是大周的长公主,但是你要相信,在这世上,你才是阿娘最疼爱的人,阿娘不会允许任何人伤害你。”
    明舒转回头看她,定定地看了一会儿,然后笑了一下,道:“嗯,我知道的。你还是想法子劝陛下打消了这个念头吧。安生一些,大家都好看些。”
    长公主看着女儿黝黑透亮的眸子,明明还带着一层笑意,但眼底却像是藏着令人看不透的悲悯。
    那一刻,她感觉自己心里所有的想法,挣扎和犹豫都好像已经被她看穿一般,只觉得心里堵得厉害。
    ***
    皇帝做事其实还挺利索。
    他说这日午后召见西北华家的华二姑娘,还真就召了她进宫来。
    当然不是以她的名义,而是以姚太后的名义。
    但让他略为失望的是,长公主和明舒并没有去听华西蔓说什么,当日没用午膳长公主就带着明舒出宫了。
    据说是长公主身体有些不适。
    小皇帝心想,可能是被这事气得吧。
    等他在屏风后听了自己母后和华西蔓的对话后,失望的心情就立即转为雀跃和兴奋了。
    因为那华二姑娘说,燕王世子宠爱那南氏根本就宠爱得昏了头,竟是有意立他为世子正妃的意思!
    只是小皇帝只高兴了一晚,他还正准备今日下朝之后微服出宫亲自去探望一下长公主和明舒,顺便跟她们讨论一下明舒退婚的方法时,这日早朝就收到了三封急奏,一下子将他的好心情打得荡然无存。
    一封来自南面军统帅章兰一,道是南边战事吃紧,就快支撑不住,而且不仅是军饷和医药,就是粮草都快断了,现在这些已经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士气,请求朝廷火速拨兵马和粮草支援前面的战事。
    另两封来自北疆。
    一封是燕王赵钇写来的,道是燕王世子年纪已经不小,他们听说兰嘉县主原来未死,只是一直躲在了江南,现已回京,所以特请皇帝恩准,能否早日定下燕王世子和兰嘉县主的婚期,最好是在今年以内。
    顺便还提供了三个据说是北疆元芜大师算出来的好日子,两个是在半年以内,另一个也就是在七个月之后。
    另一封则是来自燕王世子赵景烜。
    赵景烜说听闻南方战事吃紧,节节败退,南面军最近一个月已经连失十几城,被逼到乌江之北,困守乌江,所以请奏带五万兵马南下支持南面军,粮草军饷自带,暂时两个月都不需要朝廷的支援。
    第79章
    小皇帝面色铁青,握着奏折的手都在发抖。
    这里天灾,那里又叛乱,到处都是战事吃紧,然后不管是战胜还是战败,都是要兵马,要钱,要粮草。
    几乎所有从京城以外到京城的奏折都是这些。
    现在国库是还有些钱……原本是已经没钱了的,但宫变之后,废了皇后废了太子的同时,也查抄了一批官员的府邸,所以抄出了些钱。
    但别说就那么点钱,再多的钱也都不够赈灾和战事烧的。
    所以之前来要钱要粮草的折子虽然很多,个个都说得火烧眉毛都很急,但小皇帝让户部算来算去,也只舍得拨了一点去南边。
    至于西北和西南那边,都是让他们自行解决粮草的。
    至于他们是怎么解决的,明舒前世不知道,但这一世却听赵景烜说过。
    他跟她说:“无非就是从当地的富户和商户身上剥,或者攻城,将对方的城池别说是人,连地皮都恨不得刮下几层下来。所以凡是有战事的地方,富户和商户早就跑得一干二净,有的无处可逃,干脆或明或暗地投靠了叛匪,也让那些叛匪,异族的反抗求生意志更强。这才将本来很容易平定的叛乱像浇了油的火球一样,烧得越来越旺。”
    听得明舒心惊,对这个王朝也越来越失望。
    可以说,她一开始还对这一世的变化心存疑虑,不知道母亲的在世,六皇子赵存晞的登基会不会对前世后来朝堂甚至天下的走向造成什么影响,但在从江南一路到北疆,再从北疆一路到江南,江南一路到京城的所见所闻,就知道无论是她母亲也好,还是赵存晞也好,哪怕赵存晞真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对现在的局面也根本就无力回天了。
    更何况她母亲本身其实根本就无心朝堂。
    她走到这一步根本就是文和帝,废后和废太子一步一步逼的。
    而此时坐在龙椅上的小皇帝显然不是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
    他也不笨,也一直都在努力。
    但现在朝廷这般满目疮痍的时候,他的努力显然是放错了地方。
    小皇帝按下了北疆的两封奏折,拿了章兰一要兵马要粮草折子,目光从内阁首辅曾珏成,兵部尚书王骞,和户部尚书邵文华身上一一扫过,让他失望的是,几人的面色沉重又难看,并不像是有什么解决办法的。
    但他还是开口道:“诸位爱卿,你们对此可有什么佳策?朝廷,可还能抽出援军支援?”
    每个人都沉着脸,但没人支声。
    眼看着小皇帝就要发脾气,兵部尚书王骞终于走上了前一步,道:“陛下,微臣以为,燕王世子的提议可为。现如今北疆与北鹘和西越的战事都已解,燕王世子带兵前往乌江支援南面军,应是最妥当,也是胜算最大的方法。”
    小皇帝黑着脸。
    显然他不满意这个答案。
    内阁首辅曾珏成长叹了口气,上前道:“陛下,老臣觉得此举怕是不妥啊,我朝历来藩王不得养兵,北疆是因为地处偏远,为蛮荒之地,要对抗北鹘和西越,先祖这才不得已允燕王领兵,守我大周北边疆土。可若是允燕王世子带兵南下,岂不是破了祖宗规矩和大周律法?”
    他说的好像理据充足,但说来说去其实无非就是怕燕王世子举兵南下后,退了南边叛军不肯回北疆,转头就往京城打过来。
    届时怕是没有人,没有军队可以阻止他们。
    王骞看向曾首辅,道:“那首辅大人可有什么良策可退叛军?可有良策可征得兵马和粮草去支援南面军?若无,我南面军再无粮草供应,怕是不日叛军就要攻过乌江,攻破乌江天险,数日就可抵达京城。”
    “至于兵马,现如今朝廷可征调的兵马只有沧州大营的兵马,且不说这些兵马对南面叛军来说只是杯水车薪,而且他们历来都是护卫京城的兵马,若是抽调走,若是有叛军攻打京城,我们就只能困守京城,而无处求援了!
    “首辅大人,是守住我江山国土重要,还是祖宗规矩重要?老大人也说了,我朝规矩和律法规定藩王不得养兵,但因为北疆情况特殊,这才破例,那现在我大周存亡之际,难道还不得破例吗?”
    小皇帝的脑子一阵发黑。
    他闭了闭眼,最后目光看向了户部尚书邵文华,道:“邵爱卿,你的看法呢?”
    邵文华的看法?
    他走上前,垂着脑袋,咬牙道:“陛下,王尚书说的对,朝廷实在是再拨不出更多的军饷和粮草支持,而且就算我们想法子募捐,怕也支撑不了多久,根本就不是长久之际。请燕王世子出兵,收回失地,才是彻底解决叛军的良策。”
    他如何不知道这可能是赶走了豺狼,引来了虎豹?
    可是现在豺狼就在眼前,不解决等叛军攻破乌江,就真要亡国了!
    说句诛心的话,就算是这江山要易主,那燕王世子也要强过那盗匪出身的叛军吧?
    好歹燕王世子他也是大周皇室,正儿八经的先祖嫡系子孙,且燕王世子还是在京城长大的,虽然是蛮横了些,但至少干不出屠城把大周官员全杀完,烧杀抢掠的事吧?
    不过这些也只敢心里闪一闪,深想都不敢太过的。
    最后小皇帝气得面色铁青,直接宣布退朝了。
    但退朝了不代表事情不需要解决。
    在连着两天收到南面军的战报之后,这回就是曾首辅都保持沉默了。
    在众大臣的劝说下,小皇帝最终颤抖着手准了燕王世子的奏折。
    ***
    小皇帝准了燕王世子请战奏折的同时,明舒也收到了一封来自己北疆的密信传书。
    是赵景烜给她的。
    他在信上跟她说,虽然退南面叛军到完全收复失地至少需要一年半载,但他不打算等完全收复失地才来京城,他计划着等战势扭转之后就会留下军队协助南面军统帅章兰一,大约几个月之后就会来京城准备他们的婚事。
    他说想要尽早成亲。
    成亲,成亲……
    明舒捏着他的信看着他熟悉的字迹有些恍惚。
    前世这个时候他也在外征战,留了她在北疆,后来还是在他成为摄政王之后他才派人把她接到了京城。
    大约有快大半年的时间吧。
    不过那时他好像从来没有给她写过信……东西倒是送过很多,不是像现在这样,一件一件精挑细选,认真的送给她,每一件都有特别的意义。
    而是一送都是一盒一盒,甚至一箱一箱的……
    明舒正在想着心事的时候,长公主进了房间。
    她看到明舒手上的信,盯了好一会儿。
    朝堂上的事情明舒也是知道的,她把信递给长公主,道:“是燕王世子的,他说等南面的战事稳下来后就让部将率兵撤回北疆,或者留在南边协助章将军收复失地,他过来京城准备我们的婚事。”
    这样你们总可以放心了吧。
    虽然明舒觉得这真的一点用也没有。
    长公主没有接信。
    这点骄傲她还是有的。
    她道:“舒儿,景烜的确是个将才,如果有他的辅佐,我们大周江山会稳下来,你外祖父时的昌盛繁荣还会回来的。”
    她看着明舒,道,“舒儿,他很爱重你,将来,你也要好好和他相处,有些时候,该规劝的也要规劝。”
    她说得有些艰难。
    其实也知道说了无用,但好像这样才能心安些一般。
    明舒看着自己母亲的样子也有些不忍。
    她“嗯”了声。
    但心里却想道,阿娘,我们这位陛下,大概是不想要赵景烜的“辅佐”的。
    </div>
    </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