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节

    等他回过神,视线落在那包裹上时,心里才好受一些,他郑婶子比他有眼光,周蓁蓁比周盈盈有人情味儿。
    想到袁溯溟刚才那句揽活的话,裴华露出一张八卦脸,“你和周蓁蓁?”
    “嗯,府里已经准备好了去庐江提亲。”提起这事,袁溯溟眉眼间都是笑意。
    “恭喜恭喜,那就等明年喝你俩的喜酒了。”裴华真心祝福他们,他真没想到这两人最后能走到一起。
    袁溯溟微微颔首,算是接了他这句道喜的话。
    “先生他荣升太子太傅时,曾和我说过周蓁蓁是他的贵人。你们一个是他得意的弟子,一个是他的贵人。你们俩成亲的话,他一定很高兴。”
    看着他,裴华话锋一转,“快成家了,你是不是也该考虑养家糊口的事了?”
    袁溯溟摩挲着手中的杯子,没有作声。
    阿誉又忍不住在心中为他家公子带盐,别看他家公子虽然身上只是挂个闲职,但事情可没少为家族里分担。养家糊口,那是妥妥的。
    而且,裴公子,小的会告诉你公子回来的时候给六姑娘发压岁钱了吗?养家糊口的事,他家公子已经悄眯眯地在进行中了。
    “我说这话你别不上心,等你成了亲,周蓁蓁可是要出去交际的,那些娘们最爱攀比也最会看菜下碟了。你想想如果她因此受委屈了,你心不心疼?等有了孩子,就是拼爹的时候了,你也不想孩子矮人一等吧?所以别再守着你那破闲职了。”
    阿誉知道,裴公子说那么多就是想着让他家公子换个职位,好在朝堂上与他守望相助。
    拼夫君拼爹……“你说的这些我会考虑的。”本来他就有自己的计划,只是现在多了一个周蓁蓁,他需要在他后续的人生规划中,加一个她,甚至他们。
    提到周蓁蓁,袁溯溟不由得想到远在千里之外的她,也不知道她到哪了,顺利到江阴了吗?
    裴华知道有些话,过犹不及,于是打住了话头,目光不小心落在他手下的杯子上时,嫌弃地道,“你这水杯,是不是有点秀气过头了?看着像是娘们用的。”
    袁溯溟手一顿,“……这是她送我的。”
    “周蓁蓁送你的?”
    袁溯溟颔首。
    阿誉望天,六姑娘她没有,六姑娘她不知道,六姑娘她……
    周蓁蓁还不知道自己‘被’送了一只水杯给人。只知道自己在分开的第二天,遍寻不着自己的水杯,最后只好让云霏再给她拿一只备用的。
    第94章
    而被袁溯溟万般惦记的周蓁蓁, 他们此时刚到江阴,排着队等进城。
    他们还在排队呢, 就有李府的人寻过来了。来的还是老熟人,前几个月将江青、罗成等人送去庐江的二总管黄文。
    “两位表姑娘表少爷, 你们可算是到了。接到你们要来江阴的信啊, 老太爷老太太是日盼夜盼地,就盼着你们来呢。特别是这几日, 两老估计你们快到了,日日都打发人到城门留意着。”
    “两老的身体还好吧?”周蓁蓁问。
    黄文笑着回道,“好好好,好着呢。特别是听到你们要来,这些日子精神头瞧着比往年都健旺。”
    说话间, 他们渐渐往前面移动, 有李家人帮忙, 他们很快就办好了入城的手续。
    周蓁蓁他们到达江阴的消息, 早有手脚麻利的小厮报回李府。
    等周蓁蓁他们来到李府时, 被人直接领到老太爷老太太所居的院子松鹤院。
    她外祖父外祖母一共生养了两子两女, 她娘是第三个孩子,下面还有一个小姨。两位舅舅娶妻后分别开枝散叶, 大舅生了两子两女, 二舅生了两子一女。
    到了松鹤院,周蓁蓁发现除了她大舅和二舅之外,差不多人都齐了。
    亲人相见,自有一番亲香。
    见到周澜澜带着女儿前来, 两老少不得问一声缘由,毕竟最开始他们接到来信只是说周蓁蓁周宪两姐弟来而已。
    周蓁蓁给周宪使了个眼色。在老一辈长辈的心里,顶门立户的都是男丁,男丁多露脸是他们很愿意看到的。
    周宪乖乖上前,从他们打算去怀洮镇看望他们大姐开始说,一直说到他二姐力主让她大姐和离以及后来清点嫁妆时的闹剧。
    果然,周宪一说话,两老就笑眯眯地听着。
    只是越听越目瞪口呆,越听越生气,最后老太爷忍不住拍桌子,“这陈家也太没规矩了!”
    女子的嫁妆,一般就是女子嫁人后偶尔取用,更多的是留给自己的儿女,哪有一大家子都依靠媳妇儿的嫁妆来供养的道理。
    大舅妈也点头,“是这理儿,陈家人太上不得台面了,和离了也好,不然也会被他们拖累死。”
    二舅妈附和,“这事该这么办,再留在那陈家,搞不好要丢命。”
    她外祖母搂着周澜澜,一阵后怕,“这次多亏了蓁蓁折道去看你,不然的话,白发人送黑发人,你让我们怎么活啊。”
    周澜澜一边哭一边点头,“是多亏了蓁蓁,她不仅救了我,还救了妞妞。”
    “救了妞妞?”怎么个救法?大家都好奇。
    “嗯,妞妞先前生病,被前一个大夫治坏了,后面病情加重,都进气多出气少了。是蓁蓁治好了她。”
    周蓁蓁开了制药厂和药庄一事,由李氏药材行在庐江分行的总负责人李宏转告,他们是知道的,但他们现在猛然听见她身怀高明医术,怎么像是在听天书一样不可置信呢。
    周宪一脸认真地强调,“是真的,我二姐医术可好了。”
    “我有小姐妹说三秦药庄售卖的药都很好用。”小表妹小小声地说。
    周蓁蓁笑,“这次我带了不少成药来,一会我送到松鹤院来,让二老给你们分一分。”
    “谢谢表姐/表妹。”
    听到周澜澜和周宪都说周蓁蓁医术好,大舅妈很心动,提议道,“娘,你总说天一冷,就觉得浑身冷嗖嗖的,不若让蓁蓁给你瞧瞧?”
    老太太看向周蓁蓁。
    周蓁蓁颔首,“那我试试。”
    周蓁蓁给她把了脉,又给她各处关节按了按,一番检查之后,才坐下来。
    “怎么样?”李家的人都好奇她会说什么。
    “外祖母这是年轻的时候寒气入体了,当时也没将它驱出来,所以这把年轻了才会那么遭罪。”
    “是了,你外祖母年轻的时候跟着老头子我走南闯北地走商,不分寒热,才打下这么一份家业的……”一说起这个,老太爷眼睛就湿润湿润的。
    老太太就笑他,“说这个干嘛?这么大年轻还哭鼻子,孩子们要笑话的。”
    “能治不?”大舅妈关心地问。
    “能治。”周蓁蓁肯定地说道。
    冬病夏治,她这体内的老寒病,其实在三伏天的时候治,效果最好。不过现在也没办法了,麻烦也得治,总不能再让老太太遭一冬的罪,等到来年再治吧。
    “可是要用到什么药材?我让人去备。”他们李家就是经营药材的,只要不是太罕见的药,应该都不能凑齐。
    周蓁蓁罢罢手,“药材倒不难寻,需要用到的是附子干姜艾草之类的寻常药材。治起来就是麻烦点,到时我捡好一副副中药,每日晚间熬煮好让外祖母先泡脚,微微出汗的时候,我再给她针灸将体内的寒气引出。”
    周蓁蓁没说的是,她这次来还为他们配好了贴脚的中药包。每晚睡觉时就贴在脚底,早上再扔掉,这中药包能将身体的污浊垃圾引出来排出来,让身体松快起来。
    老太爷挥手,“麻烦不怕,我盯着你外祖母泡脚,等好了后你再给她施针。”
    “麻烦你了,蓁姐儿。”老太太拍拍周蓁蓁的手。
    “不麻烦的。”
    大舅妈心中一动,看了自家大儿子一眼,她压下砰砰跳动的心脏,告诉自己不要急不要急,先看看再说。
    “蓁蓁表妹,你这身医术和制药术是打哪学的呀?”她二表弟李致好奇地问。
    周蓁蓁心里苦笑,只得将之前她编的那套继续拿出来用,“……当年我跟他学的时候,是迷迷糊糊一知半解的,当时就是半吊子的水平。到了今年,才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一般,将他之前教的医学知识完全地融会贯通了。”
    “想不到庄子上那姓张的游医医术这么好。”大舅妈心里一阵懊恼,要是她细心一点,让那张大夫给她大儿子瞧瞧病多好。
    见她大舅妈如此后悔,周蓁蓁连忙转移话题,“你们别围着我呀,外祖父外祖母,现在宪哥儿读书可厉害呢,族学里的夫子都夸了他好几次了。”
    她外祖父一听,眼睛就是一亮,“果真?没骗人?”
    老太太白了他一眼,“他们都是好孩子,哪里会骗人了?况且骗你一个糟老头子有什么好处?”
    她外祖父一脸努力装作一脸严肃地对周宪说,“你姐说你会读书,你不否认是不是?”
    周宪摇头,“不否认。”他现在应该算是会读书了吧?
    “好,你不否认的话,那我可要考考你的。”
    “可以的。”
    “那行,来人,去书房将我那套四房五经拿来!”
    老太太连忙拦着,“拿两本就行了,考那么多,你是想累着我乖外孙是不是?”
    “行吧,那就将论语和春秋拿来!”
    接下来就进入一老一少的考校时间。
    老太爷拿到书之后,从书中取段分别考校周宪释义、背诵、上下文背诵,考校内容由易入难。周宪前面都应付过来了,到了后面难的部分,才渐渐磕巴起来。
    就是这样,也足够让她外祖父意外和高兴的了。
    周蓁蓁趁机说道,“外祖父,您不知道,其实宪哥儿之前不会读书,是他之前的夫子教法有问题。后来我爹做主将那夫子给辞了,宪哥儿就一直跟着族学的夫子进学,倒学进去了。”
    老太爷一顿,“他之前的夫子,可是那姓曾的?”
    “正是他!”
    老太爷疑惑,“他教得不好?”
    “很不好,他只会照本宣科地读课本,然后让学生背诵,背不出来还会体罚学生,轻则拿戒尺打手心,重则罚跪背书。他教了几年,宪哥儿都厌学了,再让他教下去,宪哥儿就废了。”周蓁蓁将曾老夫子贬得一文不值。
    老太爷气得吹胡子瞪眼,“竟然有这样欺世盗名的恶人!亏我每年——”还让人送了不少孝敬与他!
    说到这里,他恨恨地住了嘴。
    他不说,周蓁蓁也猜得到那未竟之语是什么。
    “不过他因为参与了科举舞弊案,已经被天家剥夺了功名,发配西南去了。这辈子休想再祸害学生。”
    听到这个结果,老太爷满意了,“恶有恶报,那就好那就好。”
    周蓁蓁故作神秘地说道,“外祖父外祖母,你们两老有所不知,宪哥儿读书还有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长处。”
    哦?大家都好奇地看了过来,“什么长处啊?”
    “其实宪哥儿读书时记性很好,有些短小的文章他看一遍就能记住并背诵,长文章大概就要看两遍,看一遍大概只能记个七七八八。”
    老太爷瞪大了眼,急切地追问,“这可是真的?”
    </div>
    </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