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节

    徐挽澜笑了一下,问都不问,直接拎了个蓝衫小子出来。那小儿郎瞧着比山大王还小,相貌十分俊俏秀气,眼睛又大又水灵,小鼻子小口,长得好似小猫一般,气质文雅,而又不失可爱。
    方才这几人被周文棠自园子里赶出来时,徐三瞧得分明,山大王将自己那装着蛐蛐的竹笼,毫不犹豫地塞到了这小猫儿郎的手里头。山大王的蛐蛐,定然是他的宝贝。他在危急之时,挑了谁替他拿着,那这个人,定然是他亲信之人。
    果不其然,徐三细细打量着山大王神色变化,不由勾起唇角,知道自己这一把,到底是赌对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几天忙着赶作业,更新上面可以说是非常懈怠了……这周四周五吧,打算多更一点
    另外……我把细化的大纲写完了_(:3」∠)_
    任重道远,必须加快进度了
    第116章 宛转随龙侍君侧(四)
    宛转随龙侍君侧(四)
    山大王敞坐在石阶之上,眼见得他话音刚落, 徐挽澜便将那小名唤作狸奴的小郎君给扯了出来。这个狸奴, 长得好似猫儿一般, 玉雪可爱, 正是山大王最为亲近的小跟班。
    山大王眉头紧蹙,很是不甘地仰起下巴, 瞥了徐三一眼, 心里头则是犯起了嘀咕, 怎么也想不明白——
    她是怎么看破那奴婢,存心讨好于他,在叶子上造假的?她又是怎么猜中, 她的螳螂,一定会战胜他的大力士的?还有这个狸奴,她又为何会一瞧一个准儿?
    山大王故作不耐, 面色冰冷, 朝着徐三勾了勾手指,唤她近身说话。徐挽澜才一过去, 便听得山大王冷哼道:“今日这比试, 是我有心放水。虽说你……不过是一介草民, 但也是在圣人身边伺候过的, 我不好让你难堪。”
    徐三一笑, 赶忙称是,连连夸了他几句。山大王见她如此识相,脸色稍有缓和, 随即皱眉说道:“明日寅时,我会去理政殿。作为交换,你要老实告诉我,你为何会胜。”
    徐三闻言,故作神秘,吊了吊他的胃口,待那小子眼冒火光之时,她才抿唇一笑,应了下来,允诺与他,只要他明日老实去认错,她就自揭谜底,一五一十,跟他说个明明白白。
    二人相约定了,哪知隔日寅时,山大王写了检讨认了罚,却怎么也没寻着徐三。他心里头憋着股气,找到周文棠一问,才知寅时之前,崔金钗已与徐三交接过了,徐挽澜没了差事,便早早出宫而去。
    山大王闻言,心头小火噌噌地冒,暗骂这女人当真是个骗子,下次若是再见着她,可不能随便被她哄了去,定要对她为难一番。而那边厢里,徐三坐于车架之中,蹙着眉,垂着眼,连打了好几个喷嚏,直打得困意都烟消云散。
    此时此刻,徐三早将山大王抛诸脑后了,她心中所思,全是在京中的安顿之事。距离明年四月的省试,还有小一年的时间,总住在驿馆里,到底有些不便之处,若是能赁个院子,抑或是买个院子,日后将徐阿母接过来也能方便不少。
    至于这八个月里,她倒也可以选择坐吃山空,毕竟她先前攒些的银子,足够吃用,且还能小有盈余。但是徐三娘还是想暂且找个营生,多少赚点儿银钱,最好是能替达官显贵做事,赚钱之余,还可积累人脉。
    徐三倚着车壁,睡眼惺忪,忽地忆起方才她与崔金钗交接事务,崔金钗倒是比先前对她热情多了,更还请她来崔府同住。徐挽澜当时面上带笑,稍一思量,便随便找了个由头,婉拒了崔金钗。
    她本就做过崔钿的幕僚,若是如今来了开封,还在崔府住上小半年,只怕在官家看来,她就完全是左相的人了。这可实在不好,思来想去,还是要撇一撇关系。
    徐三想着想着,困意上涌,这便合眼睡了过去。待到车马行至驿馆前,她悠悠转醒,掀开车帘,不经意间抬眼一瞥,便见唐小郎眼含泪光,急步迎了上来,委委屈屈地怨声说道:“娘子真是的。若不是那姓韩的,跟奴说了一声,奴都不晓得娘子今日要回来哩。”
    姓韩的?徐挽澜反应了一下,才明白过来,唐玉藻说的该是韩小犬才对。只是这韩小犬,现如今乃是罪臣之子,怎么消息这般灵通了?
    徐挽澜蹙了下眉,随即跃下车来,随口哄了唐玉藻两句,这便与他一同进了驿馆。她大步在前,推开屋门一瞧,便见那屋子收拾得极为干净,无论是案头摆设,还是被褥枕席,都比上次见时精细了许多。
    徐挽澜暗暗一惊,随即勾起唇角,知道这功劳,还得记在唐玉藻的身上。果不其然,她唤来那小郎君一问,唐玉藻便得意起来,絮絮叨叨地,将自己如何收拾如何采买,从头到尾详述了一通。言罢之后,他又缠着徐三,问起她宫闱之事来。
    徐三耐着性子,挑了些有趣之事,稍稍运用夸张手法,说得口沫横飞,逗得唐小郎娇笑连连。便是此时,那小郎君忽地想起了甚么似的,猛然间兴奋起来,高声说道:“娘子,你先前写的那檄文,奴虽瞧不懂,但奴逛市集的时候,听起人家提你的名儿了!”
    檄文与圣旨不同,圣旨是传达皇帝的命令,没甚么文学色彩,故而毋需点明作者,但檄文却有着浓厚的文学色彩,诏告天下之时,往往也会写明著文之人,便好似陈琳的《讨曹操檄》,曾国藩的《讨粤匪檄》,皆乃传世之作。
    徐三早先便已料到,自己写的那篇《讨瑞王檄》,定会引起不小的反响。此时她听得唐小郎提起,不由抿了口茶,勾唇笑道:“哦?说来听听,那坊间之人,是如何说我的?”
    唐小郎眉飞色舞,声若黄鹂,很是生动地说道:“其中一人痛骂反贼,说她为了一己私欲,勾结乱匪,弃燕北百姓于不顾,令一人便问她哪儿听来的。这人便跟她说了娘子写的那檄文,连夸娘子写得好呢。对面那人说甚么不曾听过娘子的名号,奴便在心里头小声说道,你今日不知,明日必会晓得!”
    徐挽澜见他比自己还兴奋,不由得摇头失笑。二人许久未见,闲言絮语,暂且不提,却说月余过后,时值十月,北边传了捷报过来,说是战事已定,叛乱已平。
    徐挽澜立于窗侧,望向街巷人潮,便想出门而去,寻人打听打听捷报详情,哪知她这步子才一迈出门槛,差点儿正撞上一堵人墙。
    徐三蹙起眉来,堪堪止步,抬头一看,便见韩小犬面色阴沉,负袖而立,扯唇冷笑道:“你这女人,真是个骗子。说甚么得了空,便来寻我吃茶,我在乌鹊巷里,等了你一两个月,却连徐举人的影儿都不曾瞧见。”
    徐挽澜一怔,随即笑眯眯地道:“先前忙里忙外,不曾得闲,今日恰好有空,便想寻你吃茶,哪知才一出门,便瞧见了你。韩郎君,你说巧不巧?”
    她眉眼带笑,转过身来,引了韩小犬进门,接着又端起砂瓶,亲自给他看茶。韩小犬见她比往日殷勤不少,脸色稍缓,抿了口茶,随即斜睨着徐三,挑眉冷笑道:“你这满口的讹言谎语,别以为我瞧不出来,我只是不想跟你这小骗子计较。”
    徐三娘呵呵一笑,眉眼带俏,心里头却是兀自寻思起来。
    先前韩小犬能打听到她出宫的日子,可见这郎君,手里头有门路,长目飞耳,消息灵通。今日他既然来了,那么她也不必出去打听了,只管问他便是。
    思及此处,徐三娘以手支腮,含笑不语,缓缓抬眼,睫羽微颤,朝着桌子那侧的韩小犬望了过去。韩小犬明知她别有用意,可一撞上她那双清亮的眼眸,心上仍是有些异样,好似是有人手持雀羽,在他心上有意撩拨,只等他意乱情迷。
    男人蹙起眉来,移开视线,故作不耐烦地道:“你这小骗子,又打甚么鬼主意呢?有话直说,少绕弯子。”
    徐三闻言,坐直身子,含笑缓道:“捷报怎么写的?韩郎君,我知道你知道,还请你行行好,跟我也说一声。”
    韩小犬眯起眼来,盯着她缓缓说道:“你跟我装甚么糊涂?我也知道,你能猜到。瑞王缺兵少粮,师出无名,早就是败局已定。”
    徐三眉头紧皱,又接着问道:“瑞王是生是死?军中可有大将伤亡?”
    韩小犬瞥她两眼,漫不经心地道:“活着呢,被人生擒了。至于伤亡,哪会写在捷报里,官家知道,我可知道不了。”
    徐三想了想,又追问道:“那是谁活捉了瑞王?”
    韩小犬回想一番,应声道:“好似是侯大将军麾下。至于那功臣姓甚名谁,捷报里也没提,我自是不会晓得了。”
    徐三却是不信,她眯起眼来,扫量了韩小犬一番,抿着唇,不吭声,眸中满是怀疑之色。韩小犬看在眼中,恼火起来,又不耐烦地说道:“我今日过来,是有要事给你说。”
    言及此处,他压低声音,蹙眉说道:“中贵人已经出宫,请你过去叙话。”
    中贵人?周内侍周文棠?
    韩小犬竟是在替他做事?做的又是甚么事呢?
    徐三心中满是疑窦,面上却是不显,只轻轻点了点头,接着收拾一番,便随韩小犬出门而去。二人并肩而行,穿街过巷,徐三低头寻思,顾不上说话,韩小犬几番张口欲言,可话到嘴边,又总是吞咽入腹,悻悻作罢,而待他好不容易找着了话头儿,抬头一看,却见两人已经到了周内侍那院落的后门前来。
    两人立于檐下,韩小犬抬手叫门,徐三则不动声色,观察起四周景象来。此处正是她之前遇袭的那小巷,巷道左侧,便是周内侍的居所,白墙青瓦,飞檐斗角,而巷道右侧,则是朱门红墙,精细尤甚,可见周内侍的邻人,也是颇有来头。
    只是不知为何,他那邻人,门前不曾悬挂匾额,因而这人的身份,自然也无从知晓。
    徐三正兀自出神,忽地听得吱呀一声,引得她下意识抬起头来。
    十月清霜,梅蕊初绽,那男人立于檐下,衣狐白裘,容色出尘,颇有谪仙风度。徐三也见过他不少回了,可今日一见,仍是微微一怔,待想到眼前之人乃是个阉人,她方才暗暗一叹,回过神来。
    第117章 风漪绿净游鱼潜(一)
    风漪绿净游鱼潜(一)
    小轩幽槛,竹林潇潇, 秋雨丝丝。韩小犬盘腿坐在檐下, 口中叼着一根青草, 看似百无聊赖, 实则却竖着耳朵,费尽心思, 想要偷听木屋小轩内, 徐三和周内侍, 到底说些甚么话儿。
    而略显幽暗的木屋之内,二人坐于蒲团之上,默默无语, 寂然无声,唯见那衣狐白裘的高大男子,微微低首, 把壶斟茶。
    徐挽澜缓缓抬眼, 细细凝视着他那一双手,当真是白皙修长, 骨节分明, 微泛着冷意, 乍看仿佛美玉无瑕, 但若再留心细看, 却也能瞥见他手掌内侧,生有不少薄茧。
    徐三眼睑低垂,蓦然之间, 复又忆起崔钿所说之言。他手上有茧,莫不是因为他曾驰马试剑,破军杀将?这周内侍,难道真是多年以前,那位骁勇善战的传奇战神?
    这男人往日里待她,似亲非亲,似疏非疏,仿佛有意拉拢,又仿佛不过是尽己之责,徐三着实有些看不透他。他今日不在宫中,却在这竹林小轩,莫非宫里头出了变故?他让韩小犬请她过来,又是要跟她说些甚么?
    徐三心中尽是疑问,而周内侍却是不紧不慢,淡淡扫了她两眼,便见她今日身上穿的,正是他先前令人做的莺黄裙衫,衬得她明眸皓齿,容色俏丽,比起往日来,更多了几分少女气息。
    徐三有所不知,周内侍尤擅书画,品味亦十分雅致,因而宫中那司衣御侍,时不时便来讨好于他,请他闲暇之时,画些新的绣样。徐三衣上的绣纹样式,便是绘于周文棠之手。
    男人轻轻勾起唇角,对她这打扮似乎很是满意。他挽袖抬手,纤长手指抵住茶碗边沿,将其缓缓推至徐三面前。
    待到徐三端起温碗,抿了口茶汤,周文棠方才缓缓开口,垂下眸来,沉声说道:“瑞王兵败,被人活捉生擒,押入囚笼。而捉她的人,即是你的弟妹,郑素鸣。”
    徐三闻言,微微一惊,接着又听得周文棠缓缓笑道:“郑素鸣,颇有几分本事。她二十五岁,方才从军入伍,却能得瑞王麾下的邬将军青眼,仅仅三年的工夫,就从小兵做到了武官,之后更是青云直上,于乱军之中,救下侯大将军,转投于侯氏军中。这才几个月,她就已然升作五品,待到大军凯旋,论功行赏,只怕她这官阶,还要再升一等。”
    徐挽澜抿唇不语,手抚温碗,低下头来,只听得周文棠稍稍一顿,轻声说道:“你与郑氏,一文一武,偕立朝堂,盘互交错,倒也称得上契合金兰,相得益彰了,不失为一段佳话。”
    他语气轻缓,仿佛不过是随意感慨,可徐挽澜听在耳中,却是心上一凛,抬起眼来。
    郑素鸣升得如此之快,一方面,是因为她自己有本事,骁勇善战,摧坚陷敌,但另一方面,则是她救了侯清林,得了侯氏之赏识。若是没有侯大将军,只怕她现如今已成叛军俘虏,抑或早已埋骨沙场,到死也是个无名小卒。
    但侯清林是谁的人?先前崔钿曾经跟徐三提及,侯清林早年间跟右相蒋沅来往密切,近些日子,又与岐国公宋修谋走得亲近。无论右相也好,抑或岐国公也罢,都与崔钿或周文棠并非一派。周文棠此时所言,实乃有心试探。
    徐挽澜定了定心神,随即含笑说道:“俗话说的好,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郑七与侯大将军有缘,而我并非郑七,连侯大将军的面都不曾见得,可见是无缘了。”
    周文棠淡淡一笑,语气温和,可那薄唇所吐之言,却隐隐泛着冷意。徐三屏息凝气,又听得他缓缓说道:“哦?那若是日后你中了三鼎甲,郑七来拉拢你,说你若不应,便要苛待,甚至休弃你弟弟,你又要如何处之?”
    徐挽澜竟有一瞬间的出神,心里头兀自想道:怎么这场面,越来越像是在面试了?周文棠就像是面试官,不断设置情境,百般考验刁难,而她,就是那个可怜的面试者,如履薄冰,一步纰漏也出不得。
    她忆及前生,不由觉得有些好笑,心上也随之放松了不少。她抿了抿唇,抬起眼来,对着周文棠直截了当地道:“中贵人,她若因为我与她政见不同,便要因此而苛待,甚至休弃我弟弟,那她这个弟妻,我也不会稀罕。我的弟弟,自有我来养,我养他一辈子。”
    周文棠凝视着她,半晌过后,勾唇轻笑,又出言问她道:“你的师父是谁?”
    他既有此问,显然已经摸过了底。徐挽澜无心隐瞒,如实答道:“师父本姓为罗,自称开封人氏,若论名讳,乃是一个昀字。昀,日光也。”
    周文棠定定然地望着她,轻声说道:“祥符罗氏,风骨峭峻,多出诤臣。你离开寿春之时,你的师父,可曾给过你甚么信物,让你进京之后,投于罗氏门下?”
    他接连发问,步步紧逼,可徐挽澜此时此刻,却已不似最初那般紧张。她抿了口茶水,眯眼而笑,故意叹了口气,随即以手支颐,眨了两下眼儿,换上了亲近些的口吻,对着周文棠含笑说道:
    “中贵人,你如此盘问我,莫不是怕我日后发达了,不来投靠你,而是转投到其余门下?有言道是,响鼓不用重锤,明人不说暗话。你也不必问了,我直接和你交待了罢。”
    她缓缓移开视线,望向帘外远雨丝垂,长云漠漠,恍然之间,仿佛忆起了某个雨馀花落的午后,某一回终了无凭的邂逅。
    她心神稍定,随即勾起唇角,轻声说道:“左相也好,右相也好,我不左不右,谁也不会投靠,便是中贵人你,也不会是我的靠山。至于日后,是岐国公的女儿夺了嫡,还是山大王做太子,这也轮不着我拿主意,我都听官家的旨意。”
    她的话已经说得极明白了,她没有派系,若非要说有,她就是保皇派,一切以官家为准。
    这般言语,自然不会是徐挽澜的肺腑之言。她方才寻思一番,已然明白过来了,周文棠身为男子,亦有流言缠身,官家却仍是一直用他,可见是信他的。他此时请她过来,十之有八/九,是替官家寻察探问,而她如此回答,最是稳妥,决然不会出错。
    果不其然,周文棠听过之后,淡淡一笑,不复多言。哪知他伸出手来,才要提起砂壶,却见徐三忽地倾身向前,凑近了些,一双明眸直视着他,口中轻声说道:“我方才所言,说得合不合圣人的心思?”
    周文棠一顿,随即很是玩味地盯着她,缓缓笑道:“你竟敢妄测圣意,真是胆大泼天。”
    此时此刻,幽暗内室之中,二人的距离拉近了不少,衣衫相接,呼吸相闻。一双深邃无底的眼,对上另一双清亮炯然的眸子,一个似茫茫暗河,另一个仿佛碧江千里,倒好似是两个极端,截然不同,全然相反。
    四目相对,他却看不穿她,她也瞧不透他。
    徐挽澜笑了笑,轻声说道:“我方才那一番说辞,乃是说给圣人听的。中贵人问了我这么多,我也想问问中贵人。你若是有朝一日,位极人臣,手握杀伐大权,不知你又有何治国理政之道呢?”
    周文棠噤声不语,只敛去笑容,眸色深沉,缓缓看向面前少女。
    徐挽澜不甘示弱,仰起下巴,紧盯着他。她瞧着仿佛一派轻松,可她掩在袖中的手,却是紧攥成拳,汗出如渖。
    那个总是淡淡笑着,举止文雅,目光寂清如水的男人,已于遽然之间,消泯不见。而这个望进她眸底深处的男人,眼如秋鹰,炳如观火,威势十足,哪里还像是个阉人,分明就是那传说中的少年将军。
    两相无声之下,男人忽而缓缓笑了。他微微向后,与她拉开距离,随即抿了口茶汤,轻声说道:“三娘慎言。我乃是宫中内侍,又如何能位极人臣?如此妄语,切莫再提。”
    徐挽澜见他不答,敷衍过去,心上漫起一阵失望之情。哪知就在此时,周文棠忽地抬眼,似笑非笑地看向她,低低说道:“世间种种,无非是一个平字。若是不平,必会生乱。只是,所谓平之一字,并非固而不变,而须应时之所需,审时度势,观前虑后,方可证达至境。”
    徐挽澜听着这一字一句,紧紧抿唇,心上激荡。
    他言下之意,已然十分明了。
    她是不平则鸣,而他,虽也相信这个平字,可他的理念,又与她有所不同。他认为所谓平等理念,并不是亘古不变的。时代一直在变化,适应于每个时代的“平”,亦都有所不同,不可一概论之。
    他说的有道理吗?自然是有的。他或许比她更有道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