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节

    硕大的黑色旗帜在他身后迎风招展,猎猎作响,更加把李弘衬托的,仿佛是睥睨天下的盖世君王般,让人不由自主的膝盖发软,内心生出跪拜的冲动。
    第232章 秀
    除了芒松芒赞,分列在两侧的所有人都在李弘下马后,缓缓跪倒在地,向李弘行礼。
    于是,接下来的画面,就像是一场表演秀,看的众吐蕃臣子瞠目结舌,看的裴行俭、马载,特别是戴至徳,只想吐。
    芒松芒赞:“何不再留一些时日?本王跟圣救度佛母一直希望你再留些时日,裴大相的政务还需要你来指点一二。”
    “安西都护府尚有诸多政务等着我去处理,裴相与戴相本是安西都护府重臣,他们被您请过来后,一大堆政务,只能由我来亲自经手了。唉……说起来,我是真舍不得把他们留在吐蕃啊。”李弘与芒松芒赞手牵手,在两列送行的臣子目送下,惺惺相惜的不可自拔。
    “如此真是本王的不是了,不过您忍痛割爱重臣,助我吐蕃朝堂,此番大义跟恩重,我吐蕃百姓定将会铭记于心,而我吐蕃与大唐,也将永结兄弟之盟,造万世友好之业。”芒松芒赞背书般继续说道。
    “好!正当是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呼无兄弟也。”李弘飘飘然的同时,不知不觉的被芒松芒赞又把辈分扯平了。
    “殿下如今也是苦读圣贤书啊。”身后的裴行俭听着两人的说话,过了好久好久,才忍住一身鸡皮疙瘩,赞叹道。
    “苦读什么了他?哼,两人的说话,可是我昨夜给他们备好的,就差手里那张纸念了。”戴至徳很不满李弘这一套。
    明明知道人家不欢迎他,还不赶快走,就非得在圣城百姓跟吐蕃群臣之众目睽睽下,肉麻恶心的搞这一套。
    不知不觉,两人率领众臣,已经走到城门口一处新立的大石碑跟前,依稀可见石碑上刻有:“务令百姓安泰,所思如一”、“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戈”、“永崇舅甥之好,造福一方。”等等字迹。
    “这……唐蕃友好碑上的字,不会也是出自你之手吧。”裴行俭遥望墓碑,想起几天前,李弘命戴至徳找一块大石碑的事儿。
    戴至徳的脸黑的跟茄子似的,虽然不屑这些表面文章,但彰显大唐威仪,抚四方之地臣民之事,却是他的职责所在。
    听了裴行俭的问话后,戴至徳又是黑着老脸,无奈的点点头。
    如此彰显大唐威仪、表大唐陛下功绩的碑文,就因为最后一句话,完全给破坏的毫无庄严天威可言。
    最后一句“永崇舅甥之好,造福一方。”裴行俭却不知道,这是太子殿下私下命人刻上的,要不然,戴至徳的脸也不会黑的碳似的。
    丈高的青色石碑宽大威武,立在城门口像是镇城石碑一样,石碑上面的话,用吐蕃文唐文两种字迹刻写,进出城门,想不注意这座高大雄厚的石碑都难。
    而上面的字迹,自然是用如血般鲜艳的红字刻成,如此一来,想让人不注意上面的字迹都难,除非是瞎子进出城门。
    李弘与芒松芒赞站在石碑下,如果这一世有相机,李弘一定会命人赶紧拍照,这一个历史性时刻,说什么也得拍照留念才行。
    两人把手道别,神情哀伤不舍,半梅跟寻兰早已经倒了祭天敬神送君酒,一人一杯,小托盘上的酒被众人一一端走。
    然后李弘呜呼哀哉,叹息天不仁慈,相见恨晚等等,让人直掉鸡皮疙瘩的话语听的他自己都恶心。
    而芒松芒赞则是配合着李弘悲拗哀伤、痛天感地的话语,立在一旁做悲壮表情,仿佛生离死别的亲兄弟一般,最后两人是潸然泪下,挥手告别。
    李弘的离开,最最高兴的就是一直流眼泪的芒松芒赞。
    李弘跟大军留下的烟尘都已散尽,芒松芒赞依然举手挥别,双眼泪流满面。
    但谁都知道,这不是芒松芒赞悲伤的止不住眼泪,而是高兴的喜极而泣,发自内心的喜悦泪水:终于把小魔王送走了。
    李弘的大军,进入吐蕃时,人数最盛已经达到了两万五千人之多,而在出吐蕃时,人数也已经下降到了一万四千人。
    虽然只损失了一万人,就让他征服了吐蕃,并打下如今的一番局面。
    但望着长长的队伍,李弘的内心依然还不是滋味儿,那一万多人,如今就这样被长久的留在了吐蕃境内。
    一个个活生生的面孔,年轻的生命离去,背后不知道有多少肝肠寸断的哭泣声。
    撕心裂肺的悲痛,远远不是抚恤金能够安慰的了丧失亲人的,大唐百姓的伤痛的。
    就像文成公主恨透了李弘一样,非但占据了大昭寺,小昭寺也没有被他放过。
    一万多大唐儿郎的尸骨,统统被他存放在了小昭寺内,让每一天的佛唱声超度那些年轻的生命。
    为何只为你大唐儿郎建碑立传,难道我吐蕃儿郎的性命不是性命?
    李弘回之:“战争永远带不来和平,仇恨永远只会引发战争,佛能超度众生,但却带不来和平,想要和平,就该摒弃所谓神的旨意。如果您想为吐蕃带来和平盛世,您就该回长安休养!”
    文成公主无法忽视李弘的话语,她也知道,如今的吐蕃,想要回到夫君那个时期,已经是很困难了。
    但让她离开吐蕃,离开夫君的王国,留下芒松芒赞一个人应付大唐豺狼,她又不甘心。
    战争、和平、苦难、盛世,佛度众生、众生好度,您信佛拜佛,度众生、众生度,屠刀放下、便可立地成佛。吐蕃百姓幸与不幸,一念之间。
    李弘丢下一句当初惠能似是而非的话语,扭头便走,留下了文成公主,望着身着铠甲,在阳光下缓缓消失的背影。
    大军行至小勃律,眼看着就可以转入所谓的官道,从这里便可直接入于阗休整部队,而后再沿着塔卡拉玛干沙漠的以南的丝绸之路,到达楼兰。
    但就在清晨要出发的时候,一封急信送到了他的营帐:“白衣大食要叩关波斯都护府,理由是他们的王子殿下,自从进入大唐后,就没有再回来过。”
    李弘看完信后气的大骂:人都死了几年了,你们这个时候才想起来?恐怕是因为知道大唐用兵吐蕃,无暇顾忌波斯都督府,所以找了这么一个烂理由,要攻下波斯都护府吧!
    “如今波斯都督府有多少守军?守将是谁?”李弘骂完后,看着信使问道。
    “回大都护,波斯都护府由王名远率领两万精兵守城。”信使刚刚回答完李弘的话。
    只见又一个信使跑了过来,看着身上潮湿的衣服,看来是赶了一夜的路,衣服不是被汗水浸湿,便是被夜晚的露水沾湿。
    “报大都护,薛仁贵将军急奏。”信使恭恭敬敬的把密信递给了花孟,再由花孟呈给李弘。
    李弘的右眼皮剧烈的跳动了几下,快速的撕开信封,果不其然,还是薛仁贵亲笔书写。
    信中提及的,自然是波斯都督府被白衣大食围困一事儿,请命是否要出兵援助。
    就在李弘看信的同时,半梅与寻兰,已经乖巧伶俐的把地图拿了出来,供太子殿下查看。
    李弘紧皱眉头,波斯都督府他并不在乎,在乎的是唐人的两万兵马!
    想要援助波斯都督府,如今就得穿越,已经渐渐脱离了白衣大食控制的吐火罗,而吐火罗十年前就已经不再是大唐的控制之地了,如今想要援助,不得不说是难度极大。
    龙朔元年,也就是公元661年,卑路斯就已经远赴长安,向大唐请求援助,于是大唐便在波斯疾陵城设波斯都督府,册命卑路斯为都督,隶属安西都护府。
    龙朔二年,大唐又册命卑路斯为波斯王,想要利用卑路斯波斯王室的正统身份,从而控制波斯等地,以此纳入大唐版图内。
    而从龙朔三年起,吐火罗就开始进行反唐战乱,安西都护府因为要应付阿史那都支等叛乱,因此也是无暇顾及吐火罗的暴乱。
    因此造成了吐火罗脱离大唐的控制,刚出狼窝又入虎口,白衣大食眼看吐火罗战乱,便趁大唐无暇顾及的机会,把吐火罗纳入到了自己的版图。
    从李弘进入安西之后,才逐渐开始在吐火罗进行一些小动作,包括从商贸上制衡、“精卫”潜入人员离间等等,才使得吐火罗一直未能被白衣大食,安安稳稳的放进自己的口袋。
    但离间等计谋,不过是杯水车薪,只是增加了白衣大食控制吐火罗的难度,并没有使得吐火罗开始偏移大唐这一边,而是使得吐火罗更想像吐蕃一般,成为一个可以争霸的王国。
    与吐火罗相邻的小勃律、大勃律,一直都在战战兢兢中过日子,要不是靠着吐蕃强盛的兵力支撑,早就已经被吐火罗征服。
    但现在,摆在李弘面前的难题却是,如何能够把王名远跟两万唐军安全无虞的带回大唐。
    如今的安西都护府,在他的计划里,不存在支撑他吞噬吐火罗,援救波斯都护府的足够条件。
    第233章 吐火罗
    如果倾安西都护府的兵力进攻吐火罗,与白衣大食两面夹击,最好的局面就是以波斯都督府为界,然后分而治之。
    但如此的局面,势必要让自己付出,经过一年多,辛辛苦苦征服的吐蕃,再次独立,甚至给他们可乘之机,来进攻安西四镇的大好机会。
    这样一来,甚至有可能给吐蕃跟白衣大食夹击自己的机会!得不偿失的事情,李弘是不会去做的。
    而今,最好的办法就是,放弃波斯都督府,以安西四镇为中心,稳固住吐蕃、阿史那都支等等刚刚被镇压不久的区域,在西域真正的站稳脚跟后,然后再图谋吐火罗等地。
    而且时日也不会太久,毕竟现在的安西四镇,经过这几年时间的建设,早已经被李弘治理的,非当年那个一有暴乱,便处于风雨飘摇的安西都护府了。
    王名远与两万大唐军队,是必须救回的,无论如何,都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被围困致死。
    “命大军改道前往疏勒,命李敬玄率领玉门关守军进入于阗镇!命王方翼与之换防,进驻玉门关,命袁恕己由楼兰立刻赶往碎叶镇驻守!”李弘对于太原王氏的王方翼一直是不放心,而让王方翼与李敬玄换防,就已经说明了他心里的顾忌。
    在这一点儿上,李弘与他的龙妈武媚,倒是有着无比相同的观点。
    而史书上记载的,王方翼也是因为武媚的猜忌,被流放崖州后病逝的。
    随着李弘的一道道命令,一万四千多人的部队,开始继续往前,沿着塔卡拉玛干沙漠西边的边缘,开始前往疏勒镇。
    而在那里,如今正是由薛仁贵率部驻守。
    黑齿常之跟随李弘,原本打算回于阗镇守,如今因为李弘的命令,只好继续跟随太子殿下前往疏勒。
    虽然太子殿下未作说明,但黑齿常之能够感觉到,接下来恐怕太子殿下还要打一场硬仗,不然的话,不会把自己还继续留在身边,而不去镇守于阗。
    如果要前往波斯都督府,那么经由疏勒出来,然后继续向西南前进,则是最快也最保险的道路。
    但如果想要避开吐火罗境内的吐火罗部队,那么就需要下一番苦功了。
    不过好在,李弘下令前往疏勒时,就已经把“精卫”的恒乔跟方战调集到了疏勒,他们的任务就是带领李弘等人,穿过吐火罗前往波斯的向导。
    李弘很清楚兵贵神速,所以不曾到达疏勒,就已经开始分兵两道。
    大部分的部队跟随权毅撤回到疏勒城,李弘不是不放心郭侍封跟程务挺,而是因为这两个人不合,需要一个能够镇的住两人的统帅,而权毅则在现在成了最适合的人选。
    李弘心里很清楚,自己下定决心前往波斯都督府,营救那两万唐兵,此行绝对不会一马平川,顺顺利利。
    甚至可以说的上是凶险万分,一个弄不好,恐怕连自己等人都得把命搭在上面。
    而他也采取了谨慎的态度,由薛仁贵跟黑齿常之两个久经沙场的猛将,随同自己前往救援,半梅跟寻兰两个女子,一同被他放在了疏勒城。
    半梅跟寻兰、包括权毅虽然不情愿,但看着太子殿下那张严肃的脸,只好遵命乖乖的前往疏勒城。
    在李弘的命令下,剩下的七千人马,黑齿常之率部三千断后,自己则率领四千人居中。
    薛仁贵早已经在前方山脉处,集结了三千人马等着与他汇合,被作为前锋。
    方战、恒乔两个人率领数百人,包括一脸不情不愿的白起,作为进入吐火罗的斥候。
    薛仁贵威武挺拔,五十多岁年纪,但是身板挺得笔直,一身盔甲穿在身上,立在那里跟个铁塔一样。
    满面军人的肃杀、粗旷之气,看见李弘率兵赶来,急忙上前行礼,牵马说道:“殿下,末将与黑齿常之两人前往即可,您身份尊崇,如果此番有个意外,末将等人……”
    “不必相劝,此去本身就惊险万分、险恶重重,我怎能安坐疏勒城,眼睁睁看着你们去冒险?贵为太子又如何?如果以我之命能够换来两万大唐将士安然无恙,那么我就更该亲自前往。”李弘望着黑压压的一片人马,大声地吼道。
    薛仁贵与黑齿常之相望一眼,两人作为久经沙场、有着多年统领部队经验的出色将领,岂能不知道,太子殿下此番话,对于这一万多人的士气,有着不可估量的提升。
    这番话,没有人认为这是太子殿下,是在西域为自己拉拢势力,争取安西四镇所有人对他的拥戴。
    毕竟,安西都护府早已经烙上了太子治理的烙印,这是谁也不能否定的。
    何况,长安城这几年,也没有说是真正的把太子殿下调回宫内,显然是认可了太子殿下在安西的一切作为。
    看着李弘坚定决绝的神情,薛仁贵这个果决的武将,也不再加以劝阻,与黑齿常之领命之后,便各行其事。
    跨越山峦起伏的峡谷,进入像是无人之境的吐火罗,这同样是一个游牧民族,而且还是一个女少男多的国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