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节
“我请钦天监的博士算了一下。这里,按照东瀛的地脉走向,钦天监推算,这里,还有一座金矿。应该没有人找到。”
皇帝傻眼了:“真的?”
“嗯。所以我打算让东瀛人去那边找金子。”
皇帝低低地看了一眼地图,笑道:“皇后打算把东瀛人驱逐到那边,然后把我们中原人迁到东瀛、东洋诸岛上?”
贾琰点了点头,道:“是的,万岁。您看,这里是东瀛诸岛,这里是南洋诸岛,这些岛屿,就好似一条锁链,牢牢地锁住了我华夏的一只脚。所以,为了我们华夏,为了我们大晋,我们必须把这些地方牢牢地掌握在手中。”
中国古代的地图跟现代西方传来的地图不同。中国古代的地图,南方在上,北方在下,就是当初的贾琰,第一次看到这种地图的时候,也非常不适应。
不过,就跟贾琰说的那样,如果把中国地图倒过来看,东洋、琉球诸岛,还真的跟一条锁链一样,重重地封锁了帝国的东面,封住了帝国扩张的脚步。
皇帝低着头,在那张山河舆图上点来点去,忽然道:“皇后,你有没有觉得,这长江和金陵变得非常重要?你看,我们大晋的海岸线是弓,长江是箭,……”
贾琰低着头,看了看,道:“万岁说错了呢。要我说,这东瀛诸岛跟我大晋海岸线构成了一把反弯弓,长江则是已经在弦上的箭。大晋的未来,应该是在这广阔的未知海域才对。”
皇帝先是愣愣地看着贾琰,忽然笑了。
“皇后果然不同。”
人会因为无知而恐惧,而会想到去探索未知,首先要克服的,就是自己内心深处的无知。
皇帝可是很清楚的,自古以来中原就有这样的说法,海洋的尽头,那是归墟,是众神的墓园,无数的古神长眠于此。胆敢进入归墟之人,必会惊扰到远古的众神。
要想派出探险队,就必须先克服国内的这些声音。
这可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
皇帝道:“所以,皇后是打算让东瀛人去海那边?”
贾琰道:“是的,万岁。臣妾听说,东瀛多年战乱,百姓民不聊生,可饶是如此,东瀛还有上千万的人口,这还是不完全统计。万岁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四百年来,东瀛一直处于藩镇互相征伐的年代。这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东瀛,这是到了统一的时候了。”
贾琰道:“是啊,万岁。如果不是柯承业,也许东瀛会诞生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举统一东瀛,然后让东瀛成为我大晋心腹大患。”@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不,朕应该庆幸的是,朕娶对了妻子。如果当初不是立了你为后,那朕也不会注意到柯承业,自然,也就不可能救下他了。”
皇帝很清楚,无论是先头的孟皇后还是竺贵人,都没有这份远见,说不定还会仅仅因为倭寇之乱四个字就把柯承业给处死,不,应该说,仅仅是听了倭寇之乱四个字之后,就咬牙切齿地要下面将柯承业处死。
所以,东瀛和倭寇能够在大晋的掌握之下,这有一大半是贾琰的功劳。
这是皇帝最清楚的事情。
他这位皇后,跟他才是绝配。他掌控欲强烈,所以她从来不争权夺势,也不在任何地方安插任何人手;他有的时候会走入迷障,而她则用超凡的远见,给他指引方向。
如果不是这位皇后,他会陷入跟太上皇争斗的迷障,然后在很多国策上做出错误的决断。这些决断,在当时看来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但是将来一点一点地累积起来,就跟这些岛屿化成的锁链一样,会一直套在大晋的脖子上,越勒越紧,最后断送了大晋朝。
那个时候,他不要说赢过太上皇了,他怕是百年之后要无颜面对列祖列宗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自己的年纪也越来越大了,精力也越来越不足了。下面的几个孩子还年幼,不过,有皇后在,应该能够守护好大晋呢。
贾琰可不知道皇帝这会儿正想着这样的念头,她看见皇帝一直看着她,便笑道:“万岁今儿个尽说些好听的话哄我,难道不是万岁自己欣赏这个柯承业又不好意思自降身份接见一个海盗头子,因此才拿着臣妾顶缸吗?如果不是万岁,臣妾能够知道这个五船帮主才怪!行,万岁说是臣妾的功劳,那臣妾就当全部是自己的功劳好了。”
皇帝笑笑:“你呀!小滑头!”
不过,皇帝也知道,贾琰说的是实话。如果没有他点头,那柯承业的资料是不可能送到贾琰的面前,自然也不可能即使救下柯承业一事了。
作者有话要说:
皇帝也许很渣,但是被他放在心上的女人,只要在他的心上,他就会护着。
总之,就是很皇帝而已。
第269章
也许夫妻之间还是有那么一丝不合拍, 可对于皇帝来说, 这已经很好了, 毕竟,这天底下并没有十全十美之事, 不是吗?
皇帝留宿清凉殿的消息直接让一堆低位妃嫔暗地里咬碎了银牙, 可是那些老资格的嫔妃们得知之后也只是叹息一声。
她们都知道皇帝的性子, 别的不说,当年在潜邸,孟皇后还没有失了丈夫的心的时候,当今万岁不就是如此吗?就是孟皇后身体不适,他照样歇在正院。后来孟皇后要名声, 让当时还是皇子的当今远了她, 当时不过是皇子侧妃的吴妃和周妃不也挨个儿地得过宠?再后来,竺贵人进府了,一连被宠了进二十年,这二十年里, 就是万岁登极之后,哪怕被御史台念叨着, 只要不是初一十五必须是皇后的日子,哪怕竺贵人身体不适,皇帝不也照样歇在弘徽殿?
这些从潜邸走来的妃子,就是最年轻的竺贵人, 如今也快四十岁了,早已不在侍寝的单子上。得知此事之后, 最多也不过是跟身边的心腹说一声:“……好歹那位也是正宫娘娘,又为万岁养育了四位皇子。万岁偏疼皇后,那是后宫之福,也是朝廷之福。若是今儿个得宠的是下面的小妖精们,只怕又要不得安生了。”
对于这些年长又有儿子们的妃子们来说,她们目前最想要的,就是安生地过日子,然后等着将来被自己的儿子接出去养老。别的,她们已经不求了。所以,对于她们来说,后宫越是平静越好,而年轻的嫔妃们,一来心性不够,二来,如果后宫太讲规矩了,她们哪里来的机会呢?不是跟守活寡一样吗?
可是,在这个年代,皇宫就是整个天下的缩影,如果说宫女内侍们就是那些奴仆贱民的缩影的话,那么,这些低位低微的妃嫔,她们就是平民百姓的缩影。在国法上,她们是皇宫里面的小主子不假,可是她们并享受不到多少权力,有的时候,还要被那些大宫女大内侍们欺负。只有混到了九嫔,她们才算真正在皇宫之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真正地有资格开始讲人权。不然,哪怕她们是重臣之女,也不过那般而已。
不说这些嫔妃们,且说皇帝,他第二天早朝之后,专门去拜访了太上皇,二十年来,这父子俩终于开诚布公地谈了一整天,到了晚上,太上皇还留皇帝用了饭,才让皇帝离开。@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宫里的人都莫名其妙,有那聪明的人猜到这父子俩终于和解了。但是那些妃嫔们消息来源有限,自然是不知道太上皇跟皇帝做了什么。就是有极少部分内侍和宫女们知道一点,但是,他们哪里敢多嘴多舌?
跟太上皇做了充分的沟通之后,虽然前朝不是没有话说,可是太上皇积威犹在,这些年,皇帝也攒下了一些人脉,因为太上皇手段厉害,所以皇帝掌握的力量看似不多,却是扎扎实实的,甚至因为他的踏实,使得他的兄弟们在朝堂上的影响力一步一步地萎缩,因此,林黛玉次子过继回林家一事,竟然可以说是私底下暗涛汹涌表面上却风平浪静地通过了。哪怕是人们在背后议论纷纷,可终究,林黛玉的次子被过继回林家一事还是成了。
不过,即便是过继回林家,皇帝和沂王也不会看着别人凌驾于王府公子之上。因此,在林如海辞世整整二十年之后,林如海还是跟林氏一族分宗了。
反正他跟林氏一族也远了,就跟他当年跟林黛玉说过的那样,林黛玉在林氏一族里面没有五服之内的兄弟姐妹,其实林如海自己也差不多。他们这一支本来就一人丁单薄出名。如果不是林如海的文德公的名头,林如海如今在林氏一族里,说不定连享受到的香火也极其有限。也因为林如海的文德公的名头,让林氏一族十分不愿意让林如海分出去。
可是这有什么办法呢?他们跟林如海那一支不同,林如海的那一支十分显赫,四代列侯,还有林如海这位探花郎,可是他们呢,基本上就是一群平民百姓,哪怕其中有几个读书人,不少人有功名在身,可在这个时代,皇权才是至高无上的。
林氏一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林如海和贾敏的棺椁被分了出去。不过,林如海和贾敏被移出林氏一族的祖坟之后,林氏一族为林如海贾敏两人设立的衣冠冢,照样年年香火不断。虽然官方认定林如海的继承人乃是林黛玉的次子,可是在林氏一族里面,林如海的继承人另有他人。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伴随着林黛玉的次子被过继回娘家和林如海贾敏夫妇迁坟一事吸引住了大多数朝臣的注意力,皇家在背地里,开放了一部分船队,吸引不少商人加入皇家船队,进行海外贸易。
要知道,在多年之前,海外贸易都掌握在那些重臣的手里,就是皇帝想开海禁都不成,只能偷偷地干。十年过去了,皇家终于压过了那些重臣,成为海上第一商,现在,皇家终于开放了皇家手里的船队,吸引各地的商人加入海上贸易。
这已经跟变相地开放了海禁没什么两样了。
整整十年,海禁终于名存实亡。
而尝过了海禁的利润之后,就是那些重臣们再拿大道理,他们也拦不住华夏探索海外的脚步。
皇帝先后成立了莱州市舶司——主要负责对东瀛和高句丽之间的三角贸易,甬州市舶司——主要负责琉球诸岛和吕宋的贸易,其中吕宋的孔雀石开采关系到大晋的钱币流通和物价稳定,乃是重中之重,和琼州市舶司。
是的,最后一个市舶司不是设在岭南的崖州,而是设在了琼州。琼州市舶司的第一任长官,正是当年贾琏手下的一个幕僚,姓张名钊,是贾琏的母族张氏一族的子弟,而且还是贾琏的从舅舅家的表兄,他是当年贾赦亲自求上张家才为贾琏求到的帮手,贾琏回家守孝之后,他也丢下了一切回了张家。如果不是被视为储君的秦王亲自登门,张钊还不会点头同意出任任何一个官职。
而三地市舶司长官里头,又以张钊最为出色。他一方面把琼州经营得有声有色,一方面,又不动声色地把南洋势力弄得清清楚楚,甚至为朝廷建立南洋水师提供了不少助力。
而京师也很快被张钊的琼州市舶司给惊呆了。
就跟前面说过的那样,当年柯承业为什么在南洋起家最后却转战东瀛?还不是因为从莱州到高句丽再到东瀛最后回返莱州的这个三角形贸易路线上的利润太过丰厚了?!
不止是莱州高句丽东瀛路线,就是双屿岛琉球东瀛路线的利润也极其丰厚。因此,双屿岛也不会有海上东京之说。@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也就是说,这个时代的南洋,因为海域广阔,使得航线变得比东海要漫长许多,自然,这个利润率就下降了许多。但是,这都是张钊去琼州以前的事儿了。
首先,就是小叶紫檀、沉香、迦南香等名贵木料源源不断地送到京师,让京师的贵重木料市场的价格竟然硬生生地下降了一成!然后就是珍珠!
华夏合浦南珠在隋唐时期就闻名于天下,但是自古以来,珍珠就全好天生天养。虽然多年前,皇帝从贾琰那里弄到了珍珠养殖的法子,但是这种法子真正被验证成功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因此优质的合浦南珠送到京里的,却不多。
可是张钊却让自己的夫人亲自去合浦挑选优质的珍珠蚌,然后带回琼州养——这是他从皇帝手里拿到的条件之一。
合浦珍珠是官营的,禁止百姓私采,还因此发展出了畸形的珍珠文化。@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可是在琼州,珍珠一样属于官营的,名义上归于宣徽府,可实际上,负责的那个内侍却是听张钊的。采收上来的珍珠归宣徽府,可是那些珍珠蚌熬制的雪颜膏却是属于琼州,属于张钊自己的。
仅仅三年时间,琼州珍珠就惊动了整个宫闱,就连太上皇后都知道了张钊之名。
这天,贾琰带着竺贵人和吴贤妃周德妃赵敬妃四人给太上皇后请安的时候,太上皇后就忍不住晃动着手里的珍珠十四子手串问道:“皇后,本宫听说,这次宣徽府送来好些顶级的廉珠,可是真的?”
“回母后的话,是。”
“哎呦呦,这可怎么了得!这合浦廉珠,从来都是以人易珠,几乎就是一珠一命!历朝历代,为了这廉珠而造反的百姓也比比皆是。这可如何是好!这合浦知府着实该杀!”
吴贤妃立刻道:“娘娘,您这可说错了,这些廉珠可不是合浦送来的,而是那琼州市舶司送来的。”
“皇后,这是怎么一回事情?本宫记得,这个琼州市舶司提举张钊,是你的表兄吧?这琼州怎么会有珍珠?”
作者有话要说:
双屿岛:在我们这边的真实历史上,双屿港,在明代的时候,才是真正繁华的海上都市。
现在的日本海水珍珠,就是合浦珍珠一系的。据说,日本的珍珠企业,几乎每年都会去合浦选取优质的珍珠蚌。
第270章
坐在边上的宁国公主这才笑盈盈地道:“皇祖母, 您难道忘记了, 合浦在岭南, 琼州就在岭南的对岸。既然远在关外的北海都有大珍珠,就说明, 珍珠蚌这种东西, 很多海域里面都有呢。”
太上皇后笑道:“这怎么一样呢?京巴儿是京巴儿, 细犬是细犬。罢了,我明白了。”太上皇后顿了顿,道:“宁国的意思,那就是合浦的珍珠蚌拿到琼州,一样能活, 是这样吗?”
宁国公主道:“是的, 皇祖母。孙女儿听说,合浦的珍珠蚌,只要海水足够干净就能活呢。张家舅舅只是去合浦挑选了合适的珍珠蚌,运回琼州, 然后养在特制的竹篾篓子里面。因为是竹篾篓子,所以不需要珠民以命相搏潜入水下。而且琼州跟岭南一样, 万物快生快长,几个竹篾箱子而已,定时更换也就是了。就是多费些人手,也比以前好很多。”
“阿弥陀佛!”太上皇后道, “原来是这样。那倒是本宫错怪了这个张钊了。”
赵敬妃这才道:“娘娘,张家本是太上皇使唤出的人, 他们的本事自然是不用说的。”
太上皇后立刻想起了当年老义忠亲王之事来。
她道:“张家人的确是有本事。可惜,终究是少了几分运气。当年张太傅没得不巧。”@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太上皇后没有继续往下说。
其实在场的人哪里不知道。
张太傅没得不巧?不,应该说,张太傅没得太巧了!就是因为当时张太傅当机立断,“不小心”得了风寒,然后很快地转为伤寒,去世了,张家人也不会借着丁忧全部离开朝堂,也不会顺理成章地躲开了老义忠亲王没了以后的朝局以及太上皇的暴怒和清算。
想当年,张太傅也是状元及第,簪花游街,连带着张氏一族一个接一个地步入官场,张太傅走后,张家也立刻从朝堂上消失得无影无踪。有人说张家兴衰,全在张太傅身上。可要太上皇后这种在宫里生活了一辈子、历经两任君王的老人们来说,张家,可不会因为张太傅而衰亡。
张家,只是选择了沉寂而已。
竺贵人这才笑道:“说起这珍珠,就很应该夸一夸那严家。据说他们家乃是岭南第一家?岭南可不是金陵,金陵终究不过一州一府,可这岭南位于荆襄以南,可是足足两省三道之地呢!严家若是真的是岭南第一家,可比那个自称徽王的柯承业要厉害多了呢。”
徽王?@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太上皇后立刻想了起来,那个柯承业被朝廷招安之前,可不是在海外自称徽王的吗?这个严家竟然比柯承业还厉害、势力更大?
太上皇后立刻皱起了眉头。
“皇后,这严家在岭南果然如此势大?”
贾琰道:“母后娘娘,儿臣久居宫廷,对外面的事情并不是很了解。不过,儿臣当年在家的时候也听说过,严家那时候就已经是岭南第一海商了。”
岭南第一家?
岭南第一海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