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节

    皇上不许他们上门探望,他们只能支使下人去傅家送医送药,这一晃,都好些天没看见傅云了!
    傅云可是他们大理寺的招牌,和刑部的傅云章、督察院的夏副都御使一起,并称三法司三大美男子,要是因为生病变得憔悴不堪,坊间那些仰慕他们的小娘子们还不得心疼死?
    傅云英谢过众人关怀,往里走,众人争着帮她撑伞。
    迎面却见大理寺少卿齐仁走了过来,面色不善。
    他官阶高,是上司,众人停下脚步,朝他致意。
    齐仁看一眼傅云英,手指点点她,“你,过来。”
    众人对望一眼,欲言又止。
    齐仁顶替傅云英,抢走一半功劳,大理寺的人口不服心也不服,现在看他找傅云英说话,觉得肯定是要为难她,心里暗暗着急。
    傅云英面色如常,“少卿有什么吩咐?”
    齐仁道:“你过来便知道了。”
    傅云英示意众人无事,抬脚跟上齐仁。
    齐仁领着她到存放卷宗的库房里转了一圈,支使她找几份往年的存档。
    她很快按着齐仁的吩咐找到那些塞在不同书箱的卷宗,送到他案头前。
    似乎被她的效率给惊到了,齐仁眼皮抽动,淡淡嗯一声。
    见他没其他吩咐,傅云英告退出来。
    她手中忙的事一直都有详细的记录,病中其他人可以按着她的记录接手她的差事,所以回到大理寺,并没有一大堆等着处理的公务急需她处理。
    相反,因为差事都交给其他人了,她反而比平时清闲。
    吃了几杯茶,有内官冒雨来大理寺宣读口谕,朱和昶要见她。
    傅云英收拾齐整,跟随其他几个同样被点到名字的人一起,入宫觐见。
    内官带着他们走过广场,到文华殿前停下来,拾级而上,进了偏殿,“诸位大人,请吧。”
    傅云英顺着内官手指的方向看去。
    偏殿也是宽敞而阔大的,此时殿中空无一人,阶下设了几十张坐毡,毡前一张书案,案上备有笔墨纸砚等物。
    这是……要考试?
    众人面面相觑。
    傅云英不动声色,先扫视一圈,发现被叫到偏殿里的官员大多数年纪较长,是翰林院出身,只有自己最年轻。
    她看到好几个傅云章的同年,为什么朱和昶把她叫来了,却没叫二哥?
    内官催促众人入座。
    傅云英按捺住心中疑惑,按内官所说,找到自己的位子,盘腿坐下。
    殿中虽然空阔,但有地暖,席地坐在毡子上,倒也不冷。
    不过手是凉的。
    她拿起书案上的考题细看,还真是考试,不过和乡试、会试不同,经义、四书、策论,算、律,天文地理,五花八门,什么考题都有。
    既有盐铁漕运、农桑气象这样涉及民生的问题,也有科举考试范围之外的诗词歌赋。
    朱和昶这是在测试官员们对民生经济的熟悉程度?
    还是闲来无事闹着玩儿?
    雨还在下,殿外雨声飒然,内官们侍立左右,偏殿内鸦雀无声。
    傅云英屏气凝神,不再想其他,斟酌片刻后,提笔书写。
    第138章 考官
    答完题,傅云英仔细检查可有错漏之处,等内官敲响铜钟,方和其他人一起交卷。
    众人都摸不着头脑,步出偏殿,议论纷纷,问身边的人可知道皇上的用意。
    自然没人能说出所以然来。
    吉祥在殿外候着,看到傅云英和几个平时相熟的翰林院侍读学士边走边谈,迎上前,“傅相公,万岁爷召见。”
    几位侍读学士相视一笑,和傅云英拱手作别。
    年轻的大理丞颇得圣眷,于他们来说是好事,他们和傅云一起协同几位老翰林编纂书目,交情日渐浓厚,以后选官之时,这份情谊一定能派上用场。
    倒不是非要仗着交情托傅云帮忙谋肥差,而是如果遇到难事,至少有个帮忙说话的人。
    乾清宫南庑在大火中烧得只剩一片残垣,工部尚书亲自主持修建之事,如今已经修葺一新,不过朱和昶还没搬过来。
    朝臣们认为南庑不吉利,应当改建成供奉祭祀之所。
    朱和昶不讲究这个,大手一挥:“无妨,朕乃天子,何须忌讳?”
    这话一出口,朝臣们自然不敢再劝,不然就有藐视君王的嫌疑。
    傅云英走过广场长街,看到长廊里穿贴里的内官和梳双髻的宫女来回奔走,川流不息。
    朱和昶正在礼部官员的陪同下接见外国使节,吉祥将她带到东梢间的暖阁里,给她奉茶捧果,含笑说:“您大病初愈,可得当心。万岁爷刚才还叮嘱说不能让您在殿外等,怕您叫风给吹着。”
    傅云英淡笑,谢恩,坐着吃茶,听小内官们一边剥核桃,一边讲宫里的八卦。
    孔皇后贵为一国之母,父兄都按惯例封侯,近来孔家春风得意。因为霍明锦辞去锦衣卫指挥使一职,而朱和昶根基浅薄,身边没有能依仗的姻亲,孔家有些意动,他们家世代是武人,可惜未出过高阶军官,就盼着靠女儿光耀门楣。
    其他四位妃子,以赵娘娘最为得宠,她出身比孔皇后显贵,虽不是高官之女,却乃名门望族之后。
    孔皇后和赵娘娘表面上一团和气,私底下却不大和睦。
    一开始后妃们摸不清朱和昶的脾性,不敢生事。现在都知道他为人宽和,而且几次无意间犯点小错,没见他怪罪,到底都是年轻的小娘子,又值新婚,也就敢使小性子了。
    傅云英回想刚才的考题,漫不经心听内官们说笑。
    忽然听到屏风外传来一阵爽朗笑声,开道的太监手执拂尘,率先走进暖阁中。
    接着走进来的是宫人簇拥中的朱和昶,他头戴金龙翼善冠,穿一身玄色金线织绣团龙圆领常服,赤红中衣,束玉带,边走边笑。
    傅云英朝他行礼,不是大朝会那种场合,自然不需要跪拜,只揖首而已。
    朱和昶似乎停不住笑,肩膀一抖一抖的,等走到她面前,忍笑说:“朝鲜送了两名美人……”
    话还没说完,自己又笑起来了。
    他素来喜欢美姬,朝鲜送美人给他,高兴成这样了?
    那得是多么国色天香的人物,才能让阅遍花丛的朱和昶喜不自禁。
    傅云英不关心朱和昶又纳了几个美人,问起刚才偏殿考试的事。
    朱和昶唔了一声,抛开朝鲜美人的事,正色问:“你答得如何?”
    傅云英如实道:“还行,不过不敢和翰林院的侍读学士们比。”
    题目倒是不难,很多是四书五经中的内容,官员们入仕之后不会和以前备考时那样时常温书,她前段时间辅导袁三功课,刚好温习过,所以答得很顺利。
    朱和昶微笑道:“难为你了。朕原本打算提前告诉你,好让你有时间准备,可王阁老、姚阁老他们在一边看着,只能如此。以你的底子,通过考试不难。”
    傅云英挑眉,这和王阁老、姚阁老他们有什么关系?
    朱和昶示意吉祥般椅子给她坐,慢慢道来考试的目的。
    原来他想再增设四名同考官,这一次他不要大臣推举人才,而是通过选拔的方式遴选。
    王阁老他们坚决反对,认为古往今来,并没有这样的先例。
    他们敏锐地察觉到朱和昶的真实目的,所以想要阻挠此事。
    礼部尚书则认为可以一试。
    范维屏是老楚王的铁杆心腹,自然也出列赞同此举。
    双方和各自的拥护大臣各持己见,吵得不可开交。
    等两帮人争得脸红脖子粗、快要打起来的时候,朱和昶淡淡道:“没有先例,那就从朕开始,由朕开这个先例,如何?”
    大臣们哑巴了。
    身为阁臣之一的崔南轩全程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他素来不爱掺和民生改革之外的事务。
    最后朱和昶才缓缓抛出一系列裁抑司礼监的举措。
    司礼监太监仗着手握朱批之权,干涉朝政,残害忠良,使内阁形同虚设。
    文官们对阉党恨之入骨。
    见朱和昶真的打算要裁抑司礼监,大臣们欣喜若狂。
    这时候他再提出考核官员以选拔同考官,反对的人就少了。
    只要把阉党死灰复燃的路子给堵死了,皇上想选谁当同考官都行啊!
    听到这里,傅云英心中一动,起身,“皇上,您想让微臣担任同考官?”
    她没有进士出身……怎么都不够资格啊!
    要知道,连乡试主考官也必须是进士出身。
    朱和昶摆摆手,“你别急着推辞,以前还有举人出身的担任主考官呢!你只是做同考官而已。等会试结束,你作出程文,正好可以赐你进士及第。”
    傅云英了然。
    朱和昶这是想效仿从前的武宗。那时武宗重用举人出身的名臣蔡珺,并借会试的机会给予他进士及第出身,蔡珺后来官至正二品工部尚书,死后获赠太子太师,也算是一代奇人。
    朱和昶又道:“这次考试只是第一关而已,剿袭之作实难分辨,你主持编写《制艺手册》,对这个最有心得,其他大臣并无异议,只要考试后你名列前四,王阁老他们就没有借口反对朕的决定。”
    傅云英有些汗颜,她自己都没信心名列前四,朱和昶倒好,什么都没和她说,就把计划定好了。
    也不怕她发挥不好,让他在王阁老等人面前丢脸。
    似乎能看懂她在想什么,朱和昶朝她眨眨眼睛,“阅卷的人分别是王阁老、姚阁老、范阁老、崔阁老和汪阁老,你肯定能通过的。”
    姚文达、范维屏、汪玫都好说,王阁老为人公正,自然也不会从中作梗。
    至于崔南轩,应该也不会刻意为难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