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节

    网上一片安静……过一会儿有技术员说道:“科普不是?这不是科普嘛……话说真正的好刀还得手制吧?”
    “硬度就够可以了吧?我听说过,手制的产品要是加上好的淬火方法,也能达到了,也就费些事情……”
    李子强董事不在意的说道。
    “对对,这应该是私人爱好了……制式武器就不太合适了。”
    最终两种型号的腰刀都加工出来了……经过测试,完全适用于这个时空了……只要不和这个时代的极品,也就是极其偶然条件下打制出来的刀具对砍……它已经无敌了……比以前加工的甘蔗刀上升了一个档次。
    除了给水手们都配上了腰刀外,汉唐集团安保部门还有另外的安排。
    他们当然不会让这些已经可以熟练操纵软帆的水手们,只是架着火炮,举着腰刀去一个乱糟糟的大陆招工。
    谁知道这招工行为到底会演化成什么样的模式,或者说,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完成任务……当然,抢劫平民之类的行为决不会发生,这早都在规定中明确了。
    汉唐集团的安保部门经过研究,决定从明人安保队员中抽出四十三个队员,全副武装后,由吴化龙带队搭乘这四艘红毛番大夹板船共同前往。
    武器方面不必再说了,所有成员的冬季装备都是齐全的。
    棉大衣、棉裤、棉手套、棉鞋每人都齐全了……图片传到网上后,有人说道,我靠,要是他们不是蓝色军服而是黄色的话,整个小日本关东军的干活……
    消息反馈回基隆训练营,伍坚强大队长没当回事情,按那面世界的标准,这一身是土了些,以后全换成毛呢的也不费事情……现在只求俺暖和就行,用吴化龙的话说……有这一身装扮去一趟辽东都没事了,山东那儿更没有事了……
    吴化龙一直不太理解,用得着大冬天去山东那儿招工吗?夏天再去来不急?伍坚强大队长能看出他的困惑,但是不会对他解释的。
    啊,小子,这些脏活累活先干着吧……总比你们后来死在荷兰人手中好一些……都年轻,正是难得练一练手的时候……以后冬天也是需要打仗的啊。
    船上的防寒设备也有。
    将各种煤灰都收拾干净后,铺上草垫子,各种大被子……只要能保暖就行了。
    关键是饮食上的需求,这才是保证热量的重要办法。
    汉唐集团事先组织了一部分口粮,计算了一下,按一千五百人算,每天至少能保持1500大卡左右……用大锅煮吧,再配上海带汤,怎么也能坚持到基隆了。
    基隆现在正在成为台湾北部地区接受外来人口的主要地方,尤其是针对明大陆的北方地区。
    当然,当时那里的大部份补给还是需要来自台南地区……台北盆地地区想要成为合格的供给地,还得过半年才行……
    郭怀一的船队到了基隆码头后,先是卸下了顺路带来的货物和各种补给品。
    在码头区的办公楼里,汉唐集团安保部门的主要领导对郭怀一和吴化龙布置了任务……任务简单明了,能招多少劳力是多少,多搜集当地资料和信息……保护自家人身安全是第一要务……
    郭怀一和吴化龙多日未见了,俩人在基隆相见,那个亲热劲头……让人感动,人都差点抱在一起了……
    听了任务后,郭怀一拍着胸口说:“我老郭带着这一众兄弟北上山东,就如串门一般,但有差错,我老郭提头来见。”
    吴化龙啪地一个军礼,大声说道:“一定完成任务!”
    吴化龙的军礼动作标准,声音洪亮,吓了郭怀一一大跳……郭怀一心道,这还是自己的兄弟嘛,变化太大了……
    其余四十三名安保队员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大多有去过北方的经历。
    达鲁对这次行动没有参加的机会感到气愤,他找到中队长孙瑜,说:“孙队长,我等也是安保队员,也对汉唐集团的大旗发过誓言……为,为何不让我等也去……”
    孙瑜中队长说道:“你们刚刚才在海里学会游泳……海上逃命行吗?”
    “为什么要,要逃命?”
    “料敌为宽懂吗?”
    “懂,敌人寨子里有一百人,我等要,要按一百二十人来对待……可是,我听过周边的海上势力报告,没有人能,能比我们实力强大……”
    “你无法断定是吧?一但有呢?上次那个大山里的纠纷,你处理完了吗?”
    “刚刚处,处理完,那帮子人太没有文化了……一个把十三只野鸡数成十二只,一个把十三只野鸡数成十四只……就为这个打起来的……”
    “这样啊,就为一只野鸡差点死人?!”
    “为,为两只。”
    “那你是怎么处理的?”
    “我让他们出十三个人,一人拎一只野鸡,然后点人头……他们就搞懂了……”
    “……野鸡呢?”
    “他们要价太贵,就是想去热兰遮那里卖,我,我当时买不起,只买了三只回来……”
    “这一阵子食堂里也没有野鸡啊?一定是你和吴化龙吃独食了!”
    “没,没吃独食……半路上碰上韩力子厂长了……他全给买去了……”
    “我靠,你没有说这是咱们军营里的伙食?!”
    “是我用自己的钱,钱买的……”
    “好吧,我的三只野鸡啊!!”
    在基隆码头,在低低的军号声中……汉唐集团的旗帜慢慢升起……伍坚强大队长带队,余下的安保队员也都站在码头上送行。
    伍坚强大队长当时高喊一句:“向远航执行任务的队友敬礼!”
    “啪”的一声,全体队员连带着众多学员一起敬了个礼。他们的动作整齐,声音似乎能盖过了送行的礼炮声……
    郭怀一在船上看得心旌摇动……大声说:“我老郭必将如此……”
    吴化龙目视着渐渐变小的码头,似乎现在还能见过自己的队友。
    “不行啊,大哥,你年纪超标了……就是岁数太大了……”
    郭怀一一时气结无语。
    第三百零二章 太阳照在甜水河上
    郭怀一这支招工船队,第一站到达的就是山东莒州,就是那面世界的山东省日照市。
    第一站选这里是汉唐集团的命令。
    原因很简单:
    一是这里的地理位置相对偏了一些,属于各种祸乱的非主流地带;二是这里从历史资料上所记载的来看,暂时是属于榆园起义军的势力范围。
    伍坚强大队长曾经就此事情询问过到过山东的明人安保员们,谁知他们虽然有去过山东莒州的,但是都不知道榆园起义军这件事情,而且在对待农民革命的态度上极为反动。
    吴化龙嘻皮笑脸地说道:“啥反抗暴政,反抗满清啊,大户,商人,中户之类的,只要家里有些许好东西的,他们都抢……上次我带了些货行走在鲁西,差点也被他们抢了去,要不是我等身怀绝技……”
    “好了,别跟俺吹了,你那水平俺门清儿。”伍坚强大队长不耐烦地说道,“他们是不是反抗过满清吧……那就算是民族英雄了!要看问题的主流……”
    “谁是当官的,他们就反抗谁!……好吧,是民族英雄了,你别瞪俺……俺还是回去培训俺的新兵吧,人越来越多,真心好。”
    “滚!”
    吴化龙灵巧地转过身子,飞快地跑了,伍坚强大队长这一脚没踢着……
    明人的思想观念是封建而落后的,看来还没有国家民族的大局观,不可能指望他们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明显没有学过历史唯物主义……还得教育啊。
    汉唐集团只能以历史资料来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了。
    榆园军起义是中国传统农民革命战争史上的一次典型历史事件,其发生与发展都带有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暴动的普遍性特点,而明末山东西南地区社会生态系统的失衡导致当地贫苦农民生存压力的倍增,为求生存,为反抗阶级压迫而“揭竿而起”,这一点正是榆园军出现的根源所在。
    更重要的是,汉唐集团通过分析过他们的实际情况,发现从他们中并没有人有称王称帝的这一现象,恰恰真实证明了他们的反抗行为,真的只是为了活着,或者活得更好一点。
    榆园军并不是一支有着统一领导、严密组织的农民武装,而是由明末清初山东曹、濮地带数支农民武装的合称。他们借助于地势险恶、交通闭塞的榆园地区的天然屏障而聚集于此建立起根据地,由此四处出击,占据城池、威胁漕运,对抗明清王朝的统治。
    榆园军的主要领导人张七、任七、梁敏等人都是普通农民出身,而榆园军队伍的主体参与力量亦是当地的贫苦农民阶层,规模达到十数万人。
    榆园军的活动范围波及鲁西、鲁南、苏北等广大地区,影响直、鲁、豫、苏四省,成为清初山东地区影响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威胁到了清政府对于山东地方政权的控制。
    随着清兵入关后民族矛盾的产生,榆园军过去与明政权之间也由对抗敌视逐渐走向了合作。
    榆园军在1648年参加的“曹州大起义”与同年全国各地发生的反清运动一起形成了清初反清斗争的一次高峰,势力范围也扩大到最大。
    鲁西青州府的莒州理论上也是属于他们的活动范围。
    当然后来由于偏安一隅的南明政权昏庸腐朽,因而无法统合群雄光复中原,最后被清军整合兵力各个击破。
    莒州县城外二十里处,靠近海边处有一座庄子,名为赵家庄。
    这个庄子里大多是本族人,就算其中有外族人,当时也是挑选了一些良善之人来入庄。
    庄子里一共有二百多户,人口大约有一千多人,家家户户互相都很熟悉。
    赵家老族长甚至都可以叫出每一个人的名字。
    原本,他们每天的日子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交皇粮就交皇粮,交科捐就交科捐,日子还是能过下去。
    赵家庄的人大半在海边有些营生,得了渔获便顺着甜水河一直去到莒州卖了,换些日常用品。
    庄子周围也有一些薄田,可能是靠着海边近些的缘故,不太产粮,只能种高粱……也就靠着甜水河边的一些地方还能肥沃一些,粮食产量不高。但那也是粮食,能活人的。多辛苦些,多开点地,怎么也能产一些。
    所以庄子里连赵家老族长自己都要去地里做活儿,庄子里壮劳力还得要下海,那才是主要收获。
    赵家族长的大儿子在即墨做小吏,二儿子在莒州做小吏,后来乱世闹得慌,老族长便将两个儿子都叫了回来,咱们也不是那做官之人,用不着为一方职守操心,然后就把他们两家都搬到庄子里来住了,毕竟庄子里安全些,能抵挡一阵子。
    庄子的防护措施确实是挺到位的。
    早在几年前,当世道慢慢开始乱了起来时,老族长偷偷命人打制枪头,并果断地命令庄子里的青壮们集中起来打墙垒……这是山东地方上常见的一种墙,不是砖墙,也不是石头墙,是一种用木桩夹着土坯的墙,墙上一人多宽,可以行人,有利于巡墙护卫。
    这种墙修建起来便宜,维护起便捷,下雨要是把墙土淋松塌了,雨晴后添上土再砸,直到结实了算;要是两边的木桩有根子烂了,那就再换一根。
    一开始,庄子里的青壮们烦不胜烦,直到一波又一波的流民路过时……赵家庄子的人才发现,这墙垒是一条保命的墙垒。每当流民们成群来了时,他们都关闭了大木头门,几百个男人都马上拿着武器上了墙垒开始护卫。
    一般的流民看了后,就离开了。攻打这个庄子的成本太高了,毕竟还有大户人家没赵家庄这样的防备。
    赵家庄青壮的武器就是插了枪头的长枪,都是用铁钉子钉死了,磨一磨后在阳光下也是闪闪发亮。
    当周边的大户越来越少后,一直龟缩在庄子里的赵家庄人知道可能要轮到自己了。他们不是没有做过准备,可是他们能向谁求救?
    莒州县城里大明的官员被大顺军派出的官员杀了,后来大顺军派出的官员又被愤怒的百姓杀了……直到大清派来的官员来了,总共三百人的兵马,能保住莒州城就不错了……再说,赵家老族长也坚决不会向那些鞑子们求救,他们竟然要人剃发留辫!
    原本还有义军在的,可是他们只是在征粮时出现,平常看不到的……好在周围有一些破落的农户也加入了赵家庄。
    不怕他们是奸细,赵家庄的人只选过去认得的……这些人比赵家庄子的人更恨那些流民,是他们毁了自己的家。
    这一天,又一大帮流民出现了,他们人数比过去多了很多。还可以看见他们后面跟着二十几个骑着骡子,赶着驴的大汉,那驴子背上装着大大小小的包袱。他们个个都有铁器,不似流民们的木棍了。
    流民们什么话也没说,当时直接开始冲击大门了,庄子里的男人们拿着枪,用力从大门栅栏内的缝隙中向外猛扎。
    在咒骂声中,在惨叫声中,外面死的人越来越多,尸体都要把门口堵住了。
    有流民从尸体上爬着想上墙……一直在垒墙上面男人们便用枪往下扎,流民们的武器明显不是对手,他们大多是木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