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节

    。。。。。
    “轰隆…”屋子外猛然想起一声炸雷,揭开了这一年秋汛的帷幕。黑漆漆的云团,谢裹着闪电和暴雨,从南向北迅速滚动。
    第八十九章 诤臣 上
    窗外风雨如晦。
    淮扬大总管府议事厅内,却是温暖明亮若三月春暮的正午。颜色已经接近于透明的平板玻璃,将瓢泼大雨毫不客气地隔绝在外。架在廊柱上的一盏盏油灯,则隔着玻璃罩子,向周围散发着一圈圈的温暖和光明。
    灯身是纯玻璃做的,晶莹剔透。隔着老远,就能清楚地看见里边还有多少灯油。灯口则用了上好的白铜,既方便用完之后擦拭,又能满足耐热要求。用來调节纯棉灯捻长短的,则是一根纯铜旋杆,表面镀了一层金,被油灯里的火焰一照,耀眼生花。
    像这样一盏冰翠琉璃灯,拿到市面上至少能值寻常百姓家三年之粮资。然而议事厅每一个柱子中上方,都托了六盏。整个大厅内,则是整整四十八盏。同时点燃之后,就像一朵朵凌空绽放的莲花、
    “尚未成就大业,便如此奢侈…比那徐寿辉,也差不了太多…”被过于明亮的灯光刺激得眼睛发涩,刘伯温抬起手來揉了几下,心中小声嘀咕。
    这句话显然有赌气成分,但细算下來,也沒冤枉了朱重九。此公非但生财有道,隔三差五总能带领焦玉、黄老歪等人,造出一些可以令人倾家荡产的新奇之物。他自己也性喜奢靡,几乎每造出一样新奇之物,肯定会让他自己和大总管府先用上。
    比如可以让屋子不通烟火却四季如春的水炉子,比如可照得人脸上毫末必现的更衣镜,比如这议事厅内散发着淡淡鱼腥味道的冰翠琉璃灯,还有水泥、地砖、四轮马车、自鸣钟等物,如果按照市面的价值上折算,恐怕这小小的淮扬大总管府,造价比徐寿辉的紫云台也不逊多让。
    还有他身下可旋转的座椅和手中的空心汲墨笔…还有裹了钢簧的椅垫和嵌了冰翠的书案…就连装墨汁的瓶子都是冰翠所铸,唯恐别人不知道他是个暴发户一般…
    越看,刘伯温觉得朱重九身边的东西越扎眼,自己跟周围的环境越格格不入。而同僚们却仿佛故意跟他过不去一般,个个兴高采烈地给朱重九出着谋财害命的主意,丝毫不以满身铜臭为耻…
    这些主意被提出來后,一部分被其他人当场否决,另外一部分则被参谋们登记入册,准备参照执行。而被否决的,里头往往多少还存在着一丝慈悲之意。被登记入册的,则个个听起來都恶毒无比且遗祸无穷。
    刘伯温越听心里越烦躁,越听,面前的灯光越刺眼。忍了再忍,终于按奈不住,轻轻推了下面前的桌案,长身而起:“主公,微臣身体有疾,不堪灯油味道,请容微臣先行告退…”
    “灯油味道?怎么会,这可是上好的鲲油…”众文武正议论得热闹,猛然被刘基打断,甚感意外。齐齐抽着动鼻子,小声嘟囔。
    议事厅内除了非常淡的烤鱼香味儿之外,根本感觉不出任何难闻的地方。而比起传统的菜油灯和牛油大蜡來,明亮而又散发着淡淡香气的鲸油灯,绝对是一种享受。只有那些心怀怨怼的人,才会身在福中不知福。
    当即,很多人就将目光转向刘伯温,眉头轻皱。还有人则轻轻地翘起的嘴角,满脸不屑。甚至还有人皱着眉头跃跃欲试,只待时机一到,就站起來对刘基进行弹劾。
    在无数双困惑乃至责问的眼神下,刘伯温的脸色慢慢开始发红。但是,他却强迫自己横下心來,继续大声说道:“微臣,微臣此刻心中烦恶欲呕,请容微臣告退,改日再來向主公当面赔罪…”
    “够了…”
    “刘参军,你这是何意?”
    “刘参军,你是故意在发泄心中积怨么?”
    四下里,立刻响起了质问之声。长史苏明哲、内务处主事张松、还有工局、吏局的官员们陆续站起來,对刘伯温怒目而视。
    “好了,大家不要生气。刘参军身子骨一直不太好…”就在大伙都怒火上涌之时,朱重九却笑着挥了挥手,低声说道,“说实话,鲸油虽然亮,但味道的确重了些。我自己也不太习惯…”
    “主公。。。。。”已经准备弹劾刘伯温的众人失去了目标,一个个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尴尬异常。
    “几点了?噢…是已经过了晚饭时间了…”朱重九迅速回头看了看架在墙壁前的自鸣钟,自问自答,“也罢,今天咱们就到这儿。还有沒议完的事情,明天早晨继续。吃饭,吃饭,活不是一天能干完的。扬州城也不是一天就能修起來的…”
    这句话,给了在场所有人台阶下。当即,逯鲁曾、苏明哲等大总管府直辖官员,陆续站起身,向自家主公施礼告辞。胡大海、伊万诺夫等军中武将,也纷纷抱拳施礼,转身离去。一边互相打着招呼向外走,一边意犹未尽地嚷嚷,“真过瘾,今天大伙商量的办法,可真都绝了。老子原來以为光是用刀枪杀人,这会儿才明白,有些东西杀起人來,比刀枪可狠多了…”
    “那当然,你也不看咱们主公是谁?…”有人习惯性地将所有功劳归还给朱重九,“自打沒了外人擎肘,咱们对付鞑子的招数,哪次重样过?有些家伙自己以为聪明,跟咱们主公比起來,他根本不够看…”
    “上兵伐谋,末将以前总觉得这是文人在吹牛皮,现在才知道,原來真有不用刀兵就打垮敌军的妙计…”
    “文人么,当然就是嘴把式。咱家主公,可是文武双全。不信,你让别人也做一首沁园春,能比得过咱家主公,老子以后就听他的…”
    。。。。。
    武将们从不懂得刻意压低声调,而他们的话,听在刘基刘伯温的耳朵里,却丝毫不亚于天空中的闷雷。
    能以一把杀猪刀创下偌大基业的人,能与弟兄们并肩而战,誓死不退的人,能放下刀子提笔填词,写出“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人,如果他不还不值得自己追随,天下还有哪个英雄值得自己为其而谋?…
    可是他,却又任人唯亲,刚愎自用且举止无状。轻士大夫而重商贾草民。自己每每直言而谏,都得不到任何结果。。。。。。
    “喀嚓…”一道闪电凌空劈下來,照亮刘基苍白的面孔。
    暴雨如注,被秋风吹着泼向人的头顶。尽管有屋檐遮挡,依旧迅速浇透了人的半边身体。
    武将们身边都有亲兵,迅速支开了雨伞。文臣们身边也有侍卫或者下属,体贴的递上蓑衣。只剩刘基,自己沒有带伞,也沒有随从在议事厅外伺候。被雨水泼得倒退数步,孤零零地站在屋檐下,形单影只。
    “伯温请暂且留步…”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背后传了过來,令刘基的心脏猛然抽紧。回过头,他恰恰看见朱重九那略显粗豪的面孔。
    “外边雨大,我让洪三备了马车送你…”朱重九笑着加快脚步,与刘伯温并肩而行。右手里的油纸伞,非常自然地就打在了二人的头顶之上。
    刘伯温立刻变得不知所措,向屋檐外躲了两步,惊惶地摆手,“主公,折杀了。真是折杀了。微臣何德何能,敢劳主公。。。。。”
    雨很大,几乎在一瞬间就将他淋成了落汤鸡。好在朱重九反应速度足够快,一个箭步追过來,笑着数落,“别废话,不就是举手之劳么?况且伯温今日还是有病在身?…”
    说着话,他抬起头,目光迅速扫过自己的胳膊,“呵呵,别的事情不敢说,打伞这事儿,绝对是举手之劳。不举手还真不行…”
    “呵呵。。。”刘伯温一边抬起手來抹脸上的雨水,一边讪笑着回应。但很快,他的笑容就黯淡下去,干瘦的面孔上,重新被落寞之色占满。“微臣,微臣才疏学浅。主公如此相待,让微臣,微臣寝食难安。”
    国士之礼,如果亲手打伞相送不算国士之礼的话,刘伯温真的无法想象一个主公能为自己的臣子还做到何种地步?…然而,朱重九对他越真诚,他却越恨不得自己立刻远远的逃开。因为他认定了朱重九走得是一条绝路,而他身为人臣,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家主公往悬崖上走,却无力做出任何拦阻。
    “油灯里装的是鲸油。”朱重九却故意不看他的脸色,自顾将油纸伞倾斜起來,挡住遮天风雨,笑呵呵地继续东拉西扯,“鲸就是书中常提到的巨鲲。很久以前,伊万诺夫所说的欧罗巴那边,就以鲸油充当灯油照明。光比菜油灯亮,烟也比菜油灯小。刚好咱们淮扬准备插手海贸,所以我就依照方国珍的提议,派船到近海捕些鲸鱼來练练手。一则可以让船上的人尽快适应风浪,二來,这庞然大物身上油多肉厚,每次只要能捉到一条,出航的本钱就赚够了。根本不用我再为舰队的钱粮补给操心…”
    “主公学究天人,连捕鲸炼油之事都通晓…”刘伯温低声夸赞了一句,多少有点儿言不由衷。
    “我知道的不多,只是听别人说过此物点灯比菜油好用…”朱重九举伞缓缓前行,眼睛里跳动着自豪和自信,“只要有用,我就想拿來试试。而不是墨守成规…毕竟规矩都是古人定下來的,而古人在定规矩时,未必知道今天是什么样子…”
    注1:继续感冒中。。。。。。
    第九十章 诤臣 下
    “此乃杨朱之学,孟子以之为禽兽…”刘伯温非常敏感,毫不客气地开口批驳。
    “喀嚓…”半空中又是一道闪电劈落,将他的面孔照得惨败如雪。
    明白了,到了此刻,刘基算是完全明白了。淮扬之政表面遵从孟子,实则完全出于杨朱。言必称利,轻古重今,甚至无君无父。怪不得朱总管不肯承认他自己出身于弥勒宗,怪不得朱总管动辄呵佛骂祖,原來他是杨朱在世间的唯一传人。
    而朱重九只用了一句话,就令刘伯温的所有猜测不攻自破。
    “杨朱是谁?”回头看了一眼满脸恐慌的刘伯温,他非常坦诚的问道。“我读书少,沒听说过这个人…”
    “轰隆隆隆………”又是一阵闷雷从头顶滚过,砸得刘伯温摇摇晃晃。
    “主公勿要刻意相欺…”两眼直勾勾地盯着朱重九,他低声咆哮,“主公可以填词,可以作曲,每一篇文章出,都万口传诵。主公,主公竟然跟刘某说读书少。主公,主公。。。。。”
    后半句话,他气得实在说不出來了。最无赖莫过于装傻,如果朱重九坚持说他自己沒读过书,不知道杨朱是哪个,谁也无法剥开他的肚子,看看里边到底存着多少墨汁…
    “我的确不知道杨朱是谁,并非故意相欺…”瞪圆了眼睛与刘伯温四目相对,朱重九脸上的横肉间写满了无辜,“其实孔子和孟子两位老人家的话,我总计知道的也不会超过五十句。至于那阙《沁园春》和那曲《临江仙》,算了,我说不是我作的,你也不相信。但除了这一词一曲之外,伯温还听我做过第三篇文章?”
    “这。。。。”刘伯温无言以对。从日常交往中看,自家主公的确不像是能做出那一词一曲之人。虽然他的行止也不像个粗鄙杀猪汉,但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能信口吟出《沁园春》的人,其言谈里自然而然会带上一些文章典故,而不像他一样,基本上全都是大白话,偶尔带上一两个谁也听不懂的词,也完全属于自编自造,根本找不到任何出处。
    “但说朱某读书少,的确也是自谦…”看了一眼满头雾水的刘伯温,朱重九继续说道,“只能说,我读的书,和你们读的都不同。你们开蒙之后,就专注于四书五经,唯恐对古圣先贤之言领悟不深。而朱某,对四书五经只知道其名字,至于具体内容,恐怕就一个字都沒仔细看过。”
    “但朱某却知道大地是浑圆如球,知道天空中并沒有住着神仙。知道月亮的圆缺变幻不过是太阳的光芒被大地遮挡,知道星空无限,你我所住之地,不过是其中偏僻一隅。论对儒家典籍的专精,朱某恐怕不如在座任何一人。论广博,请恕朱某妄言,如果朱某自谦第二,天下恐怕找不到那个能超越朱某者。”
    朱重九侃侃而谈,脸上写满了骄傲,“你要一个眼睛看到过宇宙星河的人,遇到问題再从古圣先贤的语录中找答案,再对古人的话顶礼膜拜,伯温,这太难,也根本沒有可能…”
    “轰隆隆………”又是一阵闷雷从空中滚过,闪电将刘伯温的影子不停地拉长缩短。
    主公在说谎…本能地,他想拒绝朱重九所说的每一个字。但心里却有一种直觉在告诉他,对方说得全是事实。朱重九不愿,也不屑装神弄鬼,否则,他也不会一再强调,他自己并非什么弥勒佛的化身,更不会主动与白莲教割断关系。
    他也许不够睿智,但对于自己人,却足够光明磊落,从沒拿谎言相欺。更沒有拿别人不懂的东西而故作高深。
    “我知道你不相信…”早就猜出了刘伯温会做如何反应,朱重九笑了笑,脸上涌起了一缕温柔,“第一次听朱某说类似的话时,只有一个人选择了无条件相信。因为她的命运,早就跟朱某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不过朱某可以给你证明,伯温,你擅长于术数。据你所见,朱某在术数方面的造诣,比你如何?”
    “这,这。。。。。。”仿佛面前站的是一个魔鬼,刘伯温不由自主地就往后退。无边风雨,立刻将他再度淋成了落汤鸡。他却丝毫感觉不到雨水的冰冷,只是看着朱重九,呆呆的,一眼不眨。
    术数…他除了对程朱之学外,最为引以自傲的,便是术数方面的造诣。天元、四元、垛积、招差等术皆有涉猎。但平素在谋划军务和议事之时,他的心算速度,却永远只能排在第二位。哪怕是再庞大的数字,朱重九好像都可以直接心算,或者稍稍在纸上勾画上几笔,就能得出答案。然后过上很长时间,司仓参军们才能用算盘给出相同或者相近的数字。
    原來大伙对此都司空见惯,觉得自家主公乃天授之才,一通百通。所以刘基虽然觉得好奇,也沒有认真琢磨。今天被朱重九亲口提醒,才猛然发现,自家主公的算学造诣,恐怕在自己的十倍之上。而自己师出名门,潜心于术数不下三十年。自家主公朱重九,年龄却才刚满二十…
    “别躲那么远,我又不会吃掉你…”朱重九笑着追过去,用雨伞再度遮住刘伯温的头顶。
    后者则双手抱着肩膀,彻底瑟缩成了一团。不光是因为冷,而且是因为心中的震撼。朱重九沒说谎,他说得全是实话。他非但精通术数,并且精通制器。精通地理,精通天文。他甚至知道上万里外的欧罗巴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跟伊万诺夫相谈甚欢。而在中原的大食书籍中,却都找不到同样的记载。
    “其实朱某也从未否定过古圣先贤。”见自己把刘伯温震惊成了如此模样,朱重九笑了笑,带着几分歉然说道:“朱某记得圣人有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做学问如此,治国也是如此。只要是别人好的,行得通的,朱某都想学上一学。不管來自蛮夷,还是來自华夏。”
    抬起另一只手替刘伯温掸去肩头水渍,他微笑着继续补充,“朱某只管它会不会有利于我淮扬发展壮大,却不会考虑它符合不附和圣人之言。因为在朱某眼里,圣人原本就是虚怀若谷,不耻求教于百家。因为圣人有这份自信,兼容百家之长后,他的学问依旧自成一系,依旧直臻大道。伯温如果真想继往圣之绝学,就应该有这份心胸。而不是闭上眼睛,捂住耳朵,妄自尊大…那样只会令圣人蒙羞,而不是为尔等今天所为自豪…”
    “轰隆隆…”刘伯温耳朵里又响起一声炸雷,脸上迅速涌起一抹潮红,“主公,主公知道,知道微臣最近,最近是在。。。。。”
    一抹笑容迅速涌上朱重九嘴角,“知道,你不是装病,是心病。朱某原本不想戳破,等你慢慢痊愈。但伯温,你沒给自己留出足够的时间…”
    这才是他今天追上來的目的,留住刘伯温,留住这个历史上有名的谋士,而不是显示自己见识有多广博。刘伯温多谋善断,目光如炬,又精通兵法,是个非常难得的参谋之才。然而刘伯温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是爱钻牛角尖。这导致此人跟整个大总管府的参谋系统很难合拍,日常中能发挥出來的作用,可能还不到其真实本领的十分之一。(注1)
    “主公,微臣,微臣亦为士林中人。元统元年进士…”被朱重九一语戳破了心事,刘伯温的脸色更红,拱起手來,挣扎着辩解。
    “比禄夫子如何?”朱重九又看了他一眼,笑着问道。
    “比,不及善公远甚…”刘伯温的身体轻轻哆嗦了一下,低声回应,“然臣与善公之际遇,也不尽相同。”
    同等条件下,刘伯温只中了进士,逯鲁曾却高中过蒙元的榜眼。所以他当然不能说自己的学问比逯鲁曾还高深。但他只是朱重九的谋臣,而逯鲁曾却是朱重九的长辈,双方所处的位置不一样,所以对同一事情所持的态度自然也会不一样。
    这个解释,倒也说得过去,让朱重九笑着点头。但很快,朱重九的第二个问題就借着风雨而來,如雷鸣般冲进了刘基的耳朵,“伯温所学,是为了谋万民之福祉,还是谋士林之私利?放眼天下,百姓几何?士绅几何?”
    “当然是万民之福祉…”猛地停住脚步,刘伯温的声音陡然转高。这是他身为儒家子弟的底限,不容任何人质疑。“只是刘某跟大总管府诸君,道不同,所以难相为谋…”
    “何为道?”朱重九的声音也慢慢转高,低头看着刘伯温,眼睛里充满了困惑,“你的道在哪儿?是为了谋万民福祉而求道,还是为了捍卫你心中之道,宁愿将天下万民推进水火?”
    “这。。。。。”刘伯温再度语塞,不知道该怎样回答朱重九质问。
    他是个虔诚的程朱门徒,但他却不会闭上眼睛说瞎话。淮扬大总管府的所做所为,明显早已背离的圣人之道。但淮扬大总管治下的百姓,日子越过越好,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强逼着大总管府改弦易辙,将來能否驱逐蒙元朝廷不说,他甚至无法保证,百姓们的生活会始终保持今天这般模样,而不是每况愈下。
    接下來的,朱重九的话,却字字宛若惊雷,“朱某好像跟你说过,在朱某眼里,儒家也好,道家也罢,甚至十字教、明教,都是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朱某接纳他们中的一部分,是因为他们切切实实能让百姓的日子过好,能重整华夏河山。这才是朱某的最终目的。只有实现了他,朱某才觉得自己沒白來一趟。朱某只会为了目的而选择手段,而不是为了捍卫某一家之言,而忘记了自己的目的。朱某更不会为了捍卫某一种理念,让全天下的人为之牺牲。哪怕这种理念听起來再完美。那代价太大,朱某承受不起。你刘伯温,朱某,还有全天下任何人,都沒资格让别人來承受…”
    “臣,臣,不是,不是这个意思…”电闪雷鸣中,刘伯温结结巴巴地回应,“臣最初,亦出于公心。管仲逐利而兴齐,而管仲鲍叔死后,桓公最终为佞臣所害。霸主之位,亦因齐国君臣逐利而失。前车之鉴,后世之师,主公不可不察…”
    “谁为奸佞?”朱重九摇了摇头,笑着追问,“大总管府上下皆以荆州之盟为善,唯独伯温、三益两人以之为恶,朱某当听从谁?若是朱某否决了满府文武,独纳你二人之言。伯温,你以为,大伙眼里的奸佞,会是哪个?”
    “主,主公此言,此言。。。。。”刘伯温被问得又后退半步,把自己第三次暴露进了风雨里。他、章溢,再加上一个态度不甚坚决的禄鲲,总计三个人,却要面对满朝文武。朱重九身为主公,该选择支持哪一方,再明显不过。如果为了他们三人而力排众议,日后万一证实选择错误,他们三人肯定要背上一顶奸佞的帽子,万世不得摘脱。
    “况且齐国之祸,皆发生在管鲍死后…”朱重九又追了一步,用雨伞挡住刘基的头顶,“其罪责,怎么能全都按在管仲头上?朱某只记得圣人有云,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却沒听圣人指责他害死了桓公…”
    “可逐利之祸根,毕竟是管仲亲手埋下…”刘伯温不肯轻易认输,梗着脖子死犟到底。
    “要是有人站在桓公身边,随时提醒他祸根的存在,桓公还会惨死么?祸根之所以称为祸根,就是其爆发于以后而不是眼前。如果有人每当它一露头,就全力剪除之,它又岂能成为祸根?…”朱重九忽然微微一笑,带着几分期盼问道。
    “主公,主公此言何意?”刘伯温被问得又是一愣,迟疑着反问。
    “留下來,盯着它。时时刻刻提醒我它的存在…如果你坚持以为它是祸根的话…”朱重九笑了笑,非常坦诚地发出邀请。“以魏征与秦王之仇,尚能留在其身边日日监督之。朱某与你之间,好像仇恨还沒那么大…”
    注1:正史上,刘伯温也因为性格原因,在大明立国后不久就迅速被边缘化。以至于被胡惟庸毒死,却有冤难申。直到胡惟庸倒台后,才暴露出其真实死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