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节

    第五条,为了让荆州大总管府早日获得自保能力,从缔约之日起,淮扬第五军团将抽**头,按照自己的标准,为荆州方面打造一支规模为三个旅的军队。名字就叫做荆州新军,主将由在蕲州保卫战中功劳显赫的陈友谅來担任。其他各级军官位置,荆州和淮扬方面暂且一家一半儿。待荆州方面的军官切实掌握了新式武器和战术,并且通过长江讲武堂考核后,淮扬方面派出的教官再逐渐退出,将指挥权逐步移交给陈友谅。
    第六条,自盟约缔结之日起,荆州和淮扬双方往來的商船,皆以最低标准抽水。淮扬货物运往荆州,卸货时支付半成“抽水”给荆州大总管府。荆州的货船抵达淮扬,也只支付半成的“抽水”给淮扬。双方平等相待,童叟无欺。
    第七条,自盟约缔结之日起,淮扬的县学、府学和讲武堂,均向荆州开放。荆州各级官员和良家百姓的子侄,可以去淮扬求学,待遇与淮扬当地人相同。学成之后,可以自行选择出路,两家官府都不得随意干涉。
    第八条,当有周边势力挑衅《高邮之约》权威,或者有对荆州和淮扬不利举动之时,第五军团驻扎在蕲州的三个旅,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出战。荆州方面不得干涉,并且要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第九条,当淮扬的将士,在荆州大总管府治下各地展开行动时,与当地官府不得干扰,否则,淮安军有权力对其执行军法。
    第十条,凡淮扬商贩、百姓,在荆州大总管治下各地违反了法律,或者与当地官府、百姓起了冲突。荆州官府沒有随意处置他们的权力,必须将他们交给淮扬官府,或者淮扬官府派出的专人來处置。即便罪在不赦,审理时也必须由两个以上淮扬方面的官吏在场,才可以结案。所处刑罚,也必须由在场的淮扬官吏点头,才可以执行。
    。。。。。
    如是种种,共写了二十三条,五十多小款。涵盖了从官府运作、军队组成到民间纠纷处理等极为广阔的范围。虽然放到朱大鹏所在的时空,这个由一帮年青将领与徐寿辉之间仓促签订的城下之盟,实在是漏洞百出。但放于朱重九所在时空,却是古往今來的头一份…
    淮扬长江水师就停在蕲州城外,当晚,便派了最快的哨船,将条约昼夜兼程地送回了扬州。朱重九正在为吴良谋辜负自己的密令,断然放掉陈友谅而郁闷。待再看了后者和逯德山、刘魁逼迫徐寿辉签署的《荆州条约》,顿时气得哈哈大笑。“哈哈哈,哈哈哈,好,好个吴佑图。好个二十三条…你可算是生不逢时…等朱某把海路探出來,肯定让你去大展宏图…”
    苏明哲正在旁边处理淮安军的内部事务,听自家大总管笑得古怪,心脏悄悄打了个哆嗦。赶紧放下手头公文,低声劝解,“主公,主公息怒。吴佑图年青气盛,做事难免莽撞。等蕲州那边的战事结束,主公将他调回來狠狠怎么收拾都行,千万别因为一时之怒而。。。。。…”
    “你自己看…”朱重九将吴良谋和逯德山等人炮制出來的盟约底稿丢给苏明哲,继续大笑着摇头。“连法外治权都想出來了,亏得咱们与徐寿辉还是一国之人。要是去了非洲,少不得他也会整船整船往外拉黑奴…”
    “一国之人?”苏明哲接过盟约底稿,满脸困惑。在他眼里,自己和徐寿辉根本不属于同一国度。但这么多年來,他也逐渐习惯了朱重九一些思维方式,很快就明白对方所说的国,指得是整个华夏,而不是如今每位诸侯所占据的地盘。便笑了笑,将目光慢慢扫向盟约上面的文字,一边看,一边低声点评,“徐寿辉既然答应退位了,并且还带头承认《高邮之约》,咱们这次用兵的基本目的就已经达到。至于其他。。。。。”
    目光继续从其余的文字上扫过,他也迅速皱起眉头,“这?过了,过了,真的有些过了…不过徐寿辉居然也肯接受。唉,虽然有些过了,但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情,估计外边也说不出些什么來…”
    “是啊!”朱重九接过话头,轻轻撇嘴,“谁敢说什么闲话,咱们吴都指挥使还可以打上门去,割了他的舌头,焚其书,毁起史…”
    也不怪他义愤填膺,吴良谋逼迫徐寿辉接受的东西,与朱大鹏记忆里的西方人对东方的殖民统治非常类似。然而另外一个时空的殖民统治毕竟发生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而淮扬人和蕲州人,却同为炎黄子孙,彼此间连语言习俗都一模一样…
    但同一件事情在苏明哲眼里,却是完全不同的观感。“主公莫非觉得吴将军对徐寿辉过于苛刻?请恕老臣不敢苟同。徐寿辉原本就是一具冢中枯骨,如果沒有主公庇护,恐怕连三个月都活不过。如今非但能保住性命,并且还能继续对南派红巾的其他豪杰发号施令,对他來说,已经是最好结果。”
    “至于荆州百姓。。。。。”见朱重九眉头依旧皱得紧紧,苏明哲继续小心地开解,“虽然三个旅的粮饷辎重要着落在他们头上,可比起徐寿辉大修宫室,沒事就瞎折腾,还是要轻松许多。并且有咱们的人在旁边盯着,今后荆州各地的官员吃相也会多少注意些,不至于主动把百姓往咱们这边推…”
    “也倒是…”朱重九继续摇头,脸上的愤懑却一点点变成了无奈。大总管府早就不再是他一个人的大总管府了,虽然大多数情况下,他还能让自己的意志无条件地得到执行。但这个他亲手缔造的怪兽,已经渐渐有了其自己一套的行事准则。里边中的每个人,包括对最为忠心耿耿的苏明哲,也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不再对他唯命是从。
    这种变化,让朱重九越來越不舒服。但这种变化,却会令淮扬大总管府越來越强大。作为一个众多思维碰撞和综合出來的整体,它不会被任何感情所左右。它只会选择对自身最有利的路去走,哪怕这条路两边躺满了尸骸。
    正感慨间,却又听见苏明哲笑着说道:“主公仁厚宽宏,乃天下万民之福。然而主公早晚会跟天下豪杰放手一博。不流他们的血,就得流咱们这些人自己的血。倒是吴良谋弄出來的这个条约,看起來别出蹊径…至少,如果真行得通的话,将來可以少死很多人…”
    注1:秦郑之好。秦国派兵马替郑国守城,然后就准备趁着郑国不备,夺取整个郑国。
    第八十章 獠牙 上
    这几句话,让朱重九怦然心动。
    苏明哲说得一点儿都沒错,他的确不想跟天下豪杰兵戎相向。因为在他内心深处,总觉得这些人能带领大伙起來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就功在千秋。而这些英雄豪杰沒死在蒙古人刀下,最后却全死在他朱重九手中,则是一个天大的悲剧。即便他最后能成功一统全国,成功将蒙元殖民者赶回漠北,夜深人静时回想起來,心中也会觉得负疚万分。
    然而大总管府的其他人却不会这么看,尽管朱重九已经按照禄双儿的提议,开始努力宣扬自己的观点,努力影响身边的人。但是收效却微乎其微。因为在大伙眼里,朱重八也好、张士诚也罢,都是依仗大总管府的扶持起家,然后又背信弃义的卑鄙小人。大伙谁都不知道这两家伙在另一个时空的那些辉煌轨迹,所以巴不得趁其羽翼未丰就下重手剪除他们,永绝后患。
    并且局势发展也逐渐证明,无论淮扬做出多少让步,都不可能换得张士诚、朱重八和韩林儿等人的善意回报。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在解决了蒙元朝廷这个最大威胁之后,大伙就是命中注定的敌人。如果朱重九坚持不肯让这些诸侯流血,则大总管府上下所有人的血都要为这些诸侯而流干。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中间几乎沒有第三种选择的可能。淮扬上下包括苏明哲在内,都不愿意坐以待毙。看在朱重九的份上,他们可以暂时选择忍让。但忍让到最后的结果,依旧是殊死搏杀。这,根本不会因为朱重九本人的善念,而发生半点儿改变。
    而吴良谋和逯德山等人炮制出來的荆州条约,无疑在“你死我活”这两个选择之间,另外撕开了一条狭窄的缝隙。虽然眼下还看不出这个缝隙最后能否成为第三条道路,但是至少,他让大伙看到了一个希望。
    一个既能避免其他英雄豪杰死于淮安军之手,又不会耽误淮安军将來一统天下的希望。当然,其最终结果,距离朱重九平素所宣扬的东西,依旧非常遥远。但是至少,能满足他的一部分想法,不至于让他活活郁闷死,或者抛弃大伙自己含愤归隐山林。
    “主公可曾记得当年咱们与朱重八初次想见时,他曾经说过的话。”见朱重九的脸色不停地变來变去,苏明哲斟酌了一下,继续小心翼翼地劝谏。“他当时觉得咱们过于谨慎,甚至有些小富则安的愚昧。话虽然说得婉转,却让老臣十分恼怒…”
    “我当然记得,要不是他的提醒,咱们也不会那么快地就领兵南下…”朱重九的思绪迅速被拉回现实中來,笑着点头。“所以朱某终究沒看错他,这个家伙虽然人品不怎么样,眼光和见识,却都是一等一…”
    “老臣从那时起,就不敢再小视他。”苏明哲也点了点头,笑着补充,“所以老臣最近就一直在想,咱们大总管府,是不是又重蹈当年的旧辙…”
    “你是说,咱们不该休生养息?”朱重九微微一愣,眉头迅速皱紧,“这可是在议事堂里反复谋划才定下的决策,那时,你可沒有说任何反对的话…”
    “老臣的确沒有反对…”苏明哲继续笑着点头,“咱们淮扬一口吃不成胖子,稳扎稳打最为合适。但要是有人肯出钱出粮,主公何不让淮安军多出去磨砺一番?毕竟光是埋头苦练,练不出精兵來。是骡子是马,早晚还得拉出去遛遛才算…”
    “你是说让荆州那边负担军资?以战代炼…”朱重九又皱了下眉头,迟疑着询问。
    受朱大鹏的记忆影响,他的发展思路一直是“种地……开矿……爆兵……扩张……再种地……开矿……爆兵。。。。”这个思路。所以每次大步扩张之后,都本能地想停下來,重复前一轮的套路。今天被苏明哲轻声一点,立刻意识到了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題。
    “主公英明…”苏明哲立刻竖起拇指,大拍特拍,“老臣就知道,主公早晚能看到这一点。吴佑图那小子虽然做事莽撞,但一颗心却全向着咱们淮扬。让徐寿辉和彭和尚他们将钱粮出了,咱们就派遣兵马轮流去荆州参战。反正那里距离扬州甚远,即便战事偶有不顺,也影响不到这边來。”
    “嗯?…”朱重九的眉毛跳了跳,满脸惊喜。
    接受上次与脱脱交手时兵力严重不足的教训,最近半年多來,淮安军一直在不停扩充。除去王宣的第六军团和王克柔的第七军团不算,其他五大主力,眼下光是每个军团里的脱产战兵就已经高达六个旅。三十个旅,完全以战斗为职业的十余万条壮汉,单算每天的吃吃喝喝,都是一个极为恐怖的数字。好在淮扬大总管府每年收上來的盐税和商税惊人,淮扬商号的许多买卖又是一本万利,否则,光凭着田地里那点儿收成,朱重九还真养不起这个庞然大物。
    然而兵马数量虽然得到了急速的扩充,战斗力如何,却是一个未知数。不像当年,朱重九这个大总管可以亲自下去,手把手指点每一个弟兄。他现在根本沒时间再下到一线,淮扬大总管的如今的规模,也不允许他再像当年那样事必躬亲。
    所以在养精蓄锐的同时,如何保证兵马的战斗力,就成为了一个难題。朱重九一直找不到妥善解决办法,沒想到被大伙认为尸位素餐的苏明哲,会将答案送上门來。
    “老臣以为,吴良谋这个盟约里头,对荆州方面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反复偷看朱重九的脸色,苏明哲的声音陡然加大。“主公如果觉得委屈的徐寿辉的话,不妨将第五军团的六个战兵旅全都派过去,尽快帮助荆州收复失地。如果条件许可,甚至可以帮助荆州向外扩张。等第五军团力气耗尽了,就把第三军团派出去。待第三军团又成了疲兵,第七军团的整编也该结束了。刚好让他们去战场上磨砺一番。”
    第八十一章 獠牙 下
    淮安军一共有七个军团。
    其中规模最为庞大的第六军团,也就是当年王宣的黄军,如今常驻泰山以东,与蒙元第一名将雪雪对峙;第二军团驻扎在集庆镇江一带,威慑张士诚和两江行省的元兵。第四军团负责睢阳和徐州防务,同时还要对汴梁红巾时刻保持警惕。第一军团则留守扬州,随时准备四处救火。
    剩下的第三、第五和第七军团,因为大总管府暂时无力继续扩张地盘,则成了“空闲”兵力。若是能在不影响淮扬自身发展的前提下,让他们有事沒事就出去打上几仗,无疑比养在家里要妥当得多。
    特别是王克柔的第七军团,因为刚刚接受改编,实力远不如其他六路大军。队伍中的基层军官又多为刚刚从讲武堂毕业的新手,经验方面也有所欠缺。若是仓促拉上战场当主力來用,无论是对大总管府,还是对于第七军团自身,都绝对是一种不负责任行为。所以找个强度不太激烈的战场去磨炼一下刀锋,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想到这儿,朱重九即便对吴良谋等人的自作主张再不满意,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下來。点点头,低声对苏明哲说道:“也罢…既然连你都觉得吴佑图这事儿干得不错,我就暂且放过他这一回。等会儿召集大伙到前面议事,听听其他人还有什么说法。要是大伙都不反对的话,我就在这份盟约上用印。不过。。。。”
    赶在苏明哲开口拍马屁之前,他把脸色一沉,继续补充道:“不过该敲打那厮一下,也必须敲打。若是每个都指挥使都像他这样自作主张的话,淮扬大总管府还是早日散伙的好。免得大家越处越别扭,以至于到最后反目成仇…”
    “主公言重了…老臣可以对天发誓,今生绝不敢背叛主公…”苏明哲闻听,立刻站了起來,满脸惶急地赌咒。“如果苏某心中有半点不臣之念。。。。。”
    “得了,我不是怀疑你。也不是怀疑吴良谋…”朱重九摆摆手,意兴阑珊地打断,“我只是心里不太痛快而已。也就是这会儿在你面前,还能明说。等会儿到了前厅,少不得还得强装出一幅雍容大度模样。否则,难免又是一堆口水…”
    “主公岂不闻,‘君正则臣直’?”苏明哲被说得老脸一红,低下头,讪讪地解释。
    朱重九主张畅所欲言,不因言而罪人。长期贯彻之后,结果就是现在的议事厅中,大伙的话语份量越來越重。而朱重九这个大总管,向大伙妥协的次数则越來越多,很多时候甚至要委屈自己,尊重在场大多数人做出的选择。
    在整个变化过程中,苏明哲所起到的作用非常微妙。虽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他都无条件地站在自家主公的一边。但几乎每一次,他的立场都不坚定。总是率先做出一些让步,拖累得朱重九也不得不主动后退,让群臣的图谋一次次得逞。
    但让步归让步,在忠诚度方面,苏明哲却不容怀疑。所以朱重九懊恼归懊恼,也不好太伤了这个老臣的心。于是又叹了口气,喟然说道:“对,反正你总是有道理。你们都是诤臣,是我自己昏庸糊涂,所以害得大伙总是冒死而谏…”
    “主公不是昏庸糊涂,而是仁厚…”苏明哲又笑了笑,厚着脸皮继续拍朱重九的马屁。“正因为主公仁厚,所以我等才敢屡犯龙颜。也正是因为主公仁厚,所以臣等才必须变得阴险狡诈,不给小人可乘之机…咱们君臣这叫相得益彰…”
    “呸…”朱重九被拍得哭笑不得,连连撇嘴。但内心深处,却依旧免不了有些小小得意。虽然大总管府距离自己理想中的民本政府相差甚远,毕竟言路已开。加以妥善利用疏导,最终未必不会成为类似于后世的虚君政治模式。
    如是想着,他心里的郁闷多少又散掉了一些。冲着苏明哲点点头,站起身,带着后者快步朝前院走去。
    君臣二人说着不着调的话,一前一后而行,须臾來到议事厅内。苏明哲命人敲响门口的钟鼓,召拢大总管府各级谋臣和各部主官前來探讨国事。
    不多时,逯鲁曾、刘伯温、刘子云和胡大海等人陆续到齐,分文武两厢落座。先从苏明哲手里接过吴良谋等人炮制的盟约,轮流传阅。然后开始各抒己见。
    果然正如朱重九事先所料,除了对一些细节方面有所异议之外,到场的大多数文武,都对盟约的主要条款赞不绝口。特别是刘子云、胡大海等高级将领,简直把这份盟约给夸到了天上去,恨不得其立刻能落到实处,好让自己带着麾下兵马去荆州去一展拳脚。
    而商局主事于常林和工局主事黄老歪等,则敏锐地看到了这份盟约执行之后,能给淮扬带來的巨大利益,一个个兴奋手舞足蹈,口若悬河。按照他们的想法,盟约看似公平,实际上只要落实下去,淮扬百工坊所出产的各类物品,就能迅速行销荆州。而对方手里的当地土货,甚至比其军队还要不堪一击,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彻底犁庭扫穴。
    与前两个部门所看到的不同,礼局所关注的重点则是,此盟约一签,淮扬就彻底奠定了自己的诸侯盟主地位。虽然表面上,北派红巾依旧以韩林儿为共主。但朱重九已经成了当年率先提出“尊王攘夷”的齐桓公,只不过这个王,从具体某个傀儡,换成了一份白纸黑字的“高邮之约”而已。
    “诸位所言大谬…”中兵参军刘伯温实在忍无可忍,站起來,怒气冲冲地说道,“自古以來,有因义而兴兵者,有因怒而兴兵者,刘某从未听闻,还有因做生意沒赚到钱而大打出手者。此约一签,将置我淮扬大总管府于何地?诸君只看到眼前蝇头小利,就不怕重蹈当年春秋时齐国之覆辙?…”
    “主公,微臣以为,刘参军所言,不可不察…当年齐国以商闾兴,亦因百官争相逐利,而终失其霸主之位…前车之鉴,可为后世之师…”学局主事禄鲲紧跟着站出來,对刘伯温表示支持。
    目光迅速扫视了大伙一圈,他又继续大声补充,“虽然逼迫徐寿辉去帝号,尊高邮之约,为上上之策,对我淮扬有百利而无一害。但是好好一份盟约,为何非要把商闾之事混在里边?一旦公之于众,岂不让天下豪杰笑我淮扬满身铜臭,逐小利而忘大义?此乃太阿倒持之举,请恕微臣不敢苟同…”
    “主公,臣亦不敢赞同主公签署此约…”被派往山东辅佐王宣的第六军长史章溢难得回來一趟,也站出來仗义直言。“且不说吴将军未获得主公授权便擅自于徐寿辉定盟,有罪在先。此约一签,天下读书人必然以我淮扬为商贩之国,从此敬而远之…”
    “微臣以为,刘参军所言甚是…”
    “微臣请主公谨慎…”
    “微臣请主公急速下旨召回吴将军,问其背主定盟之罪…”
    刹那间,学局、礼局的几个主要官员,都纷纷站了出來,与刘伯温和禄鲲、章溢三人一道,掀起了一股反对狂潮。
    与朱重九先前所担心的不同,大伙在意的不是此条约对南派红巾和蕲黄等地百姓带來的伤害,而是恼火吴良谋和逯德山等人,居然把商人和淮扬商号的利益,与大总管府的利益捆绑在了一起。要知道,眼下大总管府提倡四民平等,已经给了外界“重小民而轻士大夫”的口实。若是再将商贩的利益与大总管府之间的联系加强,而不是及时减弱的话,必将在读书人之间引发更大的非议。甚至导致其他地区的士绅,更快地倒向蒙元官府,而不是对淮安军赢粮而影从。
    但是,户局主事于常林只用短短几句话,就将反对者们问得面红耳赤,“主公,微臣也以为,刘大人所言听起來很有道理…然微臣却不知道,从主公起兵至今,天下士绅几曾支持过主公?微臣更不知道,天下读书人,有几个曾经替我淮扬摇旗呐喊,奔走呼号?”
    趁着刘伯温等人被气得接不上话的时候,于常林向前迈了一大步,声音陡然转高,“倒是在座诸位身上之衣,碗里之食,还有前线将士手中之兵器铠甲,皆出于工商…我淮扬既然以工商立国,不为工商张目,却想着去求肯什么读书人和天下士绅的支持,岂不是舍本逐末?到头來,天下士绅未必肯为我淮扬所用,我淮扬的根基却因此而毁,那才是真正将大伙往绝路上领…”
    “的确如此,于大人说得对。我等不需要讨士绅的欢心。他们愿意跟着主公一起干就來,不愿意干就滚。沒有了几颗臭鸡蛋,不信大伙就吃不了饭了…”黄老歪迫不及待地跳起來,红着脸咆哮。
    “天下读书人,天下读书人早就抱蒙元粗腿去了,有几个敢冒着掉脑袋危险与我等共同进退?”第一军团副都指挥使,兵局主事刘子云也读过几天书,言辞比他稍微温和些,但里边包含的火药味道也浓烈到了极点。“倒是几位大人素來看不起的贩夫走卒,百工力棒,始终与我淮扬生死与共…”
    “除了章、冯几位大人,微臣也沒看到多少读书人主动來投奔主公。倒是全天下的商贩,差不多能赶到淮扬的,都來过了。并且很多商号即便开在大都,也跟我淮扬暗中往來不断…”内务处主事张松是个顺风倒,见刘子云等人势大,立刻选择站队。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第七军团都指挥使王克柔出身于盐枭,对利益之争看得很透,不知不觉间,就成了司马迁的“弟子”。也紧跟着站起來,引经据典。“读书人科举得官,求得是展胸中之志,留万世之名。其实也是一份读书的红利而…只不过说起來好听些罢了。主公今后得了天下,再开科举,就不信他们不來。”
    “就是,连蒙元的科举他们都趋之若鹜,怎么可能拒绝主公?…”
    “他们不來也罢,假以时日,我淮扬各级学堂卒业的后生,未必比那些书呆子差…”
    “那些书呆子,满嘴春秋大义,还不是谁刀子硬就跟谁混?我就沒见到,有几个读书人肯不做蒙元的官儿,隐居山林的…”
    “莫说天下士绅,察罕贴木儿和李思齐等手中的兵马,十有七八都是士绅为之提供…他们不主动与我淮扬为敌,已经算是识相了。怎么可能转而支持主公?…”
    “诸位大人眼里看不上淮扬商号,有谁拒绝过淮扬商号的分红?有谁敢保证,失去了淮扬商号,我淮安军将士,还能衣食无忧?…”
    。。。。。
    其他文武们,也纷纷开口,与刘伯温等人针锋相对。
    刘伯温等人当然不甘心就这样被对方驳倒,很快就组织言辞,重新发起反击。双方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不知不觉间,外边的天空已经黑了下去。有一片晚來的乌云,翻滚着遮住初露的星光。大团大团的水汽,在半空中來回飘荡…
    苏明哲苦笑着摇摇头,命人点起了油灯。跳跃的光芒,转瞬间将议事堂照得如白昼般明亮。
    有一个从谏如流的主公是好事,但大总管府的每一项决策出台,因为朱重九不愿意早做决断,流程都变得十分冗长。像这样的争论,几乎每个月都发生好几次。往往直到一方彻底哑口无言了,才能分出个最终结果來…
    “主公,自古以來,商人逐小利而忘大义。。。”跳动的灯光下,刘基和章溢等人继续据理力争,但是他们说出來的每一句话,都很快就被大伙的驳斥声音彻底吞沒。
    “谁说商人无义,古有玄皋犒师,宋末也有义商破家以筹军资。即便是李平章,当年也是贩卖芝麻出身。若无他振臂一呼,岂有我淮安军之现在?”
    “商人逐利逐在明处…不像某些人,满嘴忠义仁孝,却给蒙古人舔勾子,说什么夷狄入夏则夏…”(注1)
    。。。。。。。
    早已从工商中尝到甜头,并且每年从淮扬商号中有大笔红利可拿的大多数文武官员们,根本不觉得吴良谋等人所炮制盟约,有什么过分之处。相反,他们还巴不得其余所有诸侯,也能照着“荆州之盟”签订同样一份东西,让淮扬的商品,早日大行于天下。
    “主公,如果照这样下去,今后我淮扬再对外宣战,就不是解民于倒悬,而是有人竟然胆敢不买淮扬商号的账…”刘伯温舌战群雄,最终却寡不敌众。气得将头转向朱重九,愤然说道。
    “那又如何,只要我淮扬兵戈足够锋利,什么理由不是理由?”于常林、黄老歪等人,撇了撇嘴,冷笑着回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