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节

    青花得韩太夫人的话,上前去叩门。
    花家婆子开门见是韩太夫人,忙让人进去里头回,又一叠连声地请韩太夫人往里头去的。
    康敏携崔颖一并来迎,见韩太夫人满面红光,神清气爽的,可见心情甚好,便道:“姨娘怎么这会子来了?可是有什么话的?那也只管叫我们去听才是礼儿。”
    韩太夫人果然十分痛快道:“话自然是有的,而且还是好话。必得我亲自来告诉你婆婆,她病就能大好了。”
    康敏笑道:“那果然好。”
    说着,韩太夫人又问了一回花景途的病,但也不去瞧,说是怕花景途受不住,便只往楚氏上房来了。
    这两日,楚氏的身子也已见好了,正坐在短榻上和花羡鱼兄妹说话。
    看到韩太夫人进来,楚氏忙起身去接。
    韩太夫人忙抬手阻止,道:“别动,你才好些,可不要为了这些个见外的虚礼折腾了,小心起猛了头晕。”
    楚氏只得往边上挪了挪,腾出地方来让韩太夫人坐,“让你别来,你还偏来,仔细过了我的病气。”
    韩太夫人将手里的寿仙杖递给青花,接过崔颖献上的茶,笑道:“我今儿来说一件事儿,说了保准你什么病气也都没了。”
    不说楚氏原就是个木讷安分的性子,就是身子好时都不大过问事儿的,如今病了更深居简出了,越发什么事儿都不知道了,但楚氏也不会去问,只等着韩太夫人自己说。
    只是韩太夫人也不着急着说,先打发了花羡鱼他们出去,只剩下她和楚氏两人,韩太夫人这才道:“方才王府来人了。”
    说起裕郡王府,楚氏就想到自己的孙女花玄鱼。
    虽说书信一封一封地往北都送去,可除了只言片语回来,花玄鱼到底如何了,花家还真不知道的。
    如今韩太夫人忽然提起王府来,楚氏不禁心头发紧,血色便从脸上退去了,问道:“可是阿玄出事儿了?”
    韩太夫人真怕楚氏自己吓自己,又吓出新毛病来,连忙安抚道:“别慌,你也别老往坏处想的,是好事儿,好事儿。”
    到底没听到头尾,楚氏还不敢放心,只一气问:“好事儿?真是好事儿?”
    韩太夫人压着声音告诉楚氏,“县主得封为庄嫔,赐住关雎宫。玄丫头因伴驾县主有功,也得选为女官,进宫伺候庄嫔娘娘去了。”
    对于花家来说,这还真是天大的喜讯。
    楚氏听说后,双目呆滞,嘴巴大张着也说不出话来,直在那大口喘气,就像走了真魂般。
    楚氏这模样把韩太夫人给惊着了,忙掐楚氏人中。楚氏受痛这才回过神来,喜极而泣道:“这果然是真的?”
    “这如何假得了。王府还说了,此番庄嫔娘娘能顺利进宫,玄丫头是首功。”韩太夫人一面说,一面伸出拇指来。
    楚氏颤巍巍地携住韩太夫人伸出的手,泣不成声道:“好,好,阿玄总算是……总算是为自己……挣来一个前程了。”
    看到楚氏哭成这样,韩太夫人也觉得有些心酸了,陪着哭了一会子后,从袖里摸出手帕了,给楚氏擦了擦眼泪,又自己擦了两把,道:“庄嫔娘娘如今十分倚重玄丫头,为让玄丫头能安心辅佐县主。王府说了,渊鱼的前程也不用愁。”
    楚氏登时又怔住了,“前程?什么前程?”楚氏知道那话的意思,可她不敢信。
    韩太夫人道:“谁不道在江南这地界上,王府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能得王府这句话,哪怕日后渊鱼科举失利了,也不用愁的。你们家总算是熬出头了。”
    楚氏除了点头称是,再说不出其他话来了。
    “还有呢,庄嫔娘娘已知阿羡要出阁。”韩太夫人欣喜地往楚氏耳边凑去,轻声道:“娘娘说了,要在……”后头的话,只楚氏听清楚了。
    听说完韩太夫人的话,楚氏也莫不欣喜的,“若真如此,就是我们家阿羡的造化了。”
    “就是不知道赶不赶得及,所以这些都不让声张。我是耐不住替妹妹你高兴,这才巴巴地来了。”韩太夫人叮嘱道。
    楚氏除了高兴,还是高兴。
    之后韩太夫人和楚氏又说了好一会子话后才走,完了,花家便打发人来说了,“吉时不可误,也是没法子的事儿。大太太公道公正,二太太通情达理,我们家也不是不识道理的。既然如此就按束哥儿说的办好了,不偏不倚有理了,才有礼儿。”
    得花家这话,柳夫人总算是松了一口。
    而秦夫人则愈发瞧不明白了,“花家这样一口气都咽下去了?”
    韩涵道:“也怨不得他们家忍气吞声的。羡妹妹到底是二房的儿媳妇,二太太又是那样一个偏心的,这口气忍不下也得忍了,不然今后羡妹妹在二房,绝没她好的。也可见他们家都是明白人儿,这样的明白人儿难怪是不好糊弄的。”
    “那你说该如何?”秦夫人道。
    韩涵笑道:“娘可是忘了修大嫂子。她早和柳依依不对付了的。”
    秦夫人忖度了一会子,道:“也罢,也只有她了。”
    此时,花羡鱼已搬到莲花里凭来的院子待嫁。
    日子越近,花羡鱼越不得好觉,夜夜辗转难眠。
    今夜又无眠。
    一阵雨声传来,细细密密,花羡鱼两眼光光纱窗上被风吹得乱摇的树影,倏忽雨声中飘来箫笛之音,呜咽而缠绵。
    闻声,花羡鱼猛然坐起批衣下床,绕过好梦正酣的招娣,开门出至檐廊下。
    循着笛声,花羡鱼一路到院墙边。
    雨越发大了,可笛声却不见停。
    花羡鱼默然许久,忽然吟诵道:“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着冠。”
    墙外的笛声顿了一顿。
    “傅哥哥,回去吧。”花羡鱼看着墙上的某处。
    笛声止住了,就在花羡鱼以为傅泽明已经走了时,墙外传来,“三妹妹,你等我。”
    花羡鱼知道,傅泽明要走了,回广东赶考,只是那时候她是不能再去送他了。
    所以就算明知傅泽明看不到,花羡鱼也要笑着,道:“傅哥哥一定能金榜题名。”
    外头傅泽明答道:“那时,我定来接妹妹。”
    花羡鱼不敢答应他的话。
    不论一年之约最终会如何收场,花羡鱼知道青灯佛卷才是她的结果,唯有如此,方能保家人平安离开。
    并非花羡鱼信不过韩束,而是韩悼滑这人,花羡鱼越是细想前世,越觉着这人可怕。
    且待到明年春闱后,林蕊初之父会出人意料地东山再起,升任户部尚书入驻内阁。
    那时候的韩悼滑不知道在算计什么,他将张开一张网,多少人将被投入其中。
    而落入韩悼滑网里的人,结果只能是死。
    就像前世的她,和花家所有的人。
    花羡鱼总觉得韩悼滑这人,如若必要,他是连家人都可以摒弃的。
    所以明年春闱之后,她绝不能和家人一块走,不然韩悼滑绝对会疑心她全家忽然离开南都的根源。
    那样的韩悼滑,不论是韩束,还是终将会再金榜题名的傅泽明,都应付不了的。
    许十年,二十年后,他们可以了,但明年,他们绝对还不行。
    她不能连累他们。
    ☆、第十五回公鸡娶妇是非多,花羡鱼巧保嫁妆(三)
    昨夜一场风疏雨骤,得来今日的晴空如洗。
    花羡鱼五更天才有睡意,却又要被闹了起来。
    丽娘令人将煮好的香汤抬至房中,请花羡鱼沐浴。
    花羡鱼全身浸入水中,别的香气花羡鱼一概分辨不出来,只一味薄荷的清爽,让她振作了精神。
    完了,珠儿给花羡鱼穿了点翠卷荷鸳鸯戏水的主腰,绛红撒花的绫裤。
    珠儿这里还没完,招娣领着几个小丫头捧着海棠花式的托盘,端着花羡鱼的嫁衣进来了。
    有销金竖领锁金纽的短衫;福山寿海双襕的罗裙;彩绣花开富贵的遮膝;大红销金龙凤呈祥通袖襕的袍儿;金绣团百花坠金环佩的霞帔;百鸟朝凤妆花缎排穗的盖头;最后是碧翠赤金五凤朝阳的彩冠。
    花羡鱼落座镜台前,韩太夫人请来给她梳头的福人,不但是家中五福俱全的,还原是广东人。
    福人一面给花羡鱼梳头,一面说的吉祥话,是花羡鱼她们再熟悉不过的了,“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儿孙满地。”
    青丝一缕一缕地被挽成髻,无拘的女儿在福人手中褪去青涩,焕然娇美贤淑。
    楚氏和康敏在一旁看着,面上虽在笑,却早已两眼含泪。
    福人给花羡鱼最后戴上彩冠,这才算是妆毕。
    花羡鱼起身向楚氏和康敏走去。
    看着一身喜庆的花羡鱼,楚氏和康敏一时多少感慨在心头。
    这时花轿临门,花羡鱼倏然跪倒在地,眼泪滚下,连连叩首答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多少离别的话,花羡鱼却说不出口了,只留下低低的泣声。
    康敏小心润去花羡鱼的眼泪,想似别人家嫁女那般劝说女儿,要孝敬公婆,以柔侍夫,和睦妯娌等话,最后到了嘴边却成了,“你虽是嫁了,但又不是远了家里的。若是在他们家受了什么委屈,只管来拦风居告诉我。你爸和我就是拼了一身剐也会给你找回公道。”
    这话,让花羡鱼越发不想离去了,娘儿俩抱头哭了好一会子。
    只是吉时不等人,花渊鱼劝了好一会,娘儿俩这才止住了。
    花羡鱼背起妹妹出门上花轿去了。
    花羡鱼俯趴在花渊鱼背上,一只雄赳赳气昂昂的彩羽公鸡在门外等着她。
    前世时,花羡鱼为长房儿媳因此先过的门儿,柳依依迟半日,这才没今生公鸡代郎的闹剧。
    但这样也好,以后她花羡鱼才有看破红尘的藉口。
    待新娘上了轿,公鸡被附在那高头骏马上,笙笛之音再起,敲敲打打的一路往将军府而去。
    这样的热闹早有人一路尾随议论了。
    其中就有好事的问:“这是哪家在办喜事?”
    随后有人答他,“不知道了吧,是明威将军府娶孙媳了。”
    一个赶车的也来凑热闹,“我方才在赶车时,就瞧见他们府里的新郎了。头戴乌纱簪金花,身穿吉服披大红的锦缎,模样也好。看着就像是天上神仙那样一流的人物。可见真是将门无犬子。”
    旁边有人也说话了,“你的说我也瞧见了,可不对吧,我瞧着新郎是往城东那边去了的,和这里南辕北辙,这里应该和他们家不相干的吧。”
    有人就说了,“那你是不知道。这位韩小将军因得皇恩,可兼祧两房。如今同娶两妻,分|身乏术。这不,瞧见那马上的公鸡没?这才以公鸡代之,周全礼数。”
    那人才说罢,不少人笑道:“难怪瞧半天没见新郎,原来新郎就这公鸡啊!这可新鲜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